【生卒】:前330?—前232?
【介紹】:
又稱荀卿,漢代因避宣帝諱,或稱孫卿。趙人。據《史記·荀卿傳》及《戰國策·楚策》,荀卿在齊襄王時曾游學于齊,三為祭酒。后至楚,又到趙,復歸楚。在楚時,春申君以為蘭陵令。后春申君死,荀卿去位,家居蘭陵。傳說,因學生李斯為秦相,不食而卒。
荀況是繼孔、孟之后的一位儒學大師,他批判總結了先秦諸子的思想成果,建立了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學說的思想體系,并對古代唯物主義有所發展。其文風格雄健綿密,質樸渾厚。代表作有《天論》、《勸學篇》。又有被列入辭賦范圍的《成相》和《賦》10篇。但不少研究者認為,從荀況的《成相》本身看,還基本上保留著民間謳謠的風調,因而把它看成詩而不是賦要更確切一些。這樣,荀況的賦就只有《賦》篇的7篇,包括《禮》、《智》、《云》、《蠶》、《箴》5篇小賦,篇末附《佹詩》二首。荀況的《賦》“體物寫志”繼承了“詩言志”的傳統。不過,這種“體物”還相當的粗樸,相當的原始。他的賦基本上是儒家之言,訓誡的意味很濃,風格頗類古代的箴銘。其體式則受戰國時隱語、問答體和楚騷的影響,不拘一格。
荀況的《賦》篇是以《賦》名篇的第一個,劉勰稱之為“爰錫名號”之作,賦從這里開始有了自己的名稱,此即“與詩劃境”之始,這是荀況對賦的貢獻。
上一篇:范成大的故事
下一篇:蕭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