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和尚法藏的唯心主義哲學代表作之一。他以鎮殿金獅子為喻,講說華嚴宗的宗旨,故名《金師子章》。
法藏提出四法界說,即所謂“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和“事事無礙法界”。“法界”指事物的性質和方面,他認為這四種“法界”,不僅體現了宇宙萬事萬物的關系,也是人們了解世界的四種精神境界。
把世界區分為“理”和“事”,本體和現象兩個世界,這是華嚴宗唯心主義世界觀的出發點。他們把物質世界說成是“事法界”,宣布為現象世界,在物質世界之外,又虛構出一個本體世界,稱為“理法界”,這種區分,無非是宗教神學把世界劃分為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的翻版。為了論證“理”世界是唯一真實的世界,華嚴宗提出“理事無礙”命題,認為本體和現象雖然是兩個世界,但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著,現象世界依賴于本體世界,本體世界即存在于現象世界之中。他以金獅子為喻,認為世界如同金做的獅子,金是本體,獅子的形相是現象;沒有金便沒有金獅子,金即存在于金獅子之中。法藏的這種說法,目的在于論證現象世界沒有“自性”,一切事物都是各種條件集合而成,也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緣起”的,是虛幻的東西,只有本體世界才是真實的。如金獅子是工匠用金子造成的,金是“因”,工匠是“緣”,獅子相有生有滅,可是金子的本性卻永不改變。因此,“師子相虛,唯是真金。師子不有,金體不無,故名色空。”這就是說,獅子的相是存在的,但它的相乃是幻相。然而這種幻相是用金子造成的,金子卻不是虛幻的。金獅子相和金子,一幻一真,獅子相不妨礙金子為真,金子也不妨礙獅子相為幻,這就叫做“理事融通無礙”。
為了論證物質世界的虛幻,法藏還進一步提出了“事事無礙”的命題,他認為既然萬事萬物都是本體所顯現出來的虛幻現象,每一現象又都包含著本體,所以各種現象彼此也都是互相包容,“圓融無礙”,沒有差別和對立。法藏把這種關系又稱之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指本體或事物的本質,“一切”指各種各樣的復雜的現象。就金獅子說,獅子相有眼、耳、口、鼻、毛等等,這是“一切”,但這一切都是金的,這是“一”。從它們都是金的這方面看,眼、耳、口、鼻,毛等沒有什么差別,這就是所謂“一即一切”。由于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所以每一個東西也就是一切東西,一切東西又都是每一個東西。如金獅子,它的眼、耳、鼻、舌、身等都是金的,因此也可以說,“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也可以說:“一一徹遍獅子眼”,到處都是獅子眼。由于它們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所以不僅每一個東西都包括一切東西,而且又都包括每個東西所包括的一切東西。如金獅子,每一根毛中都各有金獅子,每一根毛中又都有無數的金獅子,這就是所謂:“一一毛中,皆有無邊師子。”法藏關于“事事無礙”的辯論,涉及到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別性的關系問題,他從形而上學出發,把事物之間的同一性片面夸大,否認了事物之間的差別性,否認事物具有自己的質的規定性,抹殺事物發展的特殊規律,取消事物間的矛盾與對立,把事物都說成是沒有“自性”的虛幻現象,以此來論證物質世界的虛幻,這顯然是十分荒謬的唯心主義觀點。
法藏還力圖抹殺時間先后的客觀差別和它的客觀基礎,他在《金師子章》中還說:“師子是有為之法,念念生滅,剎那之間分為三際,謂過去、現在、未來。此三際各有過去、現在、未來,總有三三之位以立九世,即束為一段法門。雖則九世各各有隔,相由成立,融通無礙,同為一念,名為‘十世隔法異成門’。”這里法藏認為,時間的先后不過是主觀觀念,三世分為九世,九世也還是一個觀念。時間可以不依賴客觀事物運動中出現的次序,可以任意顛倒先后,因此古就是今,今也就是古。可見,法藏完全否認;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存在的形式,認為時空是可以脫離物質的觀念,于是,他們的三世就可以在思想上“融通無礙”,任意安排了,顯然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時空觀。
法藏在《金師子章》中也提出了華嚴宗的判教理論,他提出:“師子雖是因緣之法,念念生滅,實無師子相可得,名愚法聲聞教。”所謂“愚法聲聞教”,即小乘教。法藏認為,小乘教只知道獅子相隨人們主觀念頭而生滅,還不了解其本質上就是不存在的,所以稱其為“愚法”。“即此緣生之法,各無自性,徹底唯空,名大乘始教。”在法藏看來,“大乘始教”認為師子相待緣而起,本無自性,徹底是空。持此說法者也沒有全面論述本體與現象之間的關系。“雖復徹底唯空,不礙幻有宛然。緣生假有,二相雙存,名大乘終教。”法藏認為,雖然主張“徹底唯空”,但不妨礙以獅子相為幻有;承認因緣和合而生的現象是假有,但假有與真空并不矛盾,講空不必廢有,這是“大乘終教”的主張。“即此二相,互奪兩亡,情偽不存,俱無有力,空有雙泯,名言路絕,棲心無寄,名大乘頓教。”這就是說,如果專就獅子之幻有之為幻而言,則空奪有;如果專就獅子之幻有之為有而言,則有奪空。真空與假有都不存在。以幻有之為幻說,有無力而泯滅;以幻有之為有說,空無力而泯滅。因此只能斷絕名言,斷絕思念。持此看法即為“大乘頓教”。
法藏認為,最上乘最圓滿的教門,就是“一乘圓教”,華嚴宗自認為是一乘圓教。他說:“即此情盡體露之法,混成一塊。繁興大用,起必全真;萬象紛然,參而不雜。一切即一,皆同無性;一即一切,因果歷然。力用相收,卷舒自在,各一乘圓教。”這里是說,本體的顯現是和現象混而為一的。眾多復雜現象的興起都是整個真如本體的顯現,都是參差而不雜亂的。一切現象都是本體真如的顯現,因此現象是沒有自性的;本體真如表現為一切現象,而且因果關系也是很清楚的。所以說,本體與現象互相包容,一切歸于一,一展開為一切,各自存在而不相混。
法藏的《金師子章》對后來許多唯心主義學派都有重要影響,特別是以程朱為代表的客觀唯心主義理學,不論從思想上還是從體系上都可看出他們思想傳授的淵源。
上一篇:金字塔
下一篇:金帳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