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9月,林語堂糾集周作人等創辦《論語》雜志,后來又先后創辦《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他們鼓吹“文學不是宣傳”,揚言“不談政治”,而提倡寫“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所謂“語出性靈”的小品文。在創作題旨上,主張表現“幽默”、“閑適”、“隨意”的情趣。“論語派”的這種文藝主張和實踐,就其本質來說,是以往各種反動文藝派別反對無產階級文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其目的仍然是反對文藝的階級性,反對文藝為政治斗爭服務。
對于“論語派”的主張和行為,魯迅曾多次進行規勸和批評。他在《論語一年》、《幫閑法發隱》和《小品文的危機》等文章中指出,“論語派”的小品文,是“將屠戶的兇殘,使大家化一笑”。這是一種“幫閑”、“幫忙”、“幫兇”的行為,不過這種幫法“是在血案中而沒有血跡,也沒有血腥氣的”。魯迅更特別指出,“論語派”的小品文的危害還在于,“靠著低訴或微吟,將粗獷的人心,磨得漸漸的平滑”,“而忘記了自己是抱住黃河決口之后,淹得僅僅露出水面的樹梢頭”。因此,魯迅嚴正指出了“在風沙撲面,狼虎成群”的時代,我們所需要的不是“論語派”所提倡的“小擺設”式的小品文,而“必須是匕首,是投槍,能和讀者一同殺出一條生存的血路的東西”。后來林語堂成了投靠帝國主義的奴才,周作人則成了可恥的漢奸。
上一篇:對“自由人”、“第三種人”的批判
下一篇:對文學“與抗戰無關論”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