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唐代文學家。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河南魯山(今河南魯山縣)人。早年入長安應試不第,在商余山過了一段“耕藝山田”“與丐者為友”的生活。天寶十二年中進士。安史之亂爆發后,史思明攻河陽,元結組織義軍抗擊叛賊,立了軍功。肅宗乾元二年,由蘇源明推薦被召入京城,后任道州刺史等職。元結是個開明官吏,比較關心民生疾苦,有“救世勸俗”改革政治的要求,并做過一些減免租賦,撫輯流亡一類的有益于民的事。他的詩作多注重反映政治現實和人民疾苦。明人輯有《元次山文集》。又曾編選《篋中集》行世。
元結有進步的文學主張,在《篋中集序》和《二風詩論》等文章中,強調詩歌與政治的關系,要求詩歌“極帝王理亂之道,系古人規諷之流”(《二風詩論》),以期達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的目的,為白居易現實主義詩歌理論的提出奠定了基礎。元結的詩歌創作體現了他的文學主張。今存詩六十九首,其他作品百余篇。元結詩歌的代表作有《貧婦詞》、《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等。他的詩多諷諭時政,反映民間疾苦,杜甫曾給以極高的評價。元結還寫過一些描寫自然風物和吟詠性情的詩歌,因強調矯正華而不實的詩風而走入語言平板、缺乏文采的極端。元結是白居易新樂府運動的先驅之一,他發展了始自杜甫的用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其詩語言質樸,不拘聲律,有民歌風。元結的詩風,對韓愈、孟郊等作家的創作產生過影響。
上一篇:元雜劇的興盛
下一篇:先秦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