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樊洛平
廖華歌
山野里第一朵迎春花開了,我留下了采擷和追求的腳印;園子里的第一陣果香飄來了,我留下了收獲和思考的腳印;混濁的小河邊,我留下了畏葸和退卻的腳印;泥濘的黃土路上,我留下了徘徊與進擊的腳印……
呵,人在前面走,身后留腳印。
情愿的也好,不情愿的也好,都是要“留”下的啊!
一個“留”字,給人多少的思索,多少的啟迪……
人們常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其實,留名者不多,腳印倒是人人都會留下的。人走過了,生活過了,身后便留下了一串串的腳印:大的,小的,深的,淺的,筆直的、曲折的,成熟的,稚嫩的……
無數的腳印,是一個個生命的著力點,時間將它連綴成一條蜿蜒曲折的路。在這路上,刻記著生命的每一寸歷程,每一分價值。
無數的腳印,是雙足寫下的文字,歷史將它編織成一部自傳體的史書。這,便是人生的第一部作品。它如一頁頁日記,記載著太陽下的功過,也記載著月亮下的隱私;它如一幅幅濃重的油畫,描畫著蔥綠的希望,殷紅的期待,也描畫著灰藍的夢影;它如一首首長詩,默吟著一個個喜怒哀樂的人生故事……
無數的腳印、是一個個抑揚頓挫的音符,生活將它譜成一支“生命奏鳴曲”。它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急促,時而舒緩,象叮冬的溪水,從腳下泄出,在地上流淌……
于是,我每邁一步,便感到象給大地打上一個生命的印戳,感到有一滴濃重的墨水在腳下浸潤,有一個響亮的音符從腳下飛出……一種人生的莊嚴感、責任感便涌上了我的心頭!
站在這疊滿足印的大地上,我聽得見勤奮的時間老人掀動書頁的沙沙聲。那史書的每一頁,正面就是白天,背面就是夜晚。它不允許涂改,也不等待停頓與徘徊,或密密麻麻地記下我的奔波與喜悅,或留下我的倦怠與空虛……于是,我惶驚地邁起了雙腳,加大著步履,也加大著生命的旅程,朝著遠方的地平線奔去。我赤裸的雙足奔跑著,給我的人生大書留下了一行閃光的文字,也給生我的大地留下了一串深深的吻痕。在這吻痕里注滿了我對人生真誠的愛情……
我也分明看得見,那串串留在草地上的帶著體溫的腳窩,猶如連天的石階,一直疊向泰山的峰巔,那上面正行進著一支新的鐵流。于是,我便從身旁匆匆奔走的人群中,從遠處的田疇里,聽到了一曲磅礴而雄渾的新的《黃河協奏曲》。我迎了上去,用雙足投入了這個偉大的合唱。當我從中聽到了那個屬于我的鏗鏘的音符時,我便感到,生命永遠象那奔騰的黃河中的一朵浪花,永遠不再孤獨,永遠充滿了力量。在我的歌唱中,信念的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一直躍上了泰岳之巔……
呵,人在前面走,身后留腳印!
就在我這短暫的回首之間,我突然發現:走平坦的路,腳窩最淺;走泥濘的路,腳窩最深;留在石階上的腳印最久;留在荊棘中的腳印最美……望著那深深的腳印,我便仿佛又回到了當時那汗流浹背的跋涉之中,又記起了那跋涉的艱辛,更記起了那艱辛跋涉所贏來的勝利和這勝利激發起來的加倍的歡樂和信心。那是奮斗的標記,那是開拓的標記!
開拓不止,路才無盡。腳印永遠為開拓者大書特書。
身后是腳印,前方是太陽。不必徘徊顧盼,但只用力地走!
(選自《散文》1983年第11期)
我們把人生的腳印留給大地。《腳印》把新鮮的思索和感受帶給我們。
讀《腳印》,撲面而來的是奮進開拓的青春氣息,是昂揚向上的時代雄風。文章從“我”生活天地里的幾多步履起筆,由人世間的無數腳印生發開來,使人驚異于那串申腳印背后紛繁的世界,多彩的生命;繼而透過“我”赤足奔跑的、奮力攀登的腳印,凸現出一個充滿青春氣息、投身于時代合唱的跋涉者形象。在作者筆下,前進的足跡成為奮斗的標記,最深最美的腳印記載了跋涉者的艱辛與驕傲,由此激發出令人壯懷不已的豪氣,搏擊人生的快樂。縱觀全文,奮斗的精神是人生支點,激情的涌蕩如紅線貫穿,它帶來生命的飽滿與蓬勃,帶來青春的鮮活與律動,也帶來文章美的力度。
讀《腳印》,躍人眼簾的是美不勝收的藝術形象。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象征、排比等多種藝術手法,任想象的翅膀飛揚,由美麗的文字流淌。那串申腳印幻化出一頁頁傾吐心聲的日記,一幅幅描繪人生的油畫,一首首默吟喜怒哀樂的長詩,一支支抑揚頓挫的生命奏鳴曲,一個個深深的吻痕,一疊疊連天的石階,一次次奮斗的標記……。這本是平淡無奇的腳印經過作者的渲染和描繪,化作了生動可感的形象,并以新的魅力鍥入我們的心靈,不由得我們重新回首身后的足跡。
讀《腳印》,回旋你心頭的是一種思的魅力。從最平凡處著眼,捕捉我們日日稔熟的生活,咀嚼我們人人經歷的人生,這使得《腳印》平中見奇,小處見大,具有了一種樸素而雋永的哲理情思。在人世間的漫漫長旅中,留下痕跡最多的是腳印,伴隨生命最久的是腳印,記載人生進取頓挫最真實的是腳印,而人們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也是腳印。作者從這普通的腳印生出奇想,把它與自傳體的史書、生命的奏鳴曲、大地的吻痕聯系起來,以生命的意義、人生的責任和時代的召喚對它進行闡釋和開掘,這就提升了我們對平凡生活的思索層次。尤其是結尾部分關于腳印的種種發現,在詩意的描繪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融匯了豐富的生活體驗,它耐人品味,啟人心扉。
上一篇:《白楊禮贊》鑒賞
下一篇:《苦痛和快樂》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