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945年8月由法西斯侵略軸心集團發動的空前規模的世界大戰,最后以德、日、意法西斯的徹底崩潰,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同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是:(1)大戰是世界各種基本矛盾發展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帝國主義各種矛盾不斷擴大和尖銳,其中包括帝國主義戰勝國和戰敗國,戰勝國和戰勝國,帝國主義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蘇聯之間的矛盾。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所形成的“均勢”逐漸被打破。為了建立新的霸權和世界秩序,當帝國主義矛盾不能用其它方式解決時,就要訴諸武力。所以,帝國主義是現代戰爭的根源。(2)大戰是由法西斯國家策劃和發動的。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隨著經濟力量的發展,它們要奪取新的市場,建立新的霸權地位。具有軍國主義傳統的法西斯國家,在1929年經濟危機打擊之下,擴張野心急劇膨脹,形成了新的世界戰爭策源地。法西斯軸心國集團成為世界反動勢力的中心,要把法西斯制度推行于全世界。這樣,法西斯國家處于當代世界基本矛盾的焦點,同世界人民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是世界人民最危險的敵人。所以,法西斯國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3)綏靖政策加速了戰爭爆發。英、法推行綏靖政策,本想求和避戰,結果姑息養奸,縱虎為患,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欲望,破壞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所以,綏靖政策是觸發大戰發生間接起作用的重要因素。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從什么時間正式開始即大戰起點的問題,目前國內外通行的觀點是1939年9月1日(即“三九說”)。此外國內還有主張1937年“七七事變”(即“三七說”)和1931年“九一八事變”(即“三一說”)作為大戰起點等兩種看法。
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分期問題,目前史學界還沒有固定的見解。但以下重大事件的變化應是考慮分期問題的主要線索:(1)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和德國稱霸歐洲(1939年9月-1941年6月)。其內容包括:德國進攻波蘭、北歐、西歐,意、德侵入巴爾干,意侵東非和意、德進攻北非。希特勒“閃電戰”在歐洲得逞,控制西歐十多個國家。在同一時期,美國加緊援助英國,實現了美、英合作;蘇聯占領西部鄰國領土,建立了“東方戰線”。關于大戰初期階段英、法作戰的性質問題,國內史學界有三種觀點:同德、意一樣是非正義戰爭;是反法西斯戰爭;1940年5月德軍進攻西歐和張伯倫下臺以后轉變為反法西斯戰爭。(2)蘇德戰爭爆發和德軍“閃電戰”逐漸破產(1941年6月-1942年2月)。其內容包括:蘇軍戰略防御和暫時失利,莫斯科保衛戰,美英制定大西洋憲章,蘇、美、英實現三國合作。(3)太平洋戰爭爆發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1941年12月-1942年1月)。其內容包括:日軍偷襲珍珠港和侵入西南太平洋地區,初步實現“大東亞共榮圈”計劃,法西斯國家和反法西斯國家相互宣戰,反法西斯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4)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變(1942年-1943年)。其內容包括: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阿拉曼戰役和盟軍北非登陸,西西里島登陸和意大利投降,中途島戰役和瓜島戰役,亞洲和歐洲人民抗戰活動的蓬勃發展,中、美、英三國首腦開羅會議,蘇、美、英三國首腦德黑蘭會議。(5)同盟國戰略反攻和德國敗降(1944年1月-1945年5月)。其內容包括:諾曼底戰役和第二戰場開辟,美、英軍隊向德國挺進,蘇軍大反攻和直逼德國,歐洲各國人民起義,蘇、美、英三國首腦雅爾塔會議,蘇軍攻克柏林和德國敗降,蘇、美、英三國首腦波茨坦會議,聯合國成立。(6)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4年1月-1945年8月)。其內容包括: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進攻和對日本的戰略包圍,盟軍在菲律賓、緬甸的反攻,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蘇聯對日本宣戰和出兵中國東北,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的大反攻,日本敗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德、意、日法西斯國家之間的一場大搏斗。戰爭持續六年之久,有六十一個國家、約占世界五分之四的二十億以上人口卷入戰爭。戰火蔓延到亞洲、歐洲、非洲近四十個國家,以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等廣大海域。戰爭奪去了五千多萬人的生命,造成四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和災難。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敗降,是各同盟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合作的勝利成果,顯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團結戰斗的巨大威力。固然,美、英對于打敗意大利,蘇、美、英對于打敗德國,美、蘇、中對于打敗日本,發揮了突出作用;但是,歐洲、亞洲各國人民的武裝斗爭,非洲、大洋洲、美洲人民的支援,包括德、意、日等軸心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都極大地牽制、打擊和削弱了整個法西斯軸心集團的經濟和軍事力量,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缺少的寶貴貢獻。戰勝法西斯侵略者的艱巨任務,不是哪一個國家單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夠完成的。歸根結底,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各國人民的勝利。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揭開了世界歷史新的一頁,成為繼俄國十月革命之后人類歷史的又一個偉大轉折點。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可參閱朱貴生等編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及其它專著,〔美〕威廉·夏伊勒著、三聯書店1974年出版的《第三帝國的興亡一納粹德國史》,還可參閱已翻譯出版的蘇、美、英、法、日等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專著和有關的回憶錄。
上一篇:第二戰場的論爭和諾曼底登陸戰
下一篇:第二次國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