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于1963年5月為《中共中央關于目前農村工作中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所寫的前言中的一部分,后來單獨作為一篇文章公開發表。編入《毛澤東著作選讀(甲種本)》。
文章一開始就批駁了在認識來源上的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明確指出人的正確思想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人們頭腦里固有的,而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文中論述了社會存在和思想的關系,一方面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這篇文章進一步發揮《實踐論》的基本觀點,對人的認識過程作了新的概括,即“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文中指出,認識的第一階段是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也就是物質變精神的階段;認識的第二階段是由精神到物質、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也就是精神變物質的階段。文中強調:“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復,才能完成。”
文章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作了進一步地解釋和發揮。指出人的思想正確與否只能在社會實踐中才能鑒別,此外再無別的辦法。“一般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斗爭是如此。在社會斗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并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斗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后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這就指明了實踐檢驗真理有一個曲折的過程。
文章最后論述了學習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重大意義:“對我們的同志,應當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調查研究,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少犯錯誤,做好工作,努力奮斗,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的偉大強國”。
這篇文章堅持和發揮了《實踐論》的基本思想,概括了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新經驗,簡明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問題,對于普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端正黨的思想路線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上一篇:人格主義
下一篇:人類理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