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概說】
《周易》又稱《易經》,是我國古代具有哲學思想的儒家經典之一,被推崇為“群經之首”。
《周易》堪稱我國文化的源頭。古時人們經常利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其中八卦是周易的精髓,它包含對立統一的規律、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方法論,揭示了宇宙間事物的發展變化的規律。可以說,《周易》對于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自古以來,不少哲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都在研究《周易》,先秦的孔子、漢代的張良、三國時的諸葛亮、明代的劉基……都從中源源不斷地汲取智慧和思想的營養,鍛煉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
【故事錦囊】
商朝末年,商紂王統治殘暴,引起了上到王宮貴族、下到黎民百姓的不滿。西部的諸侯國卻日益強大起來。西伯侯姬昌(后來的周文王)繼承父親的爵位,建周于岐山之下。他在位的時候,積善行仁,招賢納士,不僅深受周地人民的愛戴,在朝野中也有很高的威望。這引起了以崇侯虎為首的奸臣的嫉妒,他們向紂王進讒言,姬昌被紂王關進了羑(yǒu)里(古地名,今河南湯陽縣北)監獄。
姬昌被關進監獄時年近半百,他深知自己處境險惡,言行舉止十分小心,飯不多吃一口,話也不多說一句,白天做苦役,晚上睡地窖。有人與他交談的時候,他必先拜謝紂王不殺之恩,表現得十分虔誠。
傳說姬昌在關押過程中,看到了以前伏羲所創造的八卦。他感覺內容尚不全面,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也比較散亂。于是,他把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作為萬物之源,把紛紜復雜的事物抽象為陰陽兩個基本范疇,并按照剛柔相對、變化其中的規律,將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對其進行了規范化、系統化和條理化,使其趨于完善。這就是現在所說的《周易》。
紂王看到姬昌已經年老了,而且表現得又非常忠心,就赦免了姬昌,還賜給他弓箭斧鉞,正式封他為西伯。
姬昌推演的《周易》為我國預測學的誕生埋下了第一塊基石,他創立的《周易》演繹方法,也被當代科學廣泛借鑒。
【知識庫】
“易”的由來
“易”是個象形字,由蜥蜴形而得名。蜥蜴這種生物俗稱“變色龍”,能夠根據光照的不同和環境的變化而變色,古代先哲領悟到變化對人生和事業的重要性,從而演繹出了《易》這部皇皇巨著。從中,人們悟出了“易”的三個境界,即變易、簡易和不易。后世也有人從龍、馬、象、鹿等著眼,但都站不住腳。
上一篇:國學《《史記》:史家之絕唱》賞析
下一篇:國學《《孫子兵法》:兵學圣典》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