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奧夫相尼科夫
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奧夫相尼科夫(Михаил Федорович Овсяников,1915—)蘇聯美學家。畢業于莫斯科列寧師范學院(1939)和莫斯科大學研究生班(1943),1955年入黨。
哲學博士(1960)。莫斯科大學教授(1961)、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倫理學和美學教研室主任。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美學研究室主任,《哲學問題》雜志美學組組長, 《哲學科學》編委。曾率領蘇聯代表團參加第九屆國際美學會議。主要研究外國哲學、美學史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美學史。他曾主編《簡明美學辭典》 (1963、同拉祖姆內依合作)、《簡明美學史》 (1963,同斯米爾諾娃合作)、五卷本《美學史、世界美學思想文獻》 (1962—1970)、《美學》 (1966),著有《黑格爾的哲學》 (1959)、 《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美學理論》(1974)、《美學思想史》(1978,1984年第2版)。
《美學思想史》論述了從古代到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美學思想史。全書包括希臘羅馬奴隸制社會美學;中世紀美學(中國、印度、拜占庭、西方中世紀);文藝復興美學;古典主義美學;啟蒙主義美學(英國、法國、德國);德國古典美學(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康德、席勒、費希特、浪漫主義、謝林、歌德、黑格爾);其他西歐國家美學發展基本傾向(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法國、英國、意大利);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產生。
《美學史、世界美學思想文獻》是五卷六部的世界美學史文獻匯編、規模宏大、材料豐富,每卷每一部分都有專家寫的序言,每一部分上都附有詳細的圖書索引。第一卷是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古代:古典理論,古希臘文化;中世紀:西歐、拜占庭、中國、印度、俄國;文藝復興:意大利、波蘭、德國、法國、西班牙、英國);第二卷是十七—十八世紀美學學說(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俄國);第三卷是1789—1871年西歐和美國的美學學說(德國、奧地利、丹麥、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第四卷第一部分是十九世紀俄國美學(1800—1930年美學思想,四十至六十年代美學思想,十九世紀后半部分和二十世紀初美學,思想繪畫藝術、音樂、建筑活動家的美學思想);第四卷第二部分是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俄國各民族美學思想和東歐各國美學思想。第五卷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美學學說和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繼承者的著作中的美學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俄國馬克思主義宣傳家;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外國馬克思主義宣傳家)。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奧夫恰連科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安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