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歐普藝術
歐普藝術或稱視覺藝術、網膜藝術。它是當代影響極為廣泛的藝術流派。1965年,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舉行了第一次國際歐普藝術展,取名“感應眼展”。它是在二度空間繪畫和三度空間雕塑藝術作品的基礎上,使用黑白對比或強烈色彩的幾何抽象,刺激欣賞者的感觀,使主體造成顫動感,造成錯覺或變形等幻覺。
評論家賽茲在1962年,就對歐普藝術作過如下論述: “歐普藝術”是知覺反應的促成者,它具有一種強而有力的性質,使觀眾的眼晴或腦海里發生錯覺和幻覺。所以,歐普藝術,可以說是基本目的在于造成幻覺的一種藝術。
一切繪畫藝術,進入欣賞階段都有這個特點,即在二度空間的畫面上,造成三度空間或物體的真實感。這就是欣賞繪畫藝術所造成的幻覺。它有助于觀眾組織以前的視覺經驗,調動主體的想象力,從而形成完整的形象,把平面的畫面當成是三度空間世界。若不具備這一點,繪畫藝術很難成立,觀眾也沒有能力欣賞這種藝術了。然而,歐普藝術并非如此,它是憑著強烈的色彩和幾何圖形、各種線紋,刺激人們的感官造成幻覺。歐普藝術的錯覺技法就是它的主題,就是它所要表現的內容。在歐普藝術中,錯覺技法與表現的主題,內容是同一個東西。
歐普藝術使用的技法有以下幾種:用補色造成強烈的殘像。例如彭斯和阿納斯基威治二人,常使用強烈的色彩對比,造成觀眾視覺疲憊,以致使色彩或圖形產生顫動感覺;也常用水波紋組成畫面,或用兩條平行線紋、幾何線紋稍作錯開并重疊,即出現顫動和圖形變化,以及有錯覺的空間感,還使用抽象圖形造成強烈的動感,或者用幻覺現像,使人們的眼晴好象看到什么東西,造成奇異效果,或者有意使作品靜止,但由于觀眾的移動,產生色彩與圖形的變化。所以,歐普藝術被稱為不反映任何生活內容,感情或思想,只是以探討純粹視覺變化為目的的藝術。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模糊論美學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歐洲中世紀的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