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舞劇
是舞蹈種類中內涵最為豐富、結構最為龐大的舞臺戲劇體裁,它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同時又綜合了音樂、啞劇、舞臺美術等其他藝術成份,是舞蹈中能量最大的樣式之一。
世界各個民族和國家中, 藝術化的舞劇最早總是與民間戲劇和民間歌舞密切相關的。傳統的舞劇在西方即指歷史悠久的古典芭蕾。由于歐洲鏡框式古典戲劇的傳統和統治,古典芭蕾舞劇自1581年第一部有戲劇主題的《皇后喜劇芭蕾》產生起,便沿著戲劇性結構發展和成熟著。一般來說,一部舞劇首先要有敘述全劇中心內容、標明舞蹈動作特征和音樂設計特色的腳本——舞臺劇本;舞劇的內容不論是悲劇喜劇還是正劇,大多擁有一個最基本的戲劇性結構:一個貫穿始終,頭尾呼應的故事,其中有引子、開端、發展、高潮、 結局、 尾聲;有人物形象、情節、沖突;整個舞劇分成若干幕次和場次,每一幕既是上一幕的承接和發展,又是下一幕的前因和鋪墊,有時,單獨的幕場或片斷還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如《天鵝湖》的第二幕。舞蹈在舞劇各種成份中占有絕對比例,分為情節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如果說戲劇性結構是古典舞劇的框架,那么各種風格的舞蹈便是舞劇中豐厚鮮活的血肉,它們分布穿插在各個幕場中間,根據劇情的需要,獨舞、雙人舞、群舞、組舞分別安排在各自的位置上,充分發揮它們所擅長的情感功能,為烘托主題,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最終把劇情推向高潮而共同合作。一般獨舞多表現人物內心獨白、性格和情緒,雙人舞用來表現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情感和矛盾沖突,群舞則往往是整體氛圍的體現。啞劇是用表情和姿勢來表情達意的一種戲劇手段。在舞劇中往往是或多或少都必需的一種指示或象征。一般戲劇性結構的舞劇音樂往往也遵循戲劇性結構,與總的戲劇主題相符有一個完整的樂思、富有個性的主題旋律,以及豐富多樣、舞蹈性極強的組舞套曲。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古典的戲劇式結構無法再完全地框住這個世紀所發生的一切,伴隨新生活的出現,必然會出現新的結構模式,在現代舞和其他現代藝術的沖擊下,傳統的舞劇結構也發生松動和破格;人們更注重于挖掘舞劇中舞蹈的重要意義,突出舞姿和動律本身具有的表意抒情的功能,以情感模式代替古典的戲劇結構,舞劇概念又富有了新的含義。
世界許多民族都有各具獨特風格的舞劇。中國民間舞蹈中,尤其是戲曲藝術中,保存著不少小型舞劇和舞蹈性很強的劇目和片斷。漢代的角觝戲《東海黃公》有情節、人物、沖突,可以說是最早的中國式舞劇之一。在中國,歐洲完整的戲劇式古典舞劇結構是建國以后隨著芭蕾而傳入的。在把歐洲舞劇與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相結合中,中國民族舞劇得到了發展,創作了許多反映新生活和歷史題材的優秀劇目,如《小刀會》、 《寶蓮燈》、《白毛女》、 《紅色娘子軍》;近年來的《絲路花雨》、 《文成公主》、 《奔月》、 《木蘭飄香》等。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肖象攝影
下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舞劇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