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原道說
中國古代關于文藝起源的一種說法。原道說本為關于宇宙起源的一種認識。西漢劉安《淮南子》首篇為《原道訓》,提出宇宙起源于“氣”的思想,對先秦萬物起源于“道”的思想做了進一步發揮。先秦諸子對“道”有不同認識。道家認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把“道”視為一種精神實體,近于我們所說的自然規律,這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孔子認為: “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孔子認為“道”即儒家的政治主張,它能否實現是為天命所決定的,這是孔子的天道觀,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傾向。荀子認為: “辯說也者,心之象道也;心也者,道之工宰也;道也者,治之經理也。心合于道,說合于心,辭合于說。” “夫道者,體常而盡變,一隅不足以舉之。”荀子論“道”既有濃厚的儒家色彩,又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傾向。墨子曾把道與文學聯系起來,說: “凡出言談,由文學之為道也。則不可而不先立義法。”認為文藝應當受墨家“兼愛”、 “非攻”、 “節用”等思想的制約。劉勰的《文心雕龍·夸飾》:“夫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原道》說:“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玄圣創典,素王述訓,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劉勰雜取先秦諸子及《易》對“道”的認識,認為客觀世界之外存在著一個神秘的超自然精神實體或法則、規律,即“道”。道成為文的根基。山川日月等自然美都是道的外在形式,經典圣訓等人文美則是通過圣人來闡明道的。而且又因為經典圣訓是“群言之祖”,所以,一切文章、文藝都來源于“道”,也就是說文藝起源于道。這樣就發揮為完整而系統的“原道說”了。唐韓愈繼承了儒家關于文、道關系的哲學思想, 力排佛老,提出了儒家的“道統”說。《原道》: “凡吾所謂道德之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之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認為道即儒家的仁與義,文辭不過是用以表現古道的。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原始舞蹈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