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時代當(dāng)知青,在貴州山鄉(xiāng)的村寨上,除了跟著老鄉(xiāng)觀天聽雨聲,閑下來,我做得最多的,就是看霧嵐變幻無窮的形態(tài)。
“天無三日晴”的貴州山地,雨多是出了名的。可我總是把“多霧”放在雨之前,可見霧給我的印象之深。
“蒙紗霧”的說法,主要流傳于貴州和廣西交界之間的黔貴少數(shù)民族地方。從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我就由衷感覺到它的逼真形象。不必刻意渲染,就能想象得出蒙紗霧的生動性。
荔波蒙紗霧,則更有它的特征和奇幻之處。我有兩次進(jìn)入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走向黎明關(guān)的經(jīng)歷。其中的一次,就是在細(xì)雨中穿行,踩著擦了油一般的古驛道斑駁的石頭,慢慢前行而去的。
出發(fā)的時候,天陰著,沒說有雨;走出一截路之后,荔波陪同的伙伴警覺地說了一句:起霧了。
我懂得,這個時候起霧,就是告訴我,馬上會有毛毛細(xì)雨要飄下來了。霧只是先兆。
果然,嶺腰間,無聲無息地披上了一條拉得長長的輕煙般的霧色,真的像給一座座錐狀的峰林系上了一長條柔柔的白紗,飄飄悠悠的、柔柔的。潔白的色彩和翠綠的峰林形成鮮明的特點(diǎn)。
“真好看!”同行的文人忍不住贊道。
我也有同感。
蒙紗霧的特點(diǎn)就是這樣,它不像初冬時節(jié)田壩里凝然不動浮在低空的冷霧,它也不像團(tuán)團(tuán)簇簇地?fù)碓谝黄鸬陌嘴F,它更不像浩浩茫茫一下子鋪滿整個山谷的稠霧,讓人辨不清遠(yuǎn)近的景物。
荔波的蒙紗霧帶著股詩意,你看著它在眼前浩瀚無垠的峰林、峰叢、峰洼里慢吞吞地浮動著,似淡淡的煙嵐,像薄得透明的云彩,它仿佛想要掛在嶺腰間的林梢之上,可又一下子沒掛住,又往下掉了。往下、往下,似乎很快要墜下去了,它又浮了起來,繚繞著,變幻著形態(tài)又被吹來的風(fēng)托起來了,這會兒它好像要去繞住整座山的蠻腰,繞著繞著,終于沒繞住,又向山坡間的草地上漫去,只覺得它一會兒像海面上的輕浪,一會兒又像遠(yuǎn)方高原上潔白的羊群,一會兒又恍然覺得是飛舞在云中的花瓣兒。
我忽然覺得,眼前坐到半空中去的一座座綠色山峰化身為舞臺上一群亭亭玉立的美女,她們在讓人心醉的音樂中款款移步,舞著揮動手中的紗巾,浮過來飄過去,飄飄然的蒙紗霧時而掩住了座座峰林的秀姿,時而又把一座兩座峰林醒目地推到跟前。這時候,一切全變得朦朦朧朧的了。
哦,乳白色的浩渺而來的蒙紗霧啊,這是荔波才有的霧色,我感覺到蒙著細(xì)紗的霧氣了,我感覺到荔波蒙紗霧的濕潤和奔涌而來的潤潮了。
恰在這一瞬間,我陡地明白過來,眼前這浩然綿延至天邊的濃蔭翠嶺,這無邊無際的被譽(yù)為“綠寶石”的峰林、峰叢、峰洼,除了有明河溪泉和狀流的滋養(yǎng),除了特殊的地域地貌和喀斯特的潤澤,霞煙般的蒙紗霧,也在一年四季的輪替變幻中,以它的濕潤幻化為水汽,養(yǎng)育著茂蘭的山山嶺嶺。
蒙紗霧,同樣是山川的乳液,同樣供濃翠密林中的動、植物的吮吸,同樣是山嶺上堅硬巖石的潤化劑。
荔波的蒙紗霧,不僅僅只在細(xì)雨中才飄浮;久雨乍晴的清晨,它會從不知什么地方飄然而至,漸漸地升騰而起,從峰洼地里彌散開來,淡淡地柔柔地飄向嶺腰、飄往山巔,當(dāng)它籠罩著錐狀峰林的山尖尖時,往往是蒙紗霧最為婀娜多姿的時候,正如一個個半掩美顏的美女,顧盼深情地凝望著人間。
久晴之后,氣溫略有下降的黃昏,蒙紗霧才同樣會在茂蘭的森林上空現(xiàn)身。它在提醒世人,天要變了。遠(yuǎn)遠(yuǎn)地看上一陣吧,蒙紗霧從峽谷里冒出來,在嶺巔上凝望一陣,會挨近原始森林上空四下里漫開,它游移著飄泊著,往往在不知不覺間,讓千萬峰林都披上了蟬翼似的紗幕,這會兒,晚霞的余暉也會湊上來,看嘛,峰巒一片黛色中似涂抹了霞光,林間的小路,晚歸的飛鳥啊,遠(yuǎn)遠(yuǎn)近近濃濃淡淡的一切景物啊,全都溶進(jìn)了蒙紗霧氣里,是巨大無比的水墨畫嗎?是詩情畫意的逼真再現(xiàn)嗎?
都不是。
這是荔波蒙紗霧的奇幻送給世人的奇景。是荔波之美的特有神韻。
上一篇:譚勇奇《草原斷想》
下一篇:程佳平《蝸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