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都有哪些禮儀
朝,是指在清晨入宮料理朝政。通常將上朝的禮儀簡稱為“朝儀”。在我國古代,君臣一般要在雞鳴天亮時入朝去參加朝會。古代的朝儀通常分為常朝儀和大朝儀兩種。
常朝儀是指皇帝與大臣在朝堂上辦理政務的禮儀。禮儀主要涉及聽朝的場所、時間及與聽朝相關的儀式和特殊規定。我們平常所說的“朝儀”,若不加特殊說明都是指常朝儀。
常朝儀的類型多種多樣,如根據皇帝登朝的時間不同,可分為早朝、午朝、晚朝;根據覲見人員的身份不同,有皇太子朝、諸王朝等的區分。常朝儀時,位次有很明確和嚴格的規定。按規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東為上,孤面向東以北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為上,王族在路門右側,面向南以東為上,大仆大佑以及大仆的屬官在路門左側,面向南以西為上。朝儀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揖禮,禮畢退朝。
而大朝儀是相對于常朝儀來說,是一個非常莊重的典禮,它要比常朝儀規模更大、更隆重。在大朝儀時,皇帝大會文武百官,有時還包括外國使臣。在大朝儀期間,皇帝一般不會處理國家政事。
在我國古代,舉行大朝儀的時間大都是在元旦、冬至及大慶之日。在大朝儀那天,皇帝會和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吏、各國使者等歡聚一堂,恭賀佳節。據唐代《開元禮》記載,元旦這一天,皇帝、皇后首先要接受以太子為代表的宗室皇親的朝賀,然后是文武百官的朝賀,最后接受少數民族以及外國使者的朝賀,每次朝賀之后還要舉行規模更大的宴會以示慶賀。
上一篇:《齊民要術》是現今最早、最完整的農學著作嗎
下一篇: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指的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