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銀鴻
在不計歲月的森林里,
一棵大樹砍倒了。
一個垂直的空檔。
緊臨躺倒的樹干,
發(fā)出了柱形的震顫。
尋找吧,尋找吧,鳥群,
在這個高聳的記憶里,
趁它還喃喃細語的時候,
尋你們筑巢的老地方。
(卞之琳譯)
(法國)于勒·蘇佩維埃爾
《在森林里》是首意味雋永的小詩,值得細心品讀,值得把玩凝思。
詩人是帶著對自然的摯愛開始講述他的悲劇的。“在不計歲月的森林里,/一棵大樹砍倒了。”美好的東西正在遭受摧殘,詩人卻賦之以極為冷靜的詩句。在這冷靜底下,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那壓抑著的憤怒就象潛伏著的積蓄待發(fā)的火山巖漿。“不計歲月”里,人類以征服者自居肆虐于世間萬物;“不計歲月”里,人類摧折了多少自然界的朋友;“不計歲月”里,人類暴露了自己的野蠻。這棵被砍倒的大樹就是人類野蠻行徑的微不足道的犧牲品。詩人所感受到的痛楚是難以盡述的,因為他與自然、與森林是那樣的息息相通、渾然一體,以致于他覺得那被砍伐的就是他自己。“一棵大樹砍倒了”,一條生命消失了,詩人的想法帶著他的偏激,也帶著異常的清醒:人類的瘋狂正是對自己的瘋狂。
當瘋狂過去,森林里留下“一個垂直的空檔,/緊臨躺倒的樹干,/發(fā)出了柱形的震顫。”詩人以不可思議的透視,發(fā)現(xiàn)了在大樹被砍倒的地方形成的空檔。那個“空檔”是被砍倒的大樹變成的精靈,它被剝?nèi)チ顺錆M勃勃生機、綠葉蔥籠的軀殼,以近似恐怖的蒼白站在那里。這不正是自然對人類的控訴嗎?詩人的心在震顫,在回答死亡的精靈發(fā)出的“垂直的”“柱形的震顫,一種立體的、自然萬物共鳴的震顫。
一個悲劇就這樣展示出來,詩人克制住自己的痛楚和嘆息。冷靜中,詩人對森林對自然刻骨銘心的熱愛顯現(xiàn)無遺。
終于,詩人由激憤的冷靜化為溫情脈脈:“尋找吧,尋找吧,鳥群,/……尋你們筑巢的老地方。”勸說是件艱難的事,尤其是當自己也沉浸在痛苦中,更加令人難以忍受。“尋找吧,尋找吧”,在那個高聳的記憶里尋找,在那個人類留給自然的創(chuàng)傷里尋找。詩人喃喃地耳語,他的心在流著殷紅的血,他代表人類向自然萬物作著深沉的懺悔。他知道自然萬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充滿盎然情趣的。然而,人類的手卻在制造罪惡,不僅將摧毀鳥們賴以筑巢的森林,而且也將毀滅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詩人不禁悲從中來,哀愁至極,他的心早已追隨尋找“喃喃細語”的大樹、尋找“筑巢的老地方”的鳥們而去。
綜觀全詩,《在森林里》充滿了對天地萬物無比熱愛的天真純樸之情,也濃聚著柔弱細膩的痛苦哀怨之意,恰似一幅質(zhì)樸純情、㳽漫著幽暗傷感的悲劇氣息的自然風光畫,給人以警醒,以思索,以濃濃的悠遠的纏綿意味。
上一篇:在夜里
下一篇:在淡死的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