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住的地方,是家。
房子以外是什么?是外面的世界嗎?
其實,房子外面并無所謂的世界,是每個我們身邊的世界組成了這個世界。當你真邁步走向外面,那世界和你身邊并無兩樣,你所期盼的外面并無想象的精彩。
原來,外面的世界一直在你心里,那些精彩的追尋其實就在心底。
小時候,理想很多,爸爸為了鼓勵我們好好學習,告訴我們好好讀書走出農村,會有特別特別精彩的世界:有很漂亮的樓房,有很寬闊的馬路,有很好吃的食物,有像《西游記》天宮里那般美輪美奐的彩燈。有數不清的小手絹,吃完飯擦了嘴就可以扔掉(其實那時候爸爸說的是紙巾,我們沒見過。只知自己不舍得用的小手絹,疊得整整齊齊放在兜里,只有每次丟手絹的時候才會用,而且是和很重要的朋友。大多時候連丟手絹都是找個土塊、樹枝或者沙包、毽子來代替。)
小時候生活在村里,每天都能聽到牛兒、羊兒、狗兒的叫聲,聆聽公雞報曉的晨鳴,看到夕陽從西邊鄰村的樹梢滑下去。
那時候,對我來說最遠的路是到姥姥家,那不過三四里遠而已。看著鄰人扛著鋤頭下地干活,看著家里的羊兒在圈里靜靜地吃草,小雞在院子里扒石頭,趁我們開門偷偷溜出去,還得被我趕回家。
看著地里到處忙活著勞作的父老鄉親,彎著腰,流著汗,面朝黃土背朝天。
鎮里的集市我幾乎都沒去過,媽媽會到集上去購置我們需要的日用品和食物。那時候最吸引我的永遠是集市上媽媽帶回來的肉盒子,感覺超級美味,此生不可超越。
只要媽媽去趕集,我就會站在房后不停地朝她回來的方向觀望,新衣服、肉盒子、好吃的水果,都在那個時候充盈于腦海。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不僅僅是那些好吃的吸引著我,還在于它們來自的那個我到不了的“外面的世界”,那個和我周圍完全不同的“外面的世界”。
小時候,沒有什么書可讀,每次學期初發語文課本都滿是歡欣,期盼不已。那帶著墨香的語文課本里總有一個極其精彩的“外面的世界”吸引著我,小心翼翼拿回家,讓爸爸媽媽給包裹好書皮,然后整本書翻一遍,遇到自己喜歡的插圖,半天都不翻下一頁,思緒萬千,具體想了什么,早已忘記,只覺得語文書里有一個極其精彩的世界。更想長大后,可以遠離村子現在的一切,走向書里的遠方。
剛工作時的大學城,離市區20多公里。當時心情低落到極點,感覺這里偏遠又荒涼!
我在這個城市沒有家,只能待在學校,借住著老教師的宿舍,冰冷至極,整棟樓只有我一個人。夜里呼呼風響,吹得門窗也呼呼作響,嚇得我連廁所都不敢去。
學校里的班車,每天早上從市區出發來到校園,每天傍晚載著大批同事歸向市里。
那時候,市區在我心里比大學時代在這里讀書的樣子更美。大概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便在心里暗暗下決心,要在市區有個家。
歷經重重波折,我終于買了大學城樓盤的房,又因為我的心結,以及期盼孩子跟著爸爸去上省委機關幼兒園的夢想,我們決定退掉房子,背著很重的房貸去市區買房。那兩年,在市區有個家,如同小時候對外面世界的期盼。
終于,我們住進了這個家,兩室兩廳,小而溫暖,足夠三口之家容身。
然而,某一個午后,我突然想有一個書房,而不是在臥室的飄窗上費盡心思讓木工設計的書桌和書架。
我以為這是由于晚上看書還伴有先生的呼嚕聲、孩子尋找媽媽的哼唧聲,還以為是因為這樣讓我備課不能靜心,更不可能打開音樂走進自己世界。
因為念想書房,我們高息貸款加上父母的資助又在大學城買了一套房。然而重債的壓力讓生活瞬間黯淡。按我們的收入水平和經濟能力,只要兩處房子舍掉一處,便可生活無憂。
我以為我繼承了父母身上的堅韌,我愿意吃苦。直到某個深夜,想到結婚六年四次搬家的經歷,思考起小時候那個“外面的世界”的吸引,回憶起剛剛入職時對班車的目送,突然覺得這些年,我錯了!我錯過了內心那個最該成為的自己,這才知道,歲月改變我的容顏,改變我的生活,卻沒有改變我的初心。
那個世界還在吸引我,只是我看錯了。外面的世界,并不在外面,它在我心底,在那根脈屬于鄉村、靈魂歸屬自然的郊區。
是的,我要離開市區了。很多人夸贊說我有眼光,這樣一倒騰,賺了不少;也有人說,你真傻,干嗎賣了那個房子,放棄那么好的市中心到郊區。
媽媽以為先生說服了我,先生喜歡大學城的居住環境,恰巧去年開始大學城建起了不錯的學校,滿足了他的心愿;先生以為我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在那個樓盤安了家吸引了我,讓我改變了主意。
當然,他們想的原因都有。只是他們沒想到的原因只是我想有一個書房,僅此而已。我已經愛上了這個當初想要逃離的“偏遠又荒涼”的地方。我深深愛上了丁香路,愛上了這里的山、這里的湖。
那些小時候語文書里的世界,村里長大的日子里期盼的“走出農村、走向外面的世界”,坐月子期間無比期盼的“外面的世界”,男人出去瀟灑參加聚會的“外面的世界”,此刻都抵不過那個我在山邊、湖邊、丁香路邊的一個書房,那個充滿煙火氣息的書房,那個在陽臺上可以看到落日的書房。
外面的世界曾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激起層層漣漪,每個渴望遠方的心靈都曾有一個“外面的世界”。那世界可能在遠方,也有可能在心田、在身邊。
無論如何,那種內心的感動,都美妙地封存在人生的歲月長河里。
我會永遠記得,此刻的決定。
未來有多遠,我們不知道,珍愛歲月長河給我的日出月落,銘記于內心的堅守與成長帶來的改變。
未來還長,何止以米,相期以茶。
上一篇:劉建慧《戈壁花城中國夢》
下一篇:高康《撫摸一塊遠古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