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登城賦
曹丕
孟春之月,惟歲權輿。和風初暢,有穆其舒。駕言東邁,陟彼城隅。逍遙遠望,乃欣以娛:平原博敞,中田辟除。嘉麥被壟,緣路帶衢,流莖散葉,列倚相扶。水幡幡以長流,魚裔裔而東馳;風飄飖而既臻,日掩薆而西移。望舊館而言旋,永優游而無為。
這首小賦,不到一百字,一氣呵成,生動明快地再現了作者登城野望的喜悅情景,不啻是一個文學藝術家對人與自然的一次審美觀照。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歲首初春,作者走出館閣,登城遠望,眼中一片遼闊的原野上,田疇如畫,麥田青青,透露出旺歲豐年的大好勢頭,給整個中原大地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和諧。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首先為此而感到“乃欣以悅”,這種思想感情,顯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那個時代戰亂破壞中對歲稔年豐的美好憧憬,也是建安詩人在注目現實瘡痍的同時,渴求以自然的美來保持心理平衡的文化心態。
與曹丕的“登城”相映成趣的是王粲的《登樓賦》。他從“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的“中國”流落到荊楚,在登樓眺望中,首先撲入他眼簾的是這樣一幅畫面:“華實蔽野、黍稷盈疇”,面對多姿多彩的景象,王粲竟以為這是它最為“信美”的景象了,這種審美取向,真要使魏以下鐘情于江南山水的騷人墨客怎樣地驚異嘆息啊! 然而,如果我們能以那個動亂和荒蕪的時代去理解這一切,就不會有所困惑了。
在曹丕這篇《登城賦》中,我們已經看不到漢賦那種真假參半的虛擬鋪飾和形式主義的言之無物,一切都是眼中所見,心中所感。面對田中“嘉麥被壟”的興旺景象和豐收信息,作者的欣喜之情不是脫離對象的空洞抒發,而是流露于具體形象的描繪之中。那對仗的語句、雙聲疊韻的組合,伴著擬人手法的運用,讀起來自然流暢,生動可感,仿佛是從作者心底流出的一曲歌聲,節調優美,音韻和諧,傳達了作者此時此地的真實感情。
這篇賦最早見于《藝文類聚》,從其結構完整看,無疑是一個全篇。賦的最后說:“望舊館而言旋,永優游而無為”,通過這次登城野望,獲得了充分的美感與滿足,人與自然的平衡不僅在現實中恢復了,而且在精神上也達到了高度的和諧,一個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油然而生,把全文推向一個“我無為而物自化”的新境界。在歷經戰亂之后,“與民體息”乃是小農生產最理想可行的社會選擇,這已為西漢初年“文景之治”的歷史所證明。
可以說,《登城賦》是古代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贊歌!
上一篇:牡丹亭記題詞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潘岳《登虎牢山賦》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