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法國象征主義*詩人,前期象征主義文學運動的“三杰”之一。
馬拉梅生于巴黎的一個小職員家庭。四歲喪母,父親后娶,他和妹妹被寄養在外祖父家中。中學時,愛讀波德萊爾*和雨果的作品,對愛倫·坡*的作品尤其喜愛。為了讀愛倫·坡的作品,他發憤學習英語,并開始翻譯坡的詩歌。他宣稱:“我在這個方向上走得越遠,我就越忠于我受益的大師埃德加·坡的這些嚴肅的觀念?!彼炭鄬W詩,中學時代寫了上百本練習簿的詩歌。1857年,他唯一的妹妹死去。家庭的不幸,妹妹的天亡,使他變得異常孤僻,憂郁。這種心緒,對他的詩歌創作影響不小。1862年他發表了第一批詩作《太空》、《回春》、《惡運》、《苦惱》等。在這一年他與瑪利亞·瑞拉爾結婚。為了學習英語,他攜妻赴倫敦。1863年歸國,先后在三所中學任英語教師,直至1870年。馬拉梅最初參加了巴那斯派詩歌運動。1866年在《現代巴那斯》詩集中發表《窗子》、《海風》、《蔚藍的天》等10首詩。1869年又在《現代巴那斯》上發表詩劇《埃洛狄亞德》片斷。1870年,詩人在巴黎一家圖書館任職。1871年又任教師。巴黎公社革命運動對他沒有影響,甚至在他的詩中也未留下一絲痕跡。1876年發表代表作《牧神的午后》*,因以表現夢幻為主,遂得了“夢幻詩人”的這一雅號。1880年開始,詩人的寓所在星期二晚上常聚集一些年輕人欣賞馬拉梅的詩,這就是有名的“馬拉梅的星期二”*?!榜R拉梅的星期二”堅持了十余年之久。集會中有不少人后來成了著名文學家,如保爾·瓦萊里*、保爾·克洛代爾*、儒勒·拉弗格*等。1894年馬拉梅從中學退休。1898年9月病逝。
馬拉梅的詩歌理論集中表現在他于1897年結集出版的《亂彈集》中。馬拉梅認為詩歌不應描寫現實世界,而應描寫在平凡事物后面潛在的“絕對世界”。這個“絕對世界”就是夢幻。他認為詩應是神秘的,因為詩人最高的使命是表現夢幻中的神圣的美,而一切神圣的東西,都是神秘的,因此寫詩只能用象征、暗示,不能指明,如果指明“就是把詩給我們的滿足減少了四分之三”;他主張割斷詩文的內在聯系,“必須始終堅持把寫出的東西首尾切斷,以便讓人摸不著頭腦”,必須由一個形象喚起另一個形象:“肉體是悲慘的,唉!我讀過所有的書”,這句《海風》中開頭的兩句詩,常被引用來作為馬拉梅“類推法”的實例。他鄙視詩歌中的宣傳作用,鄙視“群氓”所歡迎的民主詩歌。馬拉梅的詩歌理論對象征派詩歌運動有著重大的影響。
馬拉梅的創作是他的詩歌理論的實踐。他的詩作的主要內容是表現夢幻,《牧神的午后》就是這種夢幻境界的代表作。他的詩多用“類推法”,形象間距拉開,一個引出一個,源源不斷,層出不窮,給人以應接不暇之感。他的詩缺乏魏爾蘭*與蘭波*詩歌的熱情,較多的是一種神秘的色彩,是象征派詩歌較為晦澀費解的一家。
馬拉梅在象征派詩歌史上,處于一種承前啟后的地位。他不單單是通過“星期二聚會”把前期象征派的觀點與創作傳給年輕的一代,而且他還通過自己的文藝理論著作和創作推動了象征派詩歌向跳躍、夢幻、神秘的境界發展,為后期象征主義的理論與創作拉開了序幕。除《牧神的午后》和《亂彈集》外,詩人還有詩歌片斷《埃洛狄亞德》(1869)、《詩集》(1887)、《詩與散文》、《徜徉集》等。他最后發表的一首詩是《骰子一擲永遠取消了偶然》(1898)。他還翻譯過愛倫·坡的名詩《烏鴉》,寫過歌頌愛倫·坡的十四行詩《愛倫·坡之墓》。
上一篇:馬拉梅的星期二作品分析
下一篇:馬查多·伊·魯伊斯,安東尼奧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