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產生于美國,后又波及到大西洋兩岸,以表現戰后失望迷惘為主題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美國女作家格屈露德·斯坦因*一次對海明威*等人說:“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焙C魍桶堰@句話做為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的題辭,使“迷惘的一代”成為一個文學流派的名稱。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許多青年在美國政府的號召下積極參戰。但事實與他們的人道主義想法大相徑庭。他們只見到遍地血污,滿目瘡痍,進而感到自己是被欺騙了,于是他們的理想也跟著幻滅。他們親歷了戰爭造成的災難,感覺到一種厭戰、反戰的情緒。這在他們的精神上留下了難以愈合的裂痕。然而他們又苦苦尋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路。于是苦悶徬徨、灰心失望起來,不約而同地用玩世不恭的態度,表達他們反對戰爭,對社會和人生迷惘失望的思想情緒。這一流派是由一些思想相同或相近的文學青年,從“自我”角度出發徹底否定資產階級傳統價值觀念,并用文學創作的形式表達他們厭戰與反戰情緒的一個流派。他們沒有自己明確的文學綱領和組織,也沒有發表過專門的宣言和聲明。
最早表現出“迷惘的一代”文學基本特征的是帕索斯*的小說《一個人的開始——一九一七年》(1920)和《三個士兵》(1921)。隨后,肯明斯*發表了長篇小說《巨大的房間》。菲茨杰拉爾德*發表了長篇小說《人間天堂》*、》了不起的蓋茨比》*(1925),顯示了“迷惘的一代”文學的初步陣容。1926年,海明威發表了《太陽照樣升起》*和《永別了,武器》*顯示了“迷惘的一代”文學的杰出成就。雷馬克*長篇小說《西線無戰事》*,??思{*長篇小說《士兵的報酬》(1926)與《薩托里斯》*(1929);后期的奧爾丁頓*和他的長篇《英雄之死》(1929)也是該派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二十年代是該派文學的繁榮期。三十年代以后,“迷惘的一代”作家、創作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和分化。
“迷惘的一代”文學最主要特征是表現青年一代厭戰、反戰的思想,以及他們的理想幻滅和對人生前途失望的迷惘情緒。
“迷惘的一代”作家創作都有各自的藝術風格。這一流派作家也借鑒意識流的方法來描寫戰爭給人類造成的種種不幸,挖掘主人公精神上所遭受的創傷。
“迷惘的一代”文學由于迎合了戰后青年一代精神空虛的需求,初起便統治了美國文壇,形成一般不可抗拒的潮流,很快遍及大西洋兩岸,被公認為是美國現代文壇“主導的先聲”;其作家亦被譽為是“主導的藝術家”?!懊糟囊淮蔽膶W對西方其他流派的影響也十分明顯,英國的“憤怒的青年”*文學,美國的“垮掉的一代”*文學,德國的“四七社”*等都受過“迷惘的一代”文學的影響。
上一篇:迭戈,赫拉爾多作品分析
下一篇:道依布勒,特奧多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