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誕派”戲劇*代表作家尤金·尤內斯庫*的三幕劇,是“荒誕派”戲劇代表作之一。1958年寫成。1959年春發表。同年夏,英國廣播電臺用英語播放。秋,在西德杜塞爾多夫的一家劇院首次上演。1960年1月22日,法國著名藝術大師讓-路易·巴洛導演了這部戲,并親自扮演劇中的貝蘭吉,于法蘭西奧德雍劇院上演。同年春,英國皇家宮廷劇院也上演了該劇。
戲劇的內容大致是,法國一個小城,市中心突然出現了一頭犀牛。公務員貝蘭吉第一個目擊到。全市的人都莫名其妙,驚慌不已。第二天又出現了一只犀牛,這是貝蘭吉的同事勃夫變成的。隨即傳來消息說,街上已經發現了17頭犀牛。后來,連貝蘭吉熱烈追求的苔絲小姐也跑去與犀牛在一起,她覺得犀牛嗥叫聲象音樂一樣動聽,人人都變成了犀牛,就是“大伙有理”,而不愿意留下來和還是人的貝蘭吉在一起。貝蘭吉認為“他們都發瘋了。世界生了病。他們都生病了。”他決不變成犀牛,一個人來對付已經變成犀牛控制的世界。這部戲劇通過人變成犀牛的描寫,表現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人們的某種觀念,即在現實社會中,人在命運面前的無能為力以及人格的喪失。對于這里的人變成犀牛,法國的戲劇理論界認為,作者通過人變成犀牛的過程,展示意識形態學說怎樣“象一種集體傳染病似地不斷繁衍蔓延,具有奴役和使現代世界所有居民都喪失人性的危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安堂信也先生認為,“犀牛可以理解為機械文明、社會組織和大規模宣傳等等在現代社會里使人喪失個性,否定人性的一切暴力。”作者尤內斯庫曾說:“我們不久以前還做了這種遭遇的見證人,能夠看到入蛻變為犀牛樣的納粹分子。”“我采取的立場就是斥責法西斯主義、集權主義、集體的歇斯底里以及有時左右了社會的狂熱病。”可見,這種“變異”并非單指某一現象。
法國戲劇理論家們認為,《犀牛》是一部“諷刺喜劇”、“哲學鬧劇”。它的題材是超現實主義*的。英國《泰晤士報》稱《犀牛》是“尤內斯庫一部完全可以理解的作品”。它的結構嚴謹,并且以自然的事情開端,以夢幻般的世界結束,把自然世界放大了無數倍,來表現世界的恐怖感。它的情節完整,迭宕起伏。戲劇也描寫了人物的某些性格,可見,作者還沒有完全擯棄傳統戲劇的某些規律。人物的變異、場景的變換、主題與噱頭的聯系都遵循著夢幻的邏輯。尤內斯庫認為,要讓戲劇手段“有目共睹,直趨極端,造成滑稽的漫畫效果”。
上一篇:《物理學家》作品分析
下一篇:《獻給愛琴海》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