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誠有德
【原典】
滎陽呂公希哲①,熙寧初監陳留②稅,章樞密楶③方知縣事,心甚重公。一日與公同坐,遽峻辭色④,折公以事。公不為動,章嘆曰:“公誠⑤有德者,我聊⑥試公耳。”
【注釋】
①呂公希哲:呂希哲(1036~1114),字原明,學者稱滎陽先生。壽州(治今安徽鳳臺)人。少從焦千之、孫復、石介、胡瑗學;復從張載、程顥、程頤、王安石游,聞見益廣。太學出身,以蔭入官。王安石勸其勿事科舉,僥幸利祿,遂絕意進取。父呂公著歿,始為兵部員外郎。因范祖禹薦,哲宗召為崇政殿說書。擢右司諫,御史論其進不由科第,以秘閣校理知懷州,謫居和州。徽宗初,召為秘書少監,或以為太峻,改光祿少卿。希哲力請外,以直秘閣知曹州。旋遭崇寧黨禍,奪職知相州,徙邢州。罷為宮祠。羈寓淮、泗間,十余年卒。希哲樂易簡儉,有至行,晚年名益重,遠近皆師尊之。《宋史》卷三百三十六有傳。②陳留:今河南開封陳留鎮。③章樞密楶:即章楶(1027~1102),字質夫,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治平二年進士,知陳留縣。歷任提點湖北刑獄、成都路轉運使。元祐初,以直龍圖閣知慶州。哲宗時改知渭州,有邊功。建中靖國元年,除同知樞密院事。崇寧元年卒,年七十六,謚莊簡,改謚莊敏。④辭色:說的話和說話時的神態。⑤誠:的確。⑥聊:姑且,不過。
【譯文】
滎陽呂希哲,北宋熙寧初在陳留縣任稅官。當時章楶正在陳留任知縣,他對呂希哲十分器重。有一天,章楶與呂希哲坐在一起,他言辭激烈地指責呂希哲辦事不力,但呂希哲始終沒有發怒。章楶感嘆地說:“你的確是道德高尚的人啊!我只不過是想試試您。”
【延伸閱讀】
古人總結了很多選拔人才的方法,其中有一項就是臨時起意,在對方沒有準備的情況之下,突擊考察。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論語·為政》)李克也說:“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與,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由此觀之可知矣。”(《說苑·臣術》)如此毫無防備的考驗,的確能夠看出一個人的真正品行,即便此人巧于偽裝掩飾,在這樣的攻擊之下,通常也會顯露真容。《世說新語》里面就記錄了一例。“服虔既善《春秋》,將為注,欲參考同異;聞崔烈集門生講傳,遂匿姓名,為烈門人賃作食。每當至講時,輒竊聽戶壁間。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諸生敘其短長。烈聞,不測何人。然素聞虔名,意疑之。明早往,及未寐,便呼:‘子慎!子慎!’虔不覺驚應,遂相與友善。”(《世說新語·文學》)章楶對于呂希哲的考察,也是如此,不過主人公本就是真身,所以“真金不怕火煉”,為自己贏得了更高的聲譽。在這件事情中,呂希哲的淡定固然讓人佩服,但是他的勇氣更讓人欽佩,畢竟他是在與頂頭上司說話。長期生活在等級規范中的人,往往已經習慣了低頭臣服當順民,即便對長官有意見,很多人還是會選擇沉默,所以“一言堂”“用腳投票”,是那個時代常態的景觀。相比較之下,呂希哲的“不為所動”,就顯得尤其突出。事實上,順民是沒有立場的,沒有立場的人,絕少有大才。大凡真正愛才的人,當然愿意聽到不同的聲音。正如時下里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真正的知音,往往就是自己的敵人”,信然!
上一篇:《兄弟訟田,至于失歡》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出胯下》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