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1】回蕩的鐘擺
(許小年著,中國計劃出版社,20.6萬字,2017年6月第1版,48元)
△共4個部分:①中國:形勢與對策;②改革:政策與實踐;③企業:轉型與創新;④學理:常識與洞見。
○政府管得越多,就越是壓制了民眾的想象和創造力,對創新轉型就越不利。
○惜貸意味著債務人不能借新還舊,現金流雪上加霜,由此而加速債務危機的爆發。
○人民幣可能會進一步貶值,但在中短期沒有崩盤的危險。
○只要官員不再熱衷那些不著邊際的規劃,不再制造更大的泡沫;只要學者不再以治國平天下的情懷空談褲腰帶的松緊;只要企業不再盼望政策的刺激和政府的救援;中國的企業和經濟就有希望。基層經濟的活力、企業的活力是一切之根本,是我們的希望之所在。
○歷代改革只有一頭一尾成功了,也就是商鞅和秦孝公的變化、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成功了,其余的改革或變化都宣告失敗。
○王安石自以為聰明,大搞頂層設計,用政府取代市場。政府取代市場會碰到兩個問題,第一,政府官員不了解市場的運作,頂層設計的方案往往不具備實際可操作性;第二,激勵不協調,用民間的俗話講,上下左右擰著勁兒,不能調動基層的積極性,也就不能提高效率和做大蛋糕。
○宰相拗不過市場。王莽推行全面的國家經營,叫作“五均六筦”。所謂“五均”就是均物價,“六筦”就是政府壟斷經營。“國家社會主義”。
○“歷史不會重復”,但歷史背后的邏輯有可能重復,世界各國的歷史不同,但可能存在共同的邏輯。
○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配套,任何經濟上的變化都很難成功。
○供給側改革之建議:全面減稅;減小國有經濟的規模,打破行政壟斷,創造新的投資機會和就業機會;有效保護私人產權,堅定民間信心,鼓勵企業做長期的研發投資,加快創新的步伐。
○讀史未必使人聰明,忽視歷史卻是不可饒恕的愚蠢。
○城鎮的聚集效應:規模經濟效應;社會分工效應;節省交易成本;技術溢出效應;啟發和激發創新。
○在常識的基礎上重構宏觀經濟學。常識:①中央銀行印鈔票不能創造價值;②財政部門不創造價值;③中央計劃配置資源的效率不可能比市場高;④由于貨幣政策不創造價值,由于財政政策不創造價值,由于中央計劃配置資源的效率比市場低,所以經濟的增長是不可能依靠宏觀政策來實現的。
○從秦到清不是封建主義,是專制主義。
○現代社會的三個子系統:以平等的個人權利與自由為核心的觀念子系統;憲治、民主與法治的政治子系統;以及自由市場為基礎的經濟子系統。
○現代制度體系的特點一是高效,二是穩定。
○許小年認為,儒家、市場、毛澤東時代的政治制度,三者互不相容。
上一篇:四個自信黨員干部讀本
下一篇:國學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