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1】人口浪潮:人口變遷如何塑造現代世界
(〔英〕保羅·莫蘭著,中信出版社,25.5萬字,2019年6月第1版,68元)
7章:[1]引言;[2]人口數量的重要性;[3]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勝利;[4]德國和俄國的挑戰;[5]逐漸消逝的“偉大種族”;[6]1945年以來的西方世界;[7]1945年以來的蘇聯和東歐集團:冷戰失敗背后的人口學。
以出生率、死亡率和移民為三棱鏡,折射出從1800年人口起飛到特朗普修建“墨西哥墻”的全球人口發展歷程。
從人類文明誕生到19世紀初,世界人口達到10億規模耗時數十萬年,但從這一數字增至70億規模則僅用了200年左右的時間。如今,人口增速已逐漸放緩。20世紀60年代末期,地球人口數量大約每30年會翻一番,如今則是每60年翻一番。到21世紀末,全球人口很可能會完全停止增長。一些國家的人口數量已經開始下降。
無論是馬克沁機槍還是原子彈所帶來的技術優勢都無法永久維持,因為它們總需要軍隊來使用,于是,人口再次成為關鍵因素。
人口不僅關乎國際事務,而且關乎國內事務。如果2008年的美國像50年前一樣“白”,那貝拉克·奧巴馬可能就不會成為總統。
三個因素可改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數量:首先是出生人數,它導致人口增加;其次為死亡人數,它導致人口減少;再次為移民,人口遷入或遷出的凈流動。
馬爾薩斯認為:人口的力量遠遠超過了地球為人提供生存能力的承載力,人類遲早會以某種方式迎來過早的覆亡。
人口增加的可能性有兩種,二者必有其一,也可能同時存在。第一個可能是出生人數超過了死亡人數,第二個可能是遷入人數超過了遷出人數。
如果人口規模未在19世紀大幅增長,英國便不可能在該世紀初發展成為世界工廠,也不可能在該世紀下半葉成為頭號金融強國。
人口增長的下降趨勢在日益加重和人口規模下降的前景都已廣為人知。
國家不能隨意決定孩子的出生數量,也不能決定特定年份中的死亡人數。
人口發生于社會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受環境影響,也反過來塑造環境。
1970年,穆斯林占世界人口的15%,到2010年,這比例上升到了23%左右。而到了21世紀中期,這個數字預計會增長到接近30%的水平。如果成真,這將使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口規模接近信仰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教的人口規模。
移民向來是以色列的生命線,如果沒有移民,這個國家就不可能繼續存在并實現繁榮。
拉丁美洲分為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2015年,生活在南美洲的人口規模達4億以上,中美洲為1.7億,加勒比海地區為4000萬。
這本書對人口趨勢的歷史和可能的未來提供了啟發性的觀察視角。
上一篇:互聯網+基層黨建
下一篇:人生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