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出怨言
我們為什么常出怨言?我們還是怨自己呢?還是怨別人呀?
倘然你所怨者是不在目前的別人,那末在目前聽你講話的,聽你苦訴的,也是別人。不在目前的別人,與在目前的別人,有分別么?不在目前的別人,在過去既然敢虧待你,在目前的別人——你知道他們將來一定不會虧待你么?你對他們說前因后果的時候,他們一定表同情么?你總說自己好,別人壞,他們能夠相信么?
聽你講話的人,倘然是道德高尚的,那末他們微笑,或者稱是;倘然是不懷好意的,那末事情就大了。他們心中暗思道:“原來你是這樣的一個人!大家都瞧你不起,我到今天才知道。你所講的,你的怨言,皆足以證明你自己的錯誤,自己的短欠。……”
倘然你所怨者,確實是自己,確實是自己的錯誤與短欠,——倘然你明明白白把自己的缺點,告訴別人——那末你豈不是“授人以柄”么?你已經失敗了,何必將細情告訴別人?我們不能無過,古人云“知過必改”。將自己的疵瑕,在親友前“宣傳”——這豈是改過?這是請求他們原諒——是不是?你想他們肯原諒你么?他們一定輕視你。
要不受人輕視,宜乎不出怨言,而常作贊語。譬如你是一個中學生,你對親友說道:“我的資質這樣壞,上學期的功課又這樣難!沒有某老師的殷勤指導,我哪里能夠升級呢?”能作此類贊語的青年,將來到社會中去辦事,無不受歡迎。詩曰:
怨言何必出?
贊語討人歡。
意欲求榮者,
宜乎氣量寬。
原載一九四五年五月十日《新中國報》
上一篇:朋友
下一篇:毋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