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貴有什么苦惱?
朱貴的綽號:旱地忽律。什么叫忽律?査辭典,就是鱷魚。還有一解,也是指兇狠的動物。朱貴在工作實踐中,混出了如此一個綽號,可見朱貴也不是白給的,也是有兩下子或者幾下子的人物。他在梁山上,不僅資格老,也是梁山泊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之一。可是,他竟然沒有混出個樣子來,他的級別很低(相應的待遇當然也就很低了)。一些比他后上山的人,級別待遇也遠遠超過了他。為什么?一句話,朱貴當初跟錯人了,誰讓你曾經是王倫的人呢?現任領導當然是不會重用你的,誰當老板也都是用自己的伙計。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極多,你別以為你自己資格老,就想有什么待遇?不行!你能干也不行。人家說了,當年他跟已經下臺的某某領導關系密切得很。得,就這一條,你就算徹底沒戲了。
或許有人抱不平了,像朱貴這樣的老人兒了。參加革命時間又早,工齡又長(還應該包括杜遷、宋萬這兩個老革命)。老干部嘛,就算他曾經是王倫的手下,可那時候他也是在梁山泊工作啊,他也沒有到祝家莊,或者大名府或者曾頭市去參加工作啊。歷史清白,工作積極,按照干部政策,他也應該受到相應的待遇啊。憑什么給弄得級別特別低了呢?朱貴也是死心眼兒,你怎么也不找宋書記反映一下情況呢?你就說你跟王倫只是工作關系,并沒有什么私人交情,組織上可以調査啊。宋書記怎么也得考慮考慮吧。
話是這么說,可是,歷史上,中外歷史上,都有這種不好解決的尷尬例子,參加革命工作的工齡長,可是官兒就是當不大。不是朱貴一個人,這樣的人多了去。你說你資格老,得看什么時候說,表彰會了,慶祝會了,生日宴會了,或許能把你請出來,坐在主席臺上,照相的在你面前跑來跑去,閃光燈嘩啦啦地直閃(你可別當真,人家照可是照了,相片可不一定給你),那也就是裝裝門面。平常的日子里,誰也不會拿你當回事情。上公共汽車,你也別指望人家給你讓座,如果真有人抬起屁股給你讓座了,你也別激動,那是人家該下車了。古今中外,人都是講實惠的,講實際的,講實用的。別相信逢年過節給你送一百斤大米,兩桶油,幾斤瓜子幾斤水果,那是姿態,講的是現任領導者的風度。看看,我們是多么尊重老同志啊,老同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啊。其實呢,滿不是這么回事?你提提要求試試?你說了,“我孫子還待業呢?我這房子多少年都沒換了,天天漏雨,我還有一堆藥條子沒報銷呢……”種種,人家領導會怎么說,“行,這件事我們記著了,一定解決。”你說可是說了,人家領導答應也答應了,可是,應該解決的事情,你還是解決不了。現任的領導往往記性不好,愛忘事。領導忙啊。談歌的單位就有一位老同志,1937參加革命的,據說差一個月,就能按照紅軍待遇了。可是他就差這一個月,于是,一輩子就不順了。他離休前,是單位里的機關支部書記、機關工會主席(處級)。也就是發發電影票,收收會費什么的。后來就離休了。他就一個兒子,還死得早,一個孫子跟著他。那時講究接班,也就是照顧一下本單位的職工子女就業。可是,到了他這里,單位就說沒指標了。他的孫子就一直上不了班。老人家跟當時在任的第一把手講過多少回,都哭過,說,“我革命也算是一輩子了,能不能照顧一下啊。”那第一把手是廳級,是1949年參加革命的,差兩個月就全國解放了,平常總說他是打江山的那一撥兒。按說,你將來也是離休這一撥兒的,物傷其類,你也得照顧一下吧。可是,不行!這位現任領導,就是不給解決,有一次,他喝醉了說,“什么老革命?參加革命這么早,還不如我混得好呢。我還是廳級呢。他怎么這么沒出息呢!”這件事情,高低沒有給這位老同志辦了。再講一個,是一個老工人,是解放后第一年參加工作的。老工人了,得聽黨的話啊,“文化大革命”開始,他是工人階級的一員啊,得參加啊。據他后來說,他腦袋一熱,就參加了造反戰斗隊。也參加過給領導開的批斗會,可是他還算明白,他覺得事情不對勁兒,加上他膽子也小,早早就退出來,當了逍遙派。用他的話講,別人都抓革命去了,他忙著促生產去了。可是“文革”結束,長工資就不給他長。還是那位1949年參加革命的廳級干部,說,“這個人是個造反派,不能給他長工資。”這事兒鬧的,他不服氣啊,找過幾回,也沒有找下來。這還不算,年年評選先進活動,他都沒有份兒。直到退休,他也沒有當過一回先進。他自己也明白,提到這事兒,他就唉聲嘆氣,“唉,誰讓咱當過造反派呢!”
上邊是講退休的,離休的。再說在職的,還沒有退休的,或者說,差一年兩年就退休了,或者離休了。也不行,一樣吃不開。你說你參加工作早,可是誰讓你不進步呢,干了這么多年了,到現在還是一個副科長?這只能說明你沒出息,甚至懷疑你早年犯過什么嚴重錯誤,否則,你參加工作這么早,怎么還沒有提拔起來呢?就算你指天發誓說,你一直老老實實,長工資你不爭,分房子你不鬧,也沒有用。人家還是懷疑你有問題。你也別埋怨人心不古,現在的人都是這么現實,實用。你如果還想耍耍老資格,年輕人就興許敢指著鼻子罵你是一個老不死的。談歌有一個親戚,也是一個老革命了,是1940年參加八路軍的,解放后,在一個工廠當后勤科長,一直當到退休。他廠里的工人干部,都看不起他。拿他沒當過事兒。他生氣地說,“老子參加革命的時候,這些人還不知道在哪兒轉悠呢。”可這有什么用呢?人家就是看不起你,你有什么辦法。中國人嘛,歷來如此,過去的事兒誰還講呢?關鍵看得是你眼下怎么樣。資歷?什么也不算。什么也說不上。談歌還認識一個縣里的文聯主席,他有一次喝髙了,眼睛紅紅的跟兔子似的,他生氣地對談歌說,“哼,某某算個什么(我們省里當時的文聯領導)?我當年寫紅了的時候,他才是一個給報社投稿的通訊員,他現在當省里的領導了,見了我的面也不愿答理我了,他算個屁啊。”這位就顯得沒大勁了。人家算個屁?還是你算個屁啊?誰讓你當年不進步呢?
我們評判官場,往往很重視資歷這個指標。站在這樣一個指標上評判一個人,從理論上講,沒有什么不對。無論中國與外國,都得講一個先來后到么,你去火車站排隊買票,你也不能加塞兒啊。可是,這個理論有嚴重缺陷。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各種情況交織在一起,十分復雜,論資排輩,就往往行不通。我們站在圈子外邊看官場,總覺得里邊有一個規律性,比如用人要講臺階,比如提拔要講資歷,還要講文憑,等等。其實,這種官樣文章的東西,都是給別人看的。我們往往看不到權力操縱者的真實心理。有一句俗話: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指得就是這種提拔干部的混亂,也是讓許多官場中人唉聲嘆氣無可奈何的事兒。
咱們回過頭來再說朱貴,既然你已經是王倫的人了,你也知道新領導不待見你了,如果你真的不在乎進步不進步了,你就真的想混日子了,那也好說,反正老領導已經死了,新班子也不得意我,我怎么努力干工作,也不會人你們的眼,我就是干出花兒來,也提拔不了,算了吧,就這么著吧,工資你們也不能不給我開,多點兒少點兒我也不在乎了。這也就沒事兒了。不過你得是真的沒事,你一定得心理平衡。看著別人“噌噌”地提拔,看著別人“嗖嗖”地長工資,你也別眼熱。關鍵是你能不能真的做到這一點,光嘴上說說不行。如果你做不到,你心里別扭,那你就得想辦法。想什么辦法?比如,你得首先跟現任領導把關系緩和了,不能讓人家對你總有戒備,總有忌恨。你得跟晁書記,以及后來的宋書記經常交心,比如逢年過節,你得去串串門兒,一次兩次人家或許不愛答理你,你也得耐得住,你總得厚著臉皮去,慢慢地,人家也就答理你了。然后,你得在他們面前反戈一擊,說,王倫當年多么不是東西,你多么受排斥,如果不是晁書記來了,你早就想跳槽了。這種昧著良心的話,你得經常厚著臉皮說,你還得表情豐富地說。或許人家開始不相信你,可是漸漸地就會對你轉變態度。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是真理嘛。這是最基本的做法,盡管有點兒沒品位,可是你也得這么做。實惠啊!
可是朱貴沒有這么做,是不屑于,還是沒機會?書中沒有交代。或者我們猜測一下,朱貴也曾經試圖與宋書記重新搞好關系,只是宋書記沒有接納他罷了。唉,這就沒有辦法了,朱貴在宋書記眼里,就只能是這樣了。與朱貴命運相似的,還有杜遷宋萬兩位老同志,也是一直就不受重用。為什么呢?你宋書記總得有一個理由吧。其實,我們就是不論資格,論能力,這三個人也應該是不差的。宋江書記也要說了,“大家不要誤會嘛,不要在職務上過多計較嘛,誰說我宋江不重用老同志了?朱貴同志還是梁山泊東山酒店的經理嘛!”猛一聽,宋江講的應該是實話。東山酒店,那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聯絡站,開設在梁山泊的水邊,這個酒店還是在王倫時代,梁山泊派出去的間諜機構,還兼有聯系山寨,收集情報,輸送人才的作用。林沖等一干英雄都是通過朱貴轉送到梁山上的嘛。重要啊!晁蓋書記的時代,沒有撤銷朱貴的經理職務,宋江當了一把手之后,這個間諜機構也沒有撤銷啊。為什么?晁書記和宋書記也都覺得重要啊。如此一個重要的機構,按照常理分析,晁蓋時代或者宋江時代,都應該換掉朱貴,另選派他人。為什么沒有派別人去?只有一個理由,無論是晁蓋還是宋江,都不放心別人,挑來選去,還是覺得無論從能力上和經驗上,還是朱貴合適,于是,就只能由朱貴繼續負責。如此說,不論是晁書記還是宋書記,對朱貴的能力還是放心的。隨便換個別人行嗎?且不說工作能力,僅僅說政治立場,也得是經過考驗的人才行啊。試想,如果換上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如果換上一個總想暗通秦晉的家伙,那還不得偷偷地跟朝廷密切聯系啊,得三天兩頭往朝廷那里傳送情報啊。那朝廷的軍隊說不定早就對梁山泊偷襲了幾回呢。晁蓋書記和宋江書記都說過:“行了,還是朱貴同志繼續干吧。否則,我們當領導的,晚上也睡不著覺了。”
再說宋萬與杜遷,這兩位也不是白給的,宋江當然知道他們的工作能力,否則,攻打大名府,就不會給他們二人派活兒了,派他們兩個去負責解決梁中書的住宅,這是擒賊先擒王的工作啊。非常之重要。為什么派他們去?至少有一條,老同志經驗豐富,辦事認真。宋書記放心啊。宋萬的綽號:云里金剛。杜遷的綽號:摸著天。聽聽,多么氣派的名頭啊。可見,他們是有斗爭經驗,是有工作能力的老同志。宋書記肯定會在戰前動員大會上講:此舉關系重大,所以派宋萬與杜遷兩個久經考驗的老同志出馬擔當,別人就不要再爭了。寫到這里,讀者或許有疑問了,誰說宋江讓老同志坐冷板凳了?這就是重用他們啊!
這里有兩個概念要區別。什么叫重用?什么叫使用?從字眼兒上看,重用就是派給你重要的任務。如此解釋,朱貴、宋萬、杜遷,都算被宋書記重用了。可事實上,他們三個人肯定不能這樣認為。他們一定會覺得宋書記只是使用他們。你設身處地想想啊,如果你的領導天天給你派一屁股活兒,你加班加點也干不完,點燈熬油是常有的事兒。你或許覺得領導真是重用你了。可是到了年底發獎金,你還趕不上辦公室那個只管接接電話的女秘書呢。你肯定得罵大街。
不重用你,不等于不使用你。可是使用你,不等于重用你。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拋開一個堅硬的指標,人們往往分不清楚使用與重用的區別,指標就有一個:待遇。待遇的第一個指標,就是級別。說別的還有什么用呢?宋書記或許可以對他們講,三位老同志啊,我們都是干革命工作嘛,什么級別高低啊,你們就不要再爭了。可這是負責的話嗎?就算是這三位不爭級別了,可是你宋書記得給人家相應的待遇啊。
朱貴、杜遷、宋萬,這三位的待遇,實在是不高啊。梁山泊的干部排名,他們遠遠地被放在了后邊。如此說,他們相應的車補、房補、年終獎種種,都會低別人許多。他們能沒有意見嗎?肯定有。心里能平衡嗎?肯定不平衡。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發過牢騷。我們可以認為他們覺悟高,不爭待遇,不講條件,知足常樂。我們還可以認為,他們有自知之明,他們明白自己在宋書記眼中的分量。是啊,咱們都曾經是王倫路線的忠實執行者,咱們都是犯過路線錯誤的人呀,現在宋書記能夠繼續使用咱們,繼續讓咱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安心工作,沒有讓咱們下崗,就已經很不錯了,咱們得知足啊。也有朋友告訴談歌,梁山泊沒有實行政協制度,如果實行,這三位老同志應該是首選的人物。這話,談歌也不相信,你以為政協委員是白給的啊。你最好也別做這個夢,那是另一種待遇安排。這里邊也沒有朱貴們的份兒啊。
再講個現代的例子,某個公司有談歌的一個熟人,公司的名字和熟人的名字,談歌這里就不提了(別再引出官司來)。熟人的名字姑且叫朱二貴吧。朱二貴參加工作很早,也是這個公司的業務骨干。骨干嘛,當然就是公司的支柱力量了。他這些年來,一直跑市場開發,很是為公司做了貢獻,公司領導大會小會都表揚,記者也來采訪。可是,朱二貴的級別總也上不去,比他參加晚些的,甚至剛剛進公司沒幾年的大學生,都當了公司的部門主要領導了,有的甚至當了公司的副經理了,他還是一個開發部的副主任。談歌問他,“為什么?你是不是工作中有不檢點的地方啊?”朱二貴傷感地說,“什么啊,你不知道,我這個級別還是我們當年的老經理提起來的呢,老經理早就退休了,現任的領導跟我們的老經理不對付,也就對我不放心了。不僅是我,凡是當年在老經理手下受到重用的人,都靠邊站了。”談歌說,“那你調個單位算了,何必生這個氣呢?”朱二貴說,“唉,我愛人和孩子也在這個單位呢,我要是走了,他們不得更受氣啊。算了吧,我將就著再干幾年,就退休了。”說這話時,朱二貴沮喪極了,一臉投錯了胎的表情。
寫到這里,似乎有一個道理提出來了,即,這種人事上的別扭,似乎是中國人事上的一大特色了。外國人是不是這樣?談歌不知道。
朱貴和杜遷宋萬都走進了這個人事上的怪圈,他們盡管能干,肯定,也想干,可是他們無論怎么干,也就這樣了。再想提拔起來,是萬萬不能了。這三位老同志的下場都很壯烈,宋萬和杜遷,都犧牲在了征方臘的戰場上。朱貴饒幸沒有死在戰場上,卻在杭州城里感染了瘟疫,不治而亡。萬幸的是,朱貴去世前,還有他弟弟朱富在身邊侍奉照顧,親情無限,也就不算凄涼了。
上一篇:朱仝如何走上了黑道
下一篇:李應一步錯兩步錯最后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