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瑞明
《輿地紀勝》二百卷,是南宋時期的重要地志。編撰人王象之,字儀父,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進士。年輕時宦游四方,江淮荊閩,親臨其地,見聞甚廣。他的兩個哥哥,一個西至成都,一個“北趨武興(陜西略陽),南渡渝瀘(指西南地區)。”歸來津津樂道其所見所聞,更大大豐富了他的地理知識。他還花了很多時間搜羅全國的地理書籍及諸郡圖經,參訂謬誤,吸取精華,寫成《輿地紀勝》一書,他在自序中云:“每郡自為一編,以郡之因革見之編首;而諸邑次之;郡之風俗又次之。其他如山川之英華,人物之奇杰,吏治之循良,方言之異聞,故老之傳記,與夫詩章文翰之關于風土者皆附見焉。”他將各路內的府、州、軍、監的情況,分列為府州沿革及縣沿革、風俗形勢、自然景物及人工景物、古跡、宦游、人物、釋道、碑記、詩文等項目,書成于南宋理宗初年。
《輿地紀勝》不同于一般的地志。一般地志,不過是“辨古今,析同異,考山川之形勢,稽南北之離合。”王象之特別指出,他編撰的這部書不同一般,主要特點在“收拾山川之精華,以借助于筆端,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使騷人才士,于一寓目之頃,而山川俱若效奇于左右。”這部“收拾山川之精華”的書,引文豐富,所引書今多散佚,其史料價值甚高。舊傳本甚少,僅有道光年間揚州岑氏刻本行世,今缺三十二卷。岑建功輯有《輿地紀勝補缺》。
這部書保存了許多珍貴史料,對“一郡名物”記載得相當齊備,但王象之在編撰過程中,參考書多是借來的,隨借隨錄,編排的層次較凌亂。雖有這類缺點,它的學術價值無可否認,金石學家對其中碑記非常重視,抄錄成四卷,編成單行本,收入粵雅堂叢書,取書名曰《輿地碑記》。商務印書館以《輿地碑記目》為書名,收入《叢書集成初編》。
上一篇:顧志華《續通志》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顧志華《藝文類聚》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