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魯共公擇言戒梁王(魏策二)》原文鑒賞
梁王魏嬰觴諸侯于范臺①。酒酣②,請魯君舉觴③。魯君興④,避席擇言曰⑤:“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⑥,進(jìn)之禹。禹飲而甘之⑦,遂疏儀狄⑧,絕旨酒⑨,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齊桓公夜半不慊⑩,易牙乃煎熬燔炙(11),和調(diào)五味而進(jìn)之(12)。桓公食之而飽,至旦不覺(13),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國者。’晉文公得南之威(14),三日不聽朝,遂推南之威而遠(yuǎn)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楚王登強(qiáng)臺而望崩山(15),左江而右湖(16),以臨彷徨(17),其樂忘死,遂盟強(qiáng)臺而弗登(18),曰:‘后世必有以高臺陂池亡其國者(19)。,今主君之尊(20),儀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調(diào)也;左白臺而右閭須(21),南威之美也;前夾林后蘭臺(22),強(qiáng)臺之樂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可無戒與(23)?”梁王稱善相屬(24)。
【注釋】 ①梁王魏嬰:即魏惠王,名“罃”,亦稱魏嬰。觴(shang,音傷):酒器,此用如動詞,請喝酒。范臺:臺名。 ②酒酣:酒喝得酣暢痛快。 ③魯君:即魯共公。舉觴:猶行酒。 ④興:站起。 ⑤避席:離開座席而起、表示敬意。擇言:擇善而言。 ⑥帝女:蓋指堯、舜之女。儀狄:傳禹時始造酒者。 ⑦甘:甜美。 ⑧疏:遠(yuǎn)。⑨絕:禁。旨酒:美酒。 ⑩慊(qie,音切):快意。 (11)易牙:春秋時齊桓公的幸臣,擅長烹調(diào)。燔(fan,音凡):燒。炙:烤。 (12)和調(diào):猶調(diào)和。五味:甜、酸、苦、辣、咸五種味道。 (13)旦:早晨。覺:醒。 (14)南之威:古代美女名,亦稱南威。 (15)楚王:指楚莊王。強(qiáng)臺:即章華臺,在今湖北潛江西南。崩山:《藝文類聚》引作“崇山”,高山。(16)江:長江。 (17)彷徨:徘徊。 (18)盟:誓。 (19)陂(bei,音悲)池:池沼。 (20)尊:通“樽”,酒器。 (21)白臺、閭須:均美女名。(22)夾林、蘭臺:魏國的苑囿樓臺。 (23)無:不。 (24)相屬:相聯(lián)。
【今譯】 魏惠王嬰在范臺請諸侯飲酒。當(dāng)酒喝得正酣暢痛快的時候,魏惠王請魯共公行酒。魯共公站起身,避開座席,擇善而言道:“從前帝女讓儀狄造酒,酒釀得味兒很美,儀狄把酒獻(xiàn)給大禹。大禹喝了覺得很甜美,便疏遠(yuǎn)儀狄,禁飲美酒,說道:‘后世定然有因為嗜酒而亡國的人。’齊桓公到了半夜覺得不舒服,易牙就熘、煎、燒、烤,調(diào)和五味,做了一頓美餐獻(xiàn)給齊桓公。齊桓公吃得心滿意足,睡到第二天早晨還沒醒,于是說道:‘后世定然有因為貪吃美食而亡國的人。’晉文公得到南之威,一連三天沒有上朝聽政,于是他推開南之威,不再接近她,并說道:‘后世定然有因為好色而亡國的人。’楚莊王登上章華臺,遙望高山,左邊是長江,右面是湖水,登高俯望,徘徊留連,高興得忘記了生死,于是他在臺上發(fā)誓今后再不登臺,說道: ‘后世必然有因為高臺池沼而亡國的人。’現(xiàn)在您的杯子中,盛的是儀狄釀造的那種美酒;您吃的,是易牙調(diào)和的那種美味;您左邊的白臺和右邊的閭須,是南之威一樣的美女;前面的夾林和后面的蘭臺,給了您登章華臺似的樂趣。這里面有一件,就足以使人亡國。現(xiàn)在您兼有這四者,能不引以為戒嗎?”梁王聽了,連連稱善。
【集評】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整煉之文,卻是疏越之文;嚴(yán)重之文,卻是點染之文。”又云:“疏疏舉起四事,不意歷歷皆應(yīng),章法甚整而絕奇。”
清·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古文觀止》:“整練而有扶疏之致,嚴(yán)重而饒點染之姿。古人作文,不嫌排偶者,正在此也。不善學(xué)者,即失之板實矣。”
清·儲欣《國策選》:“亦有格局。”
清·張星徽《國徽評林》:“舉觴擇言,酒為主也。因酒及味,因酒味及色而并及臺,連類及之也。物欲轉(zhuǎn)相牽引,根株蔓延,不可不一齊搜拔。要之起處觴諸侯于范臺句,觴字包酒味在內(nèi),臺字明提,便已現(xiàn)出三件,藏卻一件。入后補(bǔ)出一件,湊成四件。此板中帶活妙格,前人徒賞其句雕字琢,未有及其布置之工者,猶是買櫝還珠耳。”
【總案】 魏惠王十五年,魯、衛(wèi)、宋、鄭四國君主前來朝見魏惠王,魏王在范臺宴請這些君主。當(dāng)此之時,魏惠王醉眼朦朧,很有些飄飄然不知所以,當(dāng)然,他不是被美酒,而是被自己的實力陶醉了。所幸魯共公即時向他提出了“四戒”,猶如當(dāng)頭一桶冷水,終于使他清醒過來。所謂“四戒”,要而言之,就是生于憂患,亡于安樂。這條從無數(shù)興衰存亡的史實中抽象出來的至理名言,即使在今天,也不無借鑒意義。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排比鋪陳的手法,歷舉了大禹絕旨酒、齊桓拒佳肴、晉文遠(yuǎn)美色、楚莊不登高臺的史事,引用了這些賢王霸主四句句法相同的富于預(yù)見性的箴言,勸戒魏惠王不要沉溺于“儀狄之酒”、“易牙之調(diào)”、“南威之美”,“強(qiáng)臺之樂”,以免因此而“亡其國”。這種手法的運用,不僅使文章具備整齊美和節(jié)奏感,而且也加強(qiáng)了文章的氣勢和力度。篇末擲地作響的警告“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國。今主君兼此四者,能無戒與”,則對全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令人讀后有震聾發(fā)聵之感,不得不“稱善相屬”。
上一篇:《先秦散文·戰(zhàn)國策·魯仲子說攻狄不下(齊策六)》原文鑒賞
下一篇:《漢魏六朝散文·《述異記》·黃耳》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