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褒城驛壁
書褒城驛壁
唐·孫樵
【題解】
孫樵,字可之,又字隱之。唐宣宗大中九年(855)進士,授中書舍人。黃巢起義軍入長安,隨僖宗奔岐、隴,遷職方郎中。孫樵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幼而工文”,他對古代典籍“常自探討”,其文語多諷刺,以奇崛見稱,有《孫可之集》。褒城,唐代屬興元府,即今陜西勉縣。驛,古代遞送公文或來往官員投宿、換馬的處所。
【原文】
褒城驛號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視其沼,則淺混而污;視其舟,則離敗而膠;庭除甚蕪[67],堂廡甚殘,烏睹其所謂宏麗者?
【注釋】
[67]庭除:庭院和臺階。堂廡:中堂及堂下四周房屋。
【譯文】
褒城驛號稱全國第一。等到我親眼所見,看它的沼池,淺濁而骯臟;看它的船只,殘破而擱淺;庭院臺階十分荒蕪,堂房廊屋都很殘破,哪里能看到它的宏大壯麗呢?
【原文】
訊于驛吏,則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節(jié)度治所,龍節(jié)虎旗,馳驛奔軺[68],以去以來,轂交蹄劘[69],由是崇侈其驛,以示雄大。蓋當時視他驛為壯。且一歲賓至者不下數(shù)百輩,茍夕得其庇,饑得其飽,皆暮至朝去,寧有顧惜心耶?
【注釋】
[68]軺:古代使者所乘輕便馬車。
[69]轂交蹄劘(mó):車轂交錯,馬蹄摩擦,極言車馬之多。
【譯文】
向管理驛站的官吏詢問,他們則說:“忠穆公嚴震曾擔任梁州州牧,因為褒城控制著通往兩個節(jié)度使治所的要道,各式各樣的旌節(jié)旗幟來來往往,傳遞公文的人員騎著馬,出差的官吏乘著車,或來或去,車馬往來絡繹不絕,所以擴大驛館建筑,以顯其雄偉宏大。褒城驛在當時看上去是比其他驛站都壯觀。而且一年中來的賓客也不下幾百人,如果是夜間能夠得到住宿,餓了能夠吃飽飯,他們都是晚上到達早上離開,哪里還會有顧念愛惜之心呢?
【原文】
至如棹舟,則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70];漁釣,則必枯泉汩泥盡魚而后止。至有飼馬于軒,宿隼于堂[71],凡所以污敗室廬,糜毀器用,官小者,其下雖氣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橫,難禁。由是日益破碎,不與曩類。某曹八九輩,雖以供饋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補數(shù)十百人殘暴乎?”
【注釋】
[70]鹢:水鳥,古代多以畫飾船頭。此指船頭。
[71]隼:鷹一類的猛禽,此指馴養(yǎng)的獵鷹。
【譯文】
至于船和漿,則一定要到篙折、舷破、頭碎然后停止;捕魚,一定要到水干、泥混、魚盡才肯罷休。甚至還有人在靠窗的長廊或小屋里喂馬,把驛館的中堂作為獵鷹的棲息之地,這些都是房屋破壞、器物毀壞的原因。遇上職位低的官吏,他的下屬雖然氣性猛烈,但還可以制服;遇上職位高的官吏,他的下屬則更加兇暴蠻橫,難以阻止。因此褒城驛更加破敗,不能和以前相比了。我們八九人,雖然也曾在供給來往者膳食的余暇時間,用一兩個人的力量盡力去修繕,但又怎能補救幾十幾百人的破壞呢?”
【原文】
語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舉今州縣皆驛也。吾聞開元中,天下富蕃,號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糧,長子孫者不知兵。今者天下無金革之聲,而戶口日益破,疆場無侵削之虞,而墾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財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與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縣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p>
【譯文】
官吏的話還沒有講完,有個老農(nóng)在旁笑著說:“現(xiàn)在整個州縣都是驛站。我聽說唐玄宗開元年間,天下財物豐富,人口眾多,號稱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攜帶糧食,子孫們都不懂得戰(zhàn)爭?,F(xiàn)在天下沒有打制兵器和甲胄的聲音,但有戶籍的居民卻一天天減少,邊境沒有被侵犯的憂慮,可是開墾的荒地卻日益減少。百姓生活日益窮苦,國家財力日益困難,這是什么原因呢?凡和天子一同治理天下的人,是那些刺史縣令罷了,他們直接了解人民的生活,所以便于貫徹政令。”
【原文】
今朝廷命官,既已輕任刺史縣令,而又促數(shù)于更易。且刺史縣令,遠者三歲一更,近者一二歲再更,故州縣之政,茍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則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縣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當愁醉醲,當饑飽鮮,囊帛櫝金,笑與秩終。”
【譯文】
現(xiàn)在政府委派官吏,既已輕率任命刺史縣令,而且又在短時間內(nèi)一再更換。況且刺史縣令的任期,時間長的三年更換一次,時間短的一兩年內(nèi)更換兩次,因此州縣的政務,如果有不利于百姓的,應該楞以出主意改掉那些嚴重的情況,但在任的刺史則說:‘明日我就要離開了,何必如此!’在任的縣令也說:‘明日我也要離開了,何必如此!’他們在愁悶的時候就喝濃烈的美酒,在饑餓的時候就吃精美的肉食,只等囊中放滿了綢緞,柜中裝足了金銀,任期結(jié)束就志得意滿地離去。
【原文】
嗚呼!州縣真驛耶?矧更代之隙[72],黠吏因緣恣為奸欺,以賣州縣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財力不竭,戶口不破,墾田不寡,難哉!予既揖退老甿,條其言,書于褒城驛屋壁。
【注釋】
[72]矧(shěn):況且。
【譯文】
唉!州縣真的是驛站嗎?況且當新舊官員交替之時,狡猾的胥吏乘機放肆地做奸惡欺詐的事,用來欺騙州縣的人!像這樣下去,卻希望百姓生活不窮苦,國家財力不困難,有戶籍的居民不減少,開墾的土地不缺乏,這太困難了!我送走老農(nóng)之后,把他的話整理了一下,寫在褒城驛的屋壁上。
【評析】
本文是一篇諷刺性雜文。作者借褒城驛的宏大壯麗,后來變?yōu)榛氖彋埰频默F(xiàn)實,抒發(fā)了作者對當時吏治敗壞的感慨。從而也揭露了地方官吏怠惰貪婪、不理政務的丑惡嘴臉。
文章首尾部分敘事,行文簡潔;中間部分記言,其意重在說明州縣同于驛站。議論中肯,語言辛辣,寓意深刻,是該文的主要特色。文中視州縣為驛站,因而造成百姓困頓,這在晚唐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
作者又進一步分析了產(chǎn)生這一社會弊病的緣由,關(guān)鍵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這亦可謂有識之見。
上一篇:《古文觀止·上樞密韓太尉書》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古文觀止·五人墓碑記》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