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散文·范曄·光武帝紀(節選)》原文鑒賞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朔2,漢軍復與甄阜、梁丘賜戰于沘水西3,大破之,斬阜、賜。伯升又破王莽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于淯陽4,進圍宛城5。
二月辛已,立劉圣公為天子6,以伯升為大司徒,光武為太常偏將軍。
三月,光武別與諸將徇昆陽、定陵、郾7,皆下之。多得牛馬財物,谷數十萬斛,轉以饋宛下。莽聞阜、賜死,漢帝立,大懼,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百萬,其甲士四十二萬人,五月,到穎川8,復與嚴尤、陳茂合。初,光武為舂陵侯家訟逋租于尤9,尤見而奇之。及是時,城中出降尤者言光武不取財物,但會兵計策10。尤笑曰:“是美須眉者邪?何為乃如是!”
初,王莽征天下能為兵法者六十三家數百人,并以為軍吏;選練武衛,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里不絕。時有長人巨無霸,長一丈;大十圍,以為壘尉;又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自秦、漢出師之盛。未嘗有也。光武將數千兵,徼之于陽關11。諸將見尋、邑兵盛,反走,馳入昆陽,皆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光武議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破,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光武笑而起。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百里,不見其后。諸將遽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光武復為圖畫成敗,諸將憂迫,皆曰“諾”。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守,夜自與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于外收兵。時莽軍到城下者且十萬,光武幾不得出。既至郾、定陵,悉發諸營兵,而諸將貪惜財物,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余,何財物之有!”眾乃從。
嚴尤說王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被必奔走;宛敗,昆陽自服。”邑曰:“吾昔以虎牙將軍圍翟義。坐不生得,以見責讓。今將百萬之眾,遇城而不能下,何謂邪?”遂圍之數十重,列營百數,云車十余丈,瞰臨城中,旗幟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百里12。或為地道,沖輣橦城13。積弩亂發,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王鳳等乞降,不許。尋、邑自以為功在刻漏,意氣甚逸。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六月已卯,光武遂與營部俱進,自將步騎千余,前去大軍四五里而陳。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級。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光武復進,尋、邑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百千級。連勝,遂前。時伯升拔宛已三日,而光武尚未知,乃偽使持書報城中,云“宛下兵到”,而陽墮其書14。尋、邑得之,不喜。諸將既經累捷,膽氣益壯,無不一以當百。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余里間15。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16,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度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輜重,車甲珍寶,不可勝算,舉之連月不盡,或燔燒其余。
【注釋】 1光武帝:即劉秀(—6—57),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縣西南)人。東漢的開國皇帝,漢高劉邦九世孫。本篇是原文的節選。2更始:為劉玄(即下之劉圣公)年號,更始元年即公元23年。朔:農歷初一月亮運行地球與太陽之間,地面上看不到月光,這種現象叫朔,因此種現象出現在每月初一,因此稱初一為朔或朔日。3甄阜、梁丘賜:二人皆為王莽的將領。沘水:一名比水,亦名泌水,在今河南泌陽縣。4伯升:即劉秀之兄劉縯,字伯升。淯陽:今河南鄧縣東。5宛城:今河南南陽。6劉圣公:即劉玄(?—25),字圣公,劉秀同族兄長。被各路義軍推舉為皇帝,后被赤眉將領謝祿縊殺。7昆陽:今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舞陽縣北。郾:今河南郾城。8穎川:郡名,治今河南禹縣。9舂陵侯:劉敞,劉秀的叔父。劉秀曾替劉敞至嚴尤處控告佃戶,追討欠租。10會兵:調度軍隊。計策:策劃戰守之事。11徼(yao):截擊。陽關:今河南禹縣西北。12鉦鼓:古代軍中的樂器名,鳴鉦以為鼓節。13沖輣:古代的戰車名。沖是橦車,輣是樓。14陽:通“佯”,假裝。15奔殪(yi):奔逃死亡。16滍川:即滍水,俗名沙河,源出于河南魯山西沒大嶺,東入汝水。
【今譯】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日,漢軍在沘水西邊再次與甄阜、梁丘賜大戰,大敗敵軍,并且把甄阜、梁丘賜斬首。劉縯也在淯陽大敗王莽的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繼續進軍又包圍了宛城。
二月辛已日,各路義軍共同擁立劉玄為皇帝,劉玄任命劉縯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
三月,劉秀單獨率軍與各路將領攻打昆陽,定陵和郾,并將其全部攻克。繳獲了大量的牛馬和財物,還有幾十萬斛糧食,并把這些糧食運到宛城之下(以供應劉縯的攻城部隊)。王莽聽說甄阜、梁丘賜被殺死,漢帝劉玄即位,非常害怕,就派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帶領一百萬大兵,其中甲士有四十二萬人,在同年五月,到達潁川,再與嚴尤、陳茂的軍隊匯合。起初,劉秀曾為劉敞追租,上告于嚴尤,嚴尤一見劉秀就認為他是一個出奇的人物。等到了這時,從城中出來投降嚴尤的人都說劉秀并不搶掠財物,只是聚集士兵,商議攻戰守衛之策。嚴尤笑著說:“就是那個長著漂亮胡須的人嗎?這樣干的目的是想做什么呢?”在此之前,王莽征集了天下懂兵法的一共六十三家,好幾百人,都讓他們擔任軍官。還選拔訓練武士衛隊,招集天下的猛士。出征時旗幟和輸送軍需品車輛,綿延不斷達千里之遙。當時有個非常高大的人叫巨無霸,身高一丈,腰寬十圍,被任命壘尉。又驅趕一些猛獸,諸如虎、豹、犀牛、大象之類,以顯示自己的威武無敵。其出師時的盛況,是秦、漢以來未曾有過的。劉秀只帶領幾千人馬,在陽關攔截阻擊。諸將看到王尋、王邑兵勢強大,掉頭便跑,逃進了昆陽城。他們都驚慌恐怖,惦記著自己的妻子兒女,想解散軍隊,各回故鄉。為此劉秀說道:“現在我們軍糧已經不多了,而外面的敵人又非常強大,如果我們齊心協力攻打敵人,或許還可以立下大功。如果想解散回家的話,勢必不會保住自己和家人。更何況宛城還未攻克,(劉縯)也不能來援救我們,昆陽一旦被攻克,在一天之內,各路義軍都要被消滅。現在你們不齊心協力立下功名,反倒想守住自己的妻兒老小和家中的財產嗎?”諸將聽了,憤怒地說:“劉將軍怎么敢這樣說!”劉秀笑著站起身來。恰在此時,偵察的騎兵趕回來,說敵人的大兵就要到達城北了,軍陣長達數百里,看不到尾部在哪里。諸將立刻互相說道:“還是請劉將軍給想想辦法吧!”劉秀再為他們出謀劃策,商議取勝之方。諸將在憂心忡忡,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都說“可以”。當時昆陽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劉秀就命令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留下守城,趁夜自己和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人,騎馬沖出昆陽城南門,到外而求取援軍。當時王莽的軍隊來到城下的將近十萬人,劉秀差一點不能出城。等他們到了郾、定陵之后,要征調各營的全部兵將,但各路將領貪財,舍不得丟棄自己的東西,想留下部分士兵把守。劉秀說:“現在倘若能擊敗敵軍,珍寶不計其數,反莽大功也可告成。如果被敵人擊敗,連自己的頭都保不住,哪里還談得上占有財產!”大家這才都依從了劉秀。
嚴尤勸說王邑道:“昆陽城小而且又牢固,現在假號稱帝的人在宛城,我們應該趕快向那里進軍,他們一定四散奔逃。宛城一敗,昆陽自然投降。”王邑說:“從前我以虎牙將軍的身份圍攻翟義,因為沒有將其活捉,被皇帝責備。現在我帶領百萬大兵,遇到城池卻不能攻克,這又怎么向皇帝交代呢?”接著就把昆陽城包圍了幾十重,排列的營堡數以百計,攻城的云車高達十幾丈,可以俯瞰城中情況,旗幟之多,遮蔽了郊野,埃塵飄揚,直沖云霄,鉦鼓之聲驚天動地,在數百里之內都能聽到。在下他們鑿出深深的地道,在上架起高高的樓車。連射之弩向城中射去,箭頭多得如同雨點一般,使城里的人連打水的時候都要背一塊門板,以免被箭射傷。王鳳等人乞求投降,但沒有得到應允。王尋、王邑自認為得快就可以拿下昆陽,情緒非常驕傲。在夜間有流星在軍營中墜落,在白天又有象崩塌的山峰一般的云彩,在軍營上方落下,在地面上一尺高的地方散開,(看到這種現象)莽軍將士們都情緒低落。
六月乙卯日,劉秀便帶領著征集來的部隊一齊向昆陽進發,他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一千多人,在距離敵人大軍四五里地遠的地方擺開陣勢。王尋、王邑也派出幾千人馬前來迎戰。劉秀英勇拼殺,砍下了幾十個敵人的頭。各路人馬都非常高興地說:“劉將軍平生遇到小敵膽怯,如今遇到大敵,反倒英勇無比,太奇怪了!請您還是前邊沖鋒,我們在后邊協肋您!”劉秀再次向前沖擊,王尋、王邑的士兵被迫后退,而各路義軍乘勝進軍,殲滅了近千名敵軍。由于兩次勝利,得以繼續進軍。當時劉縯已經攻克宛城三天了,但劉秀還不知道這個消息,但他派人拿著假捷報送給城中的人,說是“宛城已被攻克,大軍也已到達。”但在傳送途中,假裝丟在了路上。王尋、王邑看到了之后,很不高興,而義軍諸將已經打了兩次勝仗,膽氣更壯,人人都是一以當百。劉秀就帶敢死隊三干人,從城西的滍水河邊猛擊敵軍的中堅,王尋王邑的軍陣開始混亂,劉秀又乘銳進攻,敵軍崩潰,遂之殺死了敵軍主將王尋。昆陽城內的義軍也高聲吶喊,出城殺敵,內外夾擊,結合在一起,喊殺之聲驚天動地。敵軍大亂,爭相逃命的士兵們互相踐踏,在百里之內到處都是奔逃死亡的敵軍。恰在此時又驚雷震天,狂風大作,房上的瓦片都被刮得漫天飛,大雨傾盆而下,滍水暴漲,虎、豹等猛獸都被嚇得四腿打戰。敵軍士卒為了逃命,爭著往河水里跳,淹死的人數以萬計,(尸體雍塞了河道)滍水為之不流。王邑、嚴尤、陳茂只身騎馬踏著死尸過河逃去。義軍繳獲敵人全部的軍實輜重,車甲珍寶,不計其數。搬運了一個多月都沒運完,有大就把剩余的燒掉了事。
【總案】 以上是《光武帝紀》中的一段,作者詳細描寫了昆陽大捷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突出表現了劉秀足智多謀和英勇善戰,從而擊潰了王莽的主力,為徹底摧毀王莽政權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一篇:《漢魏六朝散文·范曄·儒林傳序論》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墨子·公輸》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