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意修則驕富貴
志意修則驕富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修身》)
【鑒賞】 王侯公卿多為人所敬畏,富與貴多為人所欲求,凡此爵祿財富,皆為身外之物,君子多淡然處之。荀子說,意志修立就可傲視富貴;以道義為己任,自身氣勢厚重,則可以輕視王侯公卿;內心不斷自省,外物就都微不足道了??鬃釉疲骸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孟子說:“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孟子·盡心上》)莊子曰:“物物而不物于物。”(《莊子·山木》)荀子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皆是一理。飽學君子專注于提高自身的修養,意志堅定,信念不移,以學習與存養的浩然之氣提升自己的氣質,他們明白自己真正的追求在于心靈修養的完美與安適,所以美色、天籟、富貴、權勢這些外物都無法進入他們的視野與心胸。古時豪俠文士,墨客騷人,多因情系山水、避世隱遁,不應王侯公卿征辟的雅事流傳于今。晉陶淵明因為“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成了千古第一文人隱士,唐代杜甫《飲中八仙歌》稱贊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宋代詞人柳永浪跡俗世,寄興青樓,也曾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他們不同于慕仙訪道的修煉導引之士,而是真正把胸中才學、信念志向作為自己立身處世的根基,不羨外物,不為世事所移,自然也就能驕視富貴,傲視王侯?,F代社會雖然不如封建社會一般等級森嚴,但階層差異也依然存在,一般人面對高官富商亦不免憒憒然自處卑下,荀子的這段話用在這里,一方面能使人們覺悟到“人人平等”的思想意義,而更為重要的則是指導人們專注于提高自身修養,不推崇權勢富貴,不泥于營求外物,不被外物束縛自己的精神,從而得到心靈的安適與豁達,以“君子大丈夫”的身份屹立于世間??鬃釉唬骸耙卤掷埮郏c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子路身著舊衣與穿著狐裘的人站在一起也不會感到羞愧,只因他一心進于道,更重視自身修養與志向,不以外物富貴動搖己心。《論語·子罕》中的這段記載,正可為荀子此語作結。
上一篇:荀子名言·心有征知
下一篇:荀子名言·權利不能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