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從前有位國王因不愿與弟弟爭奪王位而攜王后離宮,流亡途中生下一男孩,因撫養困難,忍痛將孩子棄于林中,孩子為商人伊德利斯收養,被起名為巴赫迪雅爾。國王流亡到沙曼達英德拉國時,被神象選中,成了該國的國王。巴赫迪雅爾從小聰慧多才,一次隨養父進宮,國王賞識其才華,留在宮中參政,引起宮中大臣的嫉恨,遭受誣陷,即將被處極刑。臨刑前,巴赫迪雅爾給國王講故事,以啟示國王明白真相。最終父子相認,巴赫迪雅爾繼承王位。
【作品選錄】
這是馬來地區家喻戶曉的一個古老的傳說。
有一位國王,他有兩個兒子。老王死后,按習俗規定,由長子繼承了王位。
這位新王為人辦事公道,性情寬厚仁慈。而他的弟弟則心胸狹隘,嫉妒心很強。他看到哥哥當上了國王,而且年復一年地坐在寶座上,心里非常嫉恨,唯恐自己一生當不上國王。
他懷著這種心情,逐一召見大臣,秘密會談,企圖找出一個能迫使哥哥下臺的好辦法。
一部分大臣公開表示支持他,但也有一部分大臣,首先是宰相,對他那居心叵測的圖謀感到憤慨。宰相直率地對企圖謀反的親王說:“想登上國王的寶座,殿下完全有這個權利,但要考慮合適的途徑。我想,最好的方式莫過于殿下直接去找國王商量。我相信,當今的國王一定不會拖延時日,遲遲不讓位給殿下的。因為國王是虔誠的教徒,心地善良仁慈。請殿下三思?!?/p>
親王挖空心思謀取王位的消息很快傳到國王的耳朵里,國王為此無比難過。他難過倒不是因為弟弟想當國王,而是弟弟不該采取同大臣們密謀的方式。
一天晚上,國王和顏悅色地對王后說:
“賢妻!我的弟弟正在謀劃破壞王國的團結,極力搜羅不老實的人,企圖推翻我。我想,倒向他那一邊的人數不會很少,而站在我這一邊的人也會很多。將來萬一發生沖突,我們這個繁榮安定的王國就要變得四分五裂,不成樣子了。所以我想離開這座王宮。這一切都是真主的安排,我就把一切交給真主,聽天由命吧。我這個決定是不會改變了。而你呢,我的賢妻,最好留在宮里,靠真主的仁慈,將來咱們總有一天還會相見的。無論如何,我是不會強求你和我一起走的。”
王后聽了國王的話,回答說:
“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跟你一起去。我的這個決定也是不能改變的?!?/p>
幾天之后,天剛蒙蒙亮,國王和王后便悄然離開王宮,開始了流亡生活。
王后離開王宮時,已懷胎八個多月。在森林里走了一個多月,便生了一個男孩。
托真主之福,王后分娩十分順利。男孩長得十分漂亮可愛,就像一個檳榔分成兩半,樣子和他父親像極了。
國王說:
“我還要經受一次嚴重的考驗,我的賢妻。按我們目前的處境,流亡中撫養一個嬰兒是很困難的。你要是舍得,我們就把孩子的命運托付給真主。如果孩子長命,我們的運氣也好,那么,我們遲早會和孩子再見面的。”
王后沒有立即回答,內心交織著悲痛和凄楚。她緊緊地抱著孩子,親吻不停。然后泣不成聲地對國王說:
“國王,你說得對。這是一次更大的考驗。我完全相信真主,對你也深信不疑。就把這孩子的命運交給真主。是福是禍,聽天由命吧?!?/p>
王后給孩子穿上最華麗的王子服裝,把孩子放在河邊上。夫妻倆心如刀絞,哀傷欲絕,最后一狠心離開了孩子。盡管如此,他們夫妻倆依然堅信,真主會永遠和小王子在一起的。
恰好這時一個名叫伊德利斯的商人來河邊解手,無意間看到一個漂亮的嬰兒,穿著是那么華麗,心中暗想,這肯定不是普通百姓的孩子,于是便把嬰兒抱回家中。
商人的妻子至今還沒生孩子,看見丈夫抱回一個嬰兒,不禁心花怒放,立即把孩子抱在懷里。他們決定收養這個孩子,并給他起個吉利的名字叫“巴赫迪雅爾”(阿拉伯語,意為“萬事如意”)。他們夫妻倆十分疼愛這個孩子,就像對自己的親生骨肉一樣。
國王和王后在森林里漫無目的地游蕩了好多天,實在精疲力盡了,就在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下歇息。
這時,剛好沙曼達英德拉國的老王駕崩。老王膝下無子,在世時再三囑咐大臣們: 他死后將神象放出,看誰受神象膜拜,就把他領進王宮,讓他繼承王位。
國王的葬禮結束后,神象被放出王宮。宮廷的大臣、王國的富商們一個個都跟在大象后頭。大象走出王宮,徑直朝森林走去,一直走到國王和王后歇息的那棵大樹下才停下來,恭恭敬敬地跪在他們跟前,似乎在懇求他們爬上自己的脊背。
國王的大臣和富商們見此情景,立刻跪倒在地,行過三跪九叩大禮后,宰相走上前奏道:
“啟稟陛下!已故老王留下遺囑說,為神象選中的人要登基坐殿繼承王位?,F在神象已完成了使命?,F在請國王和王后陛下一起騎上神象,起駕進宮,以盡快舉行登基大典?!?/p>
國王和王后騎上象背。進宮后,立即舉行登基儀式。接連七天七夜舉行盛大的宴會慶祝新王即位。
從此,國王開始治理沙曼達英德拉王國,受到王公貴族和全國百姓的愛戴和敬仰。
且說巴赫迪雅爾現在已年滿十二歲,深受養父養母的疼愛,成了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從沒誤過做禮拜的時間。
一天,伊德利斯商人想入宮晉見國王,巴赫迪雅爾聽了也想跟去??蓩寢屨J為,小孩子不懂宮廷禮節,不宜進宮朝見國王。但巴赫迪雅爾執意跟隨。商人不愿讓兒子掃興,便對妻子說:
“賢妻,就讓他跟去吧!不用擔心,他不會敗壞我的名聲。他年紀雖小,卻很懂禮節,善于和各類人應酬。我想,他去王宮也是不會失禮的?!?/p>
就這樣,商人帶上巴赫迪雅爾一塊去見國王。此時國王正臨朝接見文武官員,商議一些棘手的難題。在場的人,不論年老者還是年輕人,竟無一人能為國王提出良策。
國王一見巴赫迪雅爾儀表非凡,容光煥發,彬彬有禮,不由得被吸引住了。尤其令國王吃驚的是,這小小的孩子竟敢于對正在議論的難題發表意見,而且見解獨到,方法可行。國王和在場的官員們無不為之瞠目結舌,暗自贊嘆。
國王當場向伊德利斯商人提出,把巴赫迪雅爾送給他做義子。
按規矩說,國王的一切要求任何人都不得拒絕,必須立即照辦。但商人心中覺得萬分難舍,又想到妻子離開兒子將會多么難過,就鼓起勇氣上前啟奏說:
“啟稟陛下,奴仆遵旨,但臣下不太放心孩子的母親。她毫無精神準備,會不會……”
“孩子的母親,你不必擔心。我們會把她召進宮來,讓王后直接和她面談?!?/p>
從此以后,巴赫迪雅爾就留在宮里,成了國王備受恩寵的義子。每當國王遇到什么難事,他常常不再召集群臣商議,而是直接找義子討論解決。
因此,許多大臣對這位小小的才子很是忌妒和怨恨。他們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大臣叫達金,他深感自己為一個少年排擠,地位岌岌可危,心中很不暢快。一直設法把巴赫迪雅爾逐出王宮。一天,他找一些大臣商議道:
“我們最好找個借口,對國王說,巴赫迪雅爾不是個好東西,不宜繼續留在宮中?!?/p>
“我們聽您的吩咐,”大臣們齊聲說,“您說如何向王上稟報,我們完全照辦?!?/p>
于是達金大臣讓妻子進宮制造事端。她進宮后,跟官員和宮女們住在一起,整日談天說地,嬉皮笑臉。一天,她趁國王一個寵妃不防,偷走她一個腰巾,在腰巾上系一個檳榔。
每天天剛蒙蒙亮,巴赫迪雅爾就起床去清真寺做晨拜。這一天,他剛離開臥室,達金大臣的妻子就偷偷鉆進來,把妃子的腰巾放在巴赫迪雅爾的枕頭下。然后匆忙地回家中,向丈夫報告。
達金得知妻子已做好準備,開懷大笑。隨即趕到宮中啟奏國王道:
“啟稟陛下,我昨夜做了個夢。若陛下能恕臣死罪,臣愿向陛下訴說此夢?!?/p>
“好,你就說吧!”
達金大臣靠近寶座,貼著國王的耳朵小聲講述了一陣。國王聽后,即刻叫來侍從,吩咐他立即去巴赫迪雅爾臥室去查找妃子的腰巾。不久,侍從果然拿著一條腰巾走進來。
國王一見腰巾,臉色大變。但國王畢竟還是一位有涵養的君主,未經查證對質是不會輕下結論的。國王馬上派人去傳巴赫迪雅爾。
這時,巴赫迪雅爾正在清真寺里聚精會神地誦讀古蘭經。聽到國王召見,立即合上經書,匆匆趕回朝見國王。
巴赫迪雅爾一到,國王便說:
“喂,巴赫迪雅爾,我真不明白,你怎么會干出這種事情!你不是很懂真主的懲罰嗎,怎么竟膽大包天,冒犯到我的頭上來了?難道你存心要破壞沙曼達英德拉王國的聲譽嗎?”
國王一邊說,一邊把妃子的腰巾抖給他看,接著又說:
“這條腰巾是從你的床上找到的。”
巴赫迪雅爾聽了,雙手合十,跪在義父面前,哭道:
“陛下萬歲!請陛下相信,臣絕不會以怨報德。是非曲直望陛下明察,全憑父王為我做主。我不愿指責是誰對我進行卑鄙陷害。一切都應由仁慈的真主做出判斷,我今日起床之后就去清真寺做禮拜,誦讀古蘭經。直到現在,我才看到這條腰巾。”
“難道你就不表白和洗刷自己,或反駁別人對自己的指控嗎?”
“我沒什么話說,至多只能重復我剛才說的??傊?,我是清白無辜的。”
國王聽了義子的陳述,無法做出判斷,于是派人把法官請來。法官仔細觀察巴赫迪雅爾之后,深信他是無罪的,他對巴赫迪雅爾說:
“巴赫迪雅爾,人們對你的指控,你都聽清了嗎?對指控你的物證,你還有什么話說嗎?”
巴赫迪雅爾回答說:
“我相信法官的判斷。因為我早已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崇高偉大的真主,交給了他的使者和國王陛下。”
“你不需要為自己辯解嗎?”
“不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法官無法幫助這個倒霉的孩子。他只能悄悄地對國王耳語道,他那滿臉稚氣和神采,說明他心地純潔,意志堅定。
國王雖也有同感,但法律是重證據的,光憑想法和感覺是不能斷案的,更何況巴赫迪雅爾除了明確表示自己無罪外,不愿作更多的說明和表白。所以國王難以宣判巴赫迪雅爾無罪。在此關鍵時刻,達金代表全體大臣奏道:
“啟稟陛下,如不對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給予應得的懲罰,我全體大臣不愿再見到這個不忠不孝的小人。”
這時法官上前對國王耳語說,最好先將巴赫迪雅爾關進牢獄,以后再考慮定罪。國王同意法官的意見,于是命侍從將巴赫迪雅爾關押起來,由法官看守并料理他的飲食。
幾天后,國王傳來全體文武官員,決定宣布處死巴赫迪雅爾的決定,并當眾對劊子手說:
“劊子手,你先去行刑,然后帶物證來見我?!?
劊子手到了監獄之后,對巴赫迪雅爾說:
“我是奉國王旨意到這里行刑的?!?/p>
巴赫迪雅爾沉思片刻,對劊子手說:
“喂,我的兄弟,如圣旨已下,我只能堅決服從。但如果你對我這個處于危難之中的人還有一絲同情之心,就請你轉告國王,我愿死在他的跟前。”
國王答應了巴赫迪雅爾的請求,立即親自來到獄中。問道:
“喂,巴赫迪雅爾,你想要說什么?”
“陛下,看來,我是必死無疑了。我只希望能死在國王的腳下,并懇請國王在我死前能聽我講一個故事?!?/p>
國王回答說:
“好吧,巴赫迪雅爾。我很想聽聽你的故事?!?/p>
于是巴赫迪雅爾講起故事來。他的故事很長很長,而且寓意深刻,比喻諷刺很多。國王聽得津津有味,從早上一直聽到晚上,連吃飯都忘記了。巴赫迪雅爾講的故事扼要如下:
有個窮人,叫捕鳥人,是一個強大王國的臣民。他每日靠捕鳥為生。一天,他誘捕到一只羽毛絢麗的珍禽。這只珍禽尖尖嘴,長得特別漂亮,叫聲更是動聽。他從來沒捕過這種鳥,心里暗想: 把鳥拿到市上賣,得不了多少錢,不如獻給國王,說不定還會得到王上的恩賜。
國王得到捕鳥人進獻的珍禽,果然如獲至寶,龍顏大悅,馬上叫人賞給他一套華麗的衣裳,并把他留在宮里。從此,捕鳥人整天陪著國王,形影不離。不久國王任命他為大臣,而且地位在其他老臣之上。
這件事引起大臣們的不服和怨恨。其中國王的寵臣穆罕默德嫉恨最深。他擔心國王越來越寵信捕鳥人,自己會逐漸失寵。因此他搜索枯腸,想找借口把捕鳥人打下去。一天,他對王上說,捕鳥人獻的鳥雖好,但只有那么一只,也太單調了。
“那你就去給我抓只母的吧!”國王說。
“我到哪里去抓呀,陛下。我想,能夠而且應該完成這個使命的只有捕鳥人。這種鳥肯定不只有一只,可能是成雙成對,甚至是成群的呢。捕鳥人一定知道它們棲息之地,才抓了一只獻給王上。王上何不命令他再抓一只,如果他拒絕不去,那就是違抗君命。違抗君命該當何罪,王上自有英斷。那按常規,可是罪該萬死呀!”
從此,國王越來越想再得一只雌鳥,于是便命令捕鳥人立即行動。并說,如捉不到他所要的雌鳥就處他以極刑。
捕鳥人要求給他七天期限,便滿心憂慮地帶著捕鳥套索往森林走去。
捕鳥人在森林中到處下套捕鳥,可是一連幾天,別說捕到那種珍禽,就是連鳥兒的影子都沒見到。六天過去了,離規定的期限只剩一天了。
就在他四處尋覓珍禽的時候,無意走到一個正在修行的伊斯蘭教長老的洞穴。這位長老指點他到一個地方去下套索??空嬷鞯亩髻n,他果然捕到了國王所需要的珍貴雌鳥。
國王得到這只珍禽,心里樂開了花,從此更加寵信捕鳥人。穆罕默德也就對捕鳥人越發嫉恨,于是又想出一個壞主意來陷害他。
一天,穆罕默德同國王談起羅馬國王的公主,說她是蓋世無雙的美人,如能把她接進王宮,那是再好不過的王后人選?,F在國王已有一對珍禽作樂,缺的就是羅馬公主這樣漂亮的王后。他搖唇鼓舌,說動了國王。并要國王命令捕鳥人把羅馬公主接進王宮。
捕鳥人接到國王命令,憂心如焚,只好又去長老修行的洞穴求救。他向長老訴說了自己的不幸,得到長老的同情。長老指點他回去向國王提出要求,必須給他準備一艘金船,而且這艘金船一定要穆罕默德大臣親自出資建造,因為他是全國最富有的人。
捕鳥人回宮向國王提出了這一要求,于是國王下令穆罕默德建造金船。穆罕默德無法推脫,只好要求國王給他四十天期限。四十天后,他把金船造好,交給了捕鳥人。
捕鳥人臨行前,又去向長老請教。長老向他面授機宜,教要如此這般行事。
捕鳥人帶了一批船員揚帆出海駛向羅馬國。金船駛抵羅馬國港口,引起巨大轟動。捕鳥人便依計行事,規定只有國王和王宮人員才能上船參觀。
金船在港口停泊兩天后,國王和宮廷大臣才上船參觀。第二天王后來參觀。第三天公主才帶著宮女和保姆到船上來。
待公主和隨從們上船后,捕鳥人立即命令揚起滿帆,解纜開船,以最快的速度離開羅馬駛回本國。
金船駛抵本國港口停下后,捕鳥人沒有讓公主上岸,他親自先去宮里朝見國王,提出羅馬公主提出的進宮條件,即每踩王宮的一級階梯,就要殺一頭白眼皮的黑牛,而這些牛必須由本國的最大富翁來提供。捕鳥人接著又說:“我國最大的富翁莫過于穆罕默德大臣了。只有他才有能力準備這么多的牛。倘若交不出這么多的牛,就殺掉他來湊數?!?
隨即,國王立即命令穆罕默德準備十二條白眼皮黑牛聽候使用。穆罕默德要求國王給他七天期限準備。到了規定期限,他找到十一頭黑牛。
這一天公主開始下船,朝王宮走去。她每上一個臺階,就要求殺一頭黑牛,不殺她就不上第二個臺階。就這樣公主一連上了十一個臺階,一連殺了十一頭牛。準備好的牛全部殺光了,公主走上第十二個臺階,就站著不動了。國王見了心急如焚,立即向穆罕默德要牛。
“陛下恕罪!我已找遍全國,只找到這十一頭牛。這種白眼皮的黑牛要價特別貴,每頭至少付一萬迪納爾。買這十一頭牛已使我傾家蕩產。現在,除了身上的衣服之外,我已經一無所有。萬望陛下諒察。”
捕鳥人聽了當即啟奏道:“陛下,既然如此,就按規定行事,把穆罕默德殺掉湊數吧。”
國王立即傳令把穆罕默德捆綁起來,就在最后一個臺階上把他當牛宰殺了。
羅馬國王聽到公主被劫走,立即派宰相率領全副武裝的軍隊趕來要人??墒牵斔麄冓s到這個國家時,婚禮已舉行完畢。從此公主與國王和美相處,恩愛無比。兩國也結成親密無間的盟邦。
巴赫迪雅爾講完故事時,天色已晚。他走上前恭恭敬敬地對國王說:
“陛下,我的故事講完了,希望陛下能從我的故事中得到啟示,今后處理問題時,要深入查明情況,拿出自己的明確主見。這就是我對陛下的訣別諫言。”
國王回到宮中,把在獄中聽到的故事給王后重講了一遍。他對巴赫迪雅爾如此年輕竟能這般明智納諫,深表欽佩,贊不絕口。
當夜,眾大臣入宮朝見國王并詢問:
“何時才對巴赫迪雅爾執法?”
國王答道:
“明天就處死?!?/p>
第二天,國王又來到監獄看巴赫迪雅爾。巴赫迪雅爾又給國王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有一個漁夫,人們都叫他釣魚人。他每日靠釣魚生活。他把釣到的魚眼睛全集中在一起裝進甕里,用鹽腌起來。后來他把一甕魚眼交給一位準備去中國經商的船長,請他代為獻給中國皇帝。他只要求中國皇帝給一只狒狒和雕刻用的小刀作回禮。
船長到了中國,只顧忙著做買賣,把釣魚人的委托忘得一干二凈。一天,他聽到中國皇后懷孕后想吃稀罕的腌魚眼,才突然想起這件事。他連忙帶上那甕腌魚眼進宮朝見皇后。
皇后聽說有人進獻腌魚眼,真是喜出望外。她急忙打開甕蓋,只見滿甕的珠光寶氣,使她眼花繚亂。這哪里是什么魚眼,分明都是稀世珍珠。皇后高興極了,想吃腌魚眼的念頭早就打消了。
后來中國皇上請船長帶一把雕刻用的寶刀和一只神狒狒給釣魚人作為回禮。
釣魚人自從收到中國皇上的贈禮后,情況發生了變化。他每天出去釣魚,總是空手而歸。以致生活都難以維持。狒狒看到主人如此窘困,便主動沿街跳舞賣藝,乞求路人施舍來養活主人。狒狒經常得到許多施舍,王宮大臣和富人們常賞給它許多華麗的衣裳。
一天,狒狒到宮廷獻藝,逗樂了公主。公主提出把狒狒留在宮中。
“如果公主想收留我,最好把我的主人也一起收留?!贬翎艋卮鹫f。
“你的主人是誰?”
“他是天上的王子。他下凡來到人間就是想娶人間的公主。”
“你就把他帶到宮里來吧!”
狒狒趕回家中,給主人穿上最華麗的衣服,然后把他帶到宮里見公主。
后來,國王果然同意收下釣魚人做駙馬。釣魚人進宮以后,因為愚昧無知,出了許多洋相,鬧出不少笑話。公主看了急得要命,無論如何開導他,也無濟于事。
他有一個改不了的習慣,就是整天去釣魚。釣到魚后,不是交給御廚烹飪,而是自己拿到爐子上去烤,烤熟了就一邊走一邊吃。
卻說,公主在嫁給釣魚人之前,曾有一個強盛的大國國王前來向公主求婚?,F在聽說公主已經嫁人,十分氣惱,立即調兵遣將前來興師問罪。他們攻打三天三夜,一直打到王宮前面。守軍難以抵擋敵軍攻勢,節節敗退,王國危在旦夕。
釣魚人對這場戰爭毫不關心,依然像平常一樣,釣魚,烤魚,然后手中拿著剛烤好的魚坐在王宮陽臺的犄角上,垂懸著兩腿,一邊津津有味地吃魚,一邊悠閑地觀看雙方鏖戰。釣魚人看得入了神,手中的烤魚不知不覺掉在地上,一只蹲在他腳下正饞得要命的狗,叼起烤魚徑直往敵軍陣營里跑去。釣魚人哪肯罷休,拔出雕刻用的小刀,緊緊地追趕那只狗。
敵軍遭到突然襲擊,亂了陣腳。狒狒乘機來到正準備潰逃的守軍面前,大聲疾呼道:
“喂,兄弟們!你們看,國王的駙馬憑著一把小刀只身沖進敵陣啦!”
守軍們聽了狒狒的鼓動,又看到駙馬的英勇行為,無不感到羞愧,他們快要熄滅的戰斗激情又重新熊熊燃燒起來。他們轉過身來,齊聲吶喊,殺聲震天,直奔敵陣沖去。敵軍猝不及防,陣勢大亂,紛紛狼狽而逃。
國王見此情景,心中大喜。他從王宮沖出來,邊跑邊喊:
“我的孩兒呀,我的英勇無敵的孩兒呀,你在哪里?你為我們王國報仇雪恥了!”
當釣魚人來見國王時,國王正與眾人商議退位之事,最后決定讓釣魚人繼承王位。
釣魚人當上了國王以后,一切壞習氣都改掉了。老王滿心歡喜,對駙馬疼愛之情有增無減。
巴赫迪雅爾講完故事時,天黑下來了。他又恭恭敬敬地對國王說:
“陛下,我的故事就講到這里,希望國王能從中得到教益。釣魚人是幸運兒,他事事得到神助,終于化險為夷,甚至當上國王。至于我個人的性命,只能全托付給陛下了?!?/p>
國王返回王宮,又把所聽的故事講給王后聽。
晚上,眾大臣又進宮詢問,何時對巴赫迪雅爾行刑。
“明天?!眹鹾喍痰鼗卮稹?/p>
次日,國王又到監獄,問巴赫迪雅爾死前還有什么要求。
“如果陛下允許,我還想講一個故事?!卑秃盏涎艩栒f。
“那就講吧!”國王實在太愛聽巴赫迪雅爾講故事了。
下面就是第三個故事的梗概:
有一個國王,統治著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首都的郊區住著一個商人,叫哈桑。他妻子叫西蒂狄那爾,是遠近馳名的美人兒。哈桑是這個國家數一數二的富翁。
國王曾下過一道命令,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嚴禁在夜間外出行走,膽敢違犯者,立即逮捕。
哈桑是個守法的商人。他看到國王公布的命令以后,每天在屋里監視著,看有誰違犯國王的禁令。
一天晚上,國王獨自一人在商人門前走過,沒帶任何隨從。
哈桑立即沖出家門,把國王逮住,拉到屋子里來。國王質問他:
“你干嗎抓我,難道你不知道我是統治這個國家的國王嗎?”
哈桑回答說:“我是這個國家的守法公民。不論任何人,不管其職位高低,只要他犯了法,我就有權抓他。”
“你說的沒錯。但我是因公出巡的,檢查有沒有人違犯國家法令。”
“請陛下恕罪。按規定,因公出巡的官員必須有警衛陪同。而陛下是獨自夜行,穿的又是平民服裝。為了履行守法公民的義務,我不得不把你扣留在我家里,直到宵禁解除為止?!?/p>
哈桑說完,便吩咐妻子給國王準備最好的寢室,并設宴款待國王。國王看到主人如此殷勤好客,心中十分高興。
第二天一早,哈桑拜見國王說:
“陛下,天亮了。我執勤結束了,如果陛下允許,我準備護送陛下回宮?!?/p>
商人的所作所為給國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把商人帶回宮,封他為宮廷大臣。
國王對商人的寵信,引起一個名叫法特爾的寵臣嫉妒和怨恨,他擔心哈桑會奪走國王對他的信任。
于是法特爾大臣開始散布流言蜚語,說他曾跟哈桑的妻子西蒂狄那爾通奸。謠言說得活靈活現,不少人聽了信以為真。最后,連國王也相信了。
按照王國的風俗習慣,如果妻子與別的男人通奸,她的丈夫就要被處死。法院正在審理西蒂狄那爾案件,她的丈夫很可能被處死。
西蒂狄那爾面臨飛來橫禍,從容鎮定,毫無懼色。她立即把全國最有名的金匠找來,要他們在二十四小時之內打出一只舉世無雙的金鞋子,鞋面上要鑲嵌各色珠寶。
金鞋子打成后,西蒂狄那爾立刻進宮朝見國王。國王見西蒂狄那爾帶來的金鞋制作精美,價值連城,心中暗暗稱奇。這時西蒂狄那爾突然跪倒在國王腳下,恭恭敬敬地稟報說:
“陛下,請恕奴婢之罪。奴婢來朝見王上,就是想來告御狀。一天夜里,法特爾大臣與奴婢通奸,黎明前他離開時,偷走了奴婢這雙金鞋的另一只。”
西蒂狄那爾告狀時,法特爾大臣正好在座。他聽了不禁大驚失色。國王當場質問他是否確有此事。他大叫冤枉,指天發誓,矢口否認,說他第一次見到這個女人。怎么能談上跟她通奸,又怎么能偷走她的金鞋子。
“你仔細看看這個女人!”國王接著說,“她就是商人哈桑的妻子西蒂狄那爾,就是你親口說和你通奸的那個女人!”
法特爾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不得不承認,那些都是他有意散布的流言蜚語,目的在于陷害哈桑。
最后,法院判哈桑無罪,把他從監獄釋放出來,而法特爾大臣則因無故陷害好人而被處死。
巴赫迪雅爾說完故事,立刻拜倒在國王腳下說:
“陛下,但愿陛下能吸取這樣的教訓: 第一,哈桑是正直的,而他的妻子是機智果斷的;第二,千萬不能像法特爾大臣那樣居心險惡,陷害同事同方。因為真主是崇高的,他絕不允許人們這樣做,我們應該相信偉大的真主;第三,在查清案件和犯罪事實之前,絕不能輕率地判刑治罪?!?/p>
盡管大臣們再三催促和請求,國王又第三次推遲了巴赫迪雅爾的行刑日期,并讓巴赫迪雅爾繼續講故事。
第四個故事的情節概要如下:
有兄弟四人,哥哥當上了國王。弟弟出于嫉妒,便煽動大臣和百姓迫使哥哥下臺。哥哥得知弟弟這些行為后,為了王國的團結和穩定,自愿退出王位,帶著王后和兩個男孩,一家四口人在森林里流浪。
森林里有條大河,河面很寬,河邊有個小渡筏,一次只能渡兩人。國王先把王后撐到對岸,然后回來接兩個兒子。不料,當他把渡筏撐回原處時,發現兩個孩子不見了。原來一個打魚的看到他們,早已把他們接走了。國王懷著憂傷的心情,又把渡筏撐到對岸,誰想王后也失蹤了。原來,一個船長在那里靠岸汲水,看到王后就把她擄走了。
國王丟失了王后和兒子,變成了孤身一人。后來出于天意,他又當上了一個王國的國王。因為這個王國的老王死了,無兒女繼承王位,老王先前吩咐,他死后把神象放出宮,看誰受神象跪拜,就讓他繼承王位。這位國王就是這樣登上寶座的。
打魚人后來把兩個王子獻給國王,國王把他們留在宮里,當上了侍從官,但國王根本不知道他們就是自己丟失的兒子。
一天,有一艘船在這個王國停泊,船長和夫人上岸朝見國王,并獻上很多禮物。國王心中大悅,極力挽留船長夫婦在宮中過夜。同時派那兩名侍從官到船上看守。
夜深人靜時,弟弟說:
“哥哥,我困了,你給我講個故事吧!”
“好吧。”哥哥說,“今天我不講別人的故事,就說咱們自家的事吧。我講講咱們的家史,因為我們落難時,你年紀很小,還不記事。”
于是哥哥就把他們的苦難經歷從頭到尾詳詳細細地講給弟弟聽。突然,他們負責看守的房間門打開了,一個女人哭著跑出來,把他們兄弟緊緊摟抱,不停地親吻他們。這女人就是他們的親娘,就是失蹤了的王后。
船上的人頓時亂起來。船員們指控侍從官調戲侮辱了船長的女俘虜,同時把侍從官押送到王宮去見國王。國王聽了船員的指控,勃然大怒。未經審訊就拔劍往年齡較大的侍從官脖子上砍去,把他脖子砍傷。接著,國王又叫人把兩個孩子帶到森林里處死。
執行命令的劊子手不忍心處死兩個孩子,加之路上發生了一些事,劊子手無從下手。第二天一早,劊子手又把兩個孩子帶回宮里,把一路發生的事情向國王稟報。
國王聽了劊子手的報告,才感到有必要重新審理這兩個孩子的案件。通過調查國王才知道,這兩個孩子就是他的親骨肉,而被關在船上的人就是失蹤的王后,也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從此,全家四口又重新團聚在一起。
“陛下,我的故事就講到這里?!卑秃盏涎艩栒f,“如果那個國王不深入調查,就會錯殺兩個親生骨肉,就必定會抱恨終身。望陛下能吸取教訓。”
國王聽完故事,心情十分激動。
眾大臣要求處死巴赫迪雅爾的呼聲愈來愈強烈,但能證明巴赫迪雅爾無罪的證據卻一個也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國王不得不依法從事。
國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王后說:
“真可憐!這孩子無法證明自己是無罪的,而所有的大臣每天都逼我對孩子執法。沒辦法,我決定今晚執法。行刑之前,我想讓他的父母到獄中跟兒子訣別。”
“那就讓他們到宮里來一趟。如果王上同意,我也很想跟那孩子見最后一面?!?/p>
國王沒表示反對,便叫人把伊德利斯和他的妻子接進宮中,然后一同到監獄去看巴赫迪雅爾。他們一走進牢房,就抱著養子放聲痛哭起來。商人的妻子一邊吻著巴赫迪雅爾,一邊哭訴孩子的苦難經歷。
“我的孩子,我的心肝寶貝。你整天逗我們高興,使我們忘記憂愁。盡管我不是你的親娘,可我的心難過得像世界末日就要來臨,就像刀割一樣。哎唷,我的孩子,如果你是我的親骨肉,看到你今天這樣,還不知傷心成什么樣子呵!”
巴赫迪雅爾聽了母親的哭訴,目瞪口呆地望著母親,說:
“媽媽,你為什么不是我的親娘?”
商人的妻子抽噎著,滿懷深情地說道:
“孩子,訣別前應該讓你知道自己的身世了。還是讓你爸爸講講你的真實苦難經歷吧?!?/p>
于是,伊德利斯把揀拾巴赫迪雅爾的詳細情況講述一遍。
國王和王后聽了伊德利斯的敘述,都愣住了。王后急忙問道:
“伊德利斯商人,你揀這孩子時,肯定他是穿著衣裳的,現在這些衣裳是否還保存著?”
“什么都在?!币恋吕拐f,“有襁褓,有毯子,還有與平民不同的華麗衣服?!?/p>
“請你馬上把這些東西帶到這里來!”王后急促地說。
伊德利斯飛也似地跑回家中。不久,看見他抱著一個布包回來。王后走上前打開布包,一件一件仔細查看。她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大聲尖叫起來,接著又喃喃自語道:
“對,沒錯!這是我親手用絲線和金線繡的,當我還懷著他的時候……”
王后沖向巴赫迪雅爾,緊緊地把他摟在懷里,大聲說道:
“我的孩子呀!我的親骨肉呀!難道我們都瞎了眼?你看,多像你的爸爸呀,就像一個檳榔切成兩半兒。王上啊,難道我們還嫌過去作孽不夠,還要罪上加罪嗎?過去,我們把孩子丟棄在森林里,今天又想把他處死。你如果要殺他,就連我也殺了吧!”
這時國王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他跑過去把兒子摟在懷里,不住地吻著。整個牢房都沉浸在一片激動的哭聲之中。
國王把巴赫迪雅爾送上象背,后面跟著一群敲打樂器的人,一直把他送到王宮的接見廳,讓巴赫迪雅爾坐在國王的寶座上。當天,國王就宣布退位,讓巴赫迪雅爾繼承了王位。
最后終于查出,是達金采用栽贓誣陷的手法,破壞巴赫迪雅爾的聲譽。
老王對巴赫迪雅爾說:
“達金大臣罪證確鑿,他本人也供認不諱?,F在你完全可以給他定罪了。”
巴赫迪雅爾說:
“陛下!按照崇高真主的法律,殺人者抵命,用棍棒打人者也要挨棍棒。我過去坐牢十七天,為此也應該讓他坐牢十七天,以示懲戒。坐牢期滿后,他仍然可以當大臣。穆罕默德先知說過,容忍乃是通往天堂之門的鑰匙!還請陛下做主?!?/p>
老王聽完兒子的判決,跑上前去,把對真主如此虔誠的兒子緊緊地抱住親吻。接著宣布把達金下獄關押十七天。出獄依然任命他當大臣。
且說故事開頭提到的國王的弟弟。他加冕登基后,心中十分內疚,于是他走出王宮,直奔森林。他年復一年地穿山越嶺,跋山涉水,走了一國又一國,到處尋找流亡的哥哥。最后終于找到沙曼達英德拉國,與哥哥相會。兄弟倆久別重逢,分外興奮。于是沙曼達英德拉王國連續舉行四十晝夜的慶宴,全國沉浸在無比歡樂之中。
(許友年 編譯)
【賞析】
《巴赫迪雅爾傳》是在馬來地區,特別是蘇門答臘地區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的希卡雅特作品?!跋?ㄑ盘亍本褪恰耙环N為‘作意好奇’而編的人物傳奇故事”(梁立基《印度尼西亞文學史》)。希卡雅特傳奇故事在馬來地區的興起,與伊斯蘭文化的傳入密切相關,就連“??ㄑ盘亍币辉~也是從阿拉伯語借用來的。有很多??ㄑ盘貍髌婀适轮械那楣澲苯尤〔挠诎⒗膶W或波斯文學,在故事的敘述方面也有很多借鑒了阿拉伯、波斯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模式?!栋秃盏涎艩杺鳌芳词且黄@樣的傳奇故事。
《巴赫迪雅爾傳》的情節框架明顯來自《巴赫堤亞爾的故事》,是對波斯民間故事的改寫。隨著伊斯蘭教在馬來地區的傳播,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和文學作品也在馬來地區流傳。在傳播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加入本土文化和文學的要素?!栋秃盏涎艩杺鳌穼Σㄋ姑耖g故事的改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王流浪民間和重登王位的原因不一樣。波斯民間故事中國王阿扎德的落難是源于自身的罪惡,他強占將軍之女,不聽侍從的勸阻,因而引起臣民的憤怒被推翻,之后得鄰國國王幫助而復位。《巴赫迪雅爾傳》中的國王是因為弟弟覬覦王位,為避免國內動亂而自動放棄王位,之后被神象選中,意外地成為沙曼達英德拉國的國王。
第二,巴赫迪雅爾被收養和被誣陷的具體情節與波斯民間故事不一樣。波斯民間故事中的巴赫堤亞爾為一強盜頭領收養,在行劫中被俘而帶到宮中;《巴赫迪雅爾傳》中,巴赫迪雅爾由一個善良的商人收養,他是隨養父進宮晉見。波斯民間故事中的巴赫堤亞爾被陷害,是他自己酒醉后誤入國王寢宮,其他大臣趁勢挑撥;《巴赫迪雅爾傳》中,巴赫迪雅爾則純粹是被達金大臣栽贓誣陷。
第三,《巴赫迪雅爾傳》中充溢著濃郁的伊斯蘭教色彩,而在波斯的《巴赫堤亞爾的故事》中則看不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很明顯,《巴赫堤亞爾的故事》是阿拉伯人統治波斯前已經流行的故事。《巴赫迪雅爾傳》的主人公巴赫迪雅爾在受到誣陷、可能被判處死刑時,并不為自己辯護,而是“早已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崇高偉大的真主”,相信真主自會做出判斷。而在巴赫迪雅爾還在襁褓中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逃亡的路途上出于無奈拋棄了自己的兒子,也是懷著絕對信賴真主的信念才忍痛割愛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巴赫迪雅爾傳》是一篇深受伊斯蘭教義和伊斯蘭文化熏染的傳奇故事,這與當時伊斯蘭教的傳入、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在馬來地區的傳播是密切相關的。
從這篇傳奇故事對波斯民間故事的改寫,明顯可以看出印度文化、文學的影響?!吧裣筮x國王”的情節帶有印度文化的色彩,這與馬來地區處于熱帶也有一定的關系;故事一開始,國王因弟弟企圖謀反,主動帶著自己的妻子離開,以及弟弟出去找尋他等情節,也與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里的部分情節相似,只是在《巴赫迪雅爾傳》里,王后作為一名母親的形象略顯單薄。《巴赫迪雅爾傳》直接取材于波斯文學,同時受印度文化、文學(特別是印度的兩大史詩、《五卷書》)的影響也很大,印度文化、文學早在伊斯蘭文化、文學影響馬來地區之前,就已在這一地區生根。
《巴赫迪雅爾傳》作為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的傳奇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間意識,是民眾生活與思想的隱喻。故事中的人物,為善者終得好報,而為惡者最終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表明的是一種民間的價值判斷,表達了人民的愛憎情感和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對丑惡事物的鞭笞。
作為民間故事,《巴赫迪雅爾傳》以自己特有的民間文學模式,即重復的和模式化的情節設置,使其中包含的訓誡意義在人民大眾那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揮。人民大眾不僅從巴赫迪雅爾本人的故事中得到教化,也從巴赫迪雅爾所講的故事中不斷受到教化。
《巴赫迪雅爾傳》中充滿了神奇瑰麗的幻想,這些幻想一定程度上體現和滿足了人民大眾的心理需求,也使他們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而最終結局的設置,善人終結善果,惡人終受懲罰,失散多年的親人相認,才智聰慧的人擔以重任,這些都是人民大眾的美好愿望,同時也是東方文學慣于表現的團圓之趣。
(黎躍進、武嘉林)
上一篇:《巴赫堤亞爾的故事 [伊朗]扎赫拉·恒拉里》讀后感
下一篇:《希臘和羅馬神系 [古希臘]佚名》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