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夢想柔和詩句和親切的花枝圖案,
夢想像羽毛般觸動心靈的詩篇,
這金色詩句含義松散流動,
宛若奧菲麗婭的長發浸在水中,
這靜悄悄的詩句沒有節奏和情境,
韻律無聲,像支槳在滑行,
這詩句疲軟無力,用舊布制作,
似聲音和水汽一樣不可觸摸,
這詩句似秋夜,用短促音節
和陰韻讓時光迷住、中邪。
我夢想似玫瑰凋謝般柔和的詩句。
(鄭克魯譯)
【賞析】
薩曼在本詩中表達了自己對詩歌的理想之美的理解。在薩曼心目中,詩歌是溫柔甜蜜、深入人心的感性藝術,對它的描述只能采用感性的方式。詩人充分調動視覺、觸覺、聽覺和通感,以及深入心靈的敏銳感受,來敘說自己對理想的詩歌之美的感受。這些感性化的描繪由于其不確定性,帶給人朦朧、迷離的審美感覺,并在這朦朧中抓住人們的心弦。美的東西總是貼近心靈的,這可能是薩曼對詩歌最精髓的體悟。
心靈深邃難察,窺探人們心靈的詩句也同構性地具有奇妙和神秘的特征。除了最后一節,這首詩別的詩節都只有兩行,他用并不完全的意義表達來開拓詩歌接受者的想象空間,用比喻性的詞句讓人們對詩意的奇妙和神秘反復回味咀嚼。詩歌每節兩句之間在形式上纏綿擁抱,形成一定的意義銜接,構成相對完整的意象描繪,好似每一詩節都是一盞朦朧的燈,我們站在近處也只能看見燈的實體和光亮的輪廓呈現出的一種迷離的整體效果。在第一節中,詩人把詩句和花枝圖案聯系到了一起,直接突出了詩歌的視覺效應。而接下來的“羽毛”意象,又用觸覺感應來加深了這種視覺效果,同時又揭示了詩句對人深入“心靈”的影響,心靈是湖水,“羽毛”輕輕地從天飄落,在緩緩蕩漾出去的漣漪中,打動人們的心弦。詩歌意蘊豐富,就像奧菲麗婭的長發在水中松散流動,寬廣無窮。好的詩歌還具有無聲的韻律,如同水中悠然滑行的船槳。我們看見,薩曼對詩歌之美的理解總是和對“水”的感受聯系緊密,無論是在水中漂浮的奧菲麗婭的長發,還是滑行的船槳,它們都和詩人關于柔和詩句的感受密切聯系。在接下去的兩節中,詩人對“柔和”的描繪在感覺上進一步綜合: 它柔軟無力,像舊布制作,但它又不可觸摸,像聲音和水汽,它又像時光迷亂的秋夜,蘊含著神秘的音韻。詩人把詩歌給人的溫柔和神秘的審美感受作了高度通感化的描述,觸覺、聽覺、嗅覺和時間感不斷流動,使人進入到一種原始和混沌的狀態。人調動了所有感官,沉醉于詩歌中,這不正是現代社會中人們身心的雙重解放嗎?詩人對詩的價值認識從這里可以隱約捕捉到。
在看似簡單的比喻性意象安排中,詩人匠心獨運,似乎將自己的判斷和意象作了非常自然的連接。詩人似乎只是輕輕地采擷了意象表面的一層輕紗,輕盈地和自己對詩歌的內心感受披掛在一起,使二者貼切融合。意象的輕紗效果在形式上也暗合了詩人心目中詩歌之美所獨具的朦朧含蓄之美,它所達到的不是一個神秘的世界,而僅僅是一系列關于詩歌的“柔和”印象。
(俞超)
上一篇:《我有過奇異的心血來潮 [英國]華茲華斯》讀后感
下一篇:《我夢見重又歸去 [德國]艾興多爾夫》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