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到你的步履在大廳挪移
我每根神經都感覺到你
難以察覺的匆忙的步履。
如火的狂風在我四周掠起
我感覺到你的步履,親愛的步履,
我柔腸寸斷。
縱然你舉步遠離,
空氣中仍澎湃著你的步履
像大海一般轟鳴。
我在傾聽,我被傷心的自制幽閉。
我饑渴的沖動撞擊你的韻律
撞擊你步伐的節拍。
(吳笛、李力 譯)
【賞析】
本詩以《奉獻》為題,按照常理推測,這可能是一首激昂壯闊、充滿了斗志和信心的政治抒情詩,但是整首詩歌卻寫得感覺細膩、意境朦朧,完全沒有想象中那種金戈鐵馬的宏偉氣魄和宏大場面,有的只是生活的細節,和作為女性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感受。
開篇,詩人選取的是生活中的一種十分常見的場景: 一個失意的少婦或情人安靜地站立在大廳的暗處或隔壁另外的某個房間,或許她正斜倚在房間的某根柱子或某張桌椅上,此刻她的愛人正在大廳里忙碌地走來走去,她靜靜地傾聽著這匆忙的步履聲。她的愛人只顧自己的忙碌卻完全忽視了她的存在,此刻她的心情是多么的低落啊,失落的情緒使她感覺到那匆忙離去的腳步聲如同一陣“如火的狂風”在她四周掠起、吹過,她傷心得“柔腸寸斷”。她只是靜靜地站立在那里,默默地奉獻著,即使她所愛的人并沒有注意到她的存在和默默無聲的注視。詩人并沒有正面描寫“我”是如何傷心、如何低落、如何失望的,她只是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感受,去捕捉住一幅生活中常見卻已經被習慣化、程式化了的場景,借對生活場景的細致描繪來傳達出“我”默默奉獻的微妙情緒。讀詩歌的第一節,就如同在欣賞一幅寫生畫,也像是在欣賞一部黑白時代的無聲片。詩人還采用了襯托的手法,寫步履的匆忙,實際上正是反襯出靜靜守望在一旁的人兒的心情,這種動靜結合、互相映襯的手法,使詩中“我”的那種幽怨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我”此刻的心情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如果說詩歌的第一節可以確定場景是在大廳也就是室內的話,那么在第二節里,“我”默默奉獻的對象已經舉步遠離了。但是正所謂“流水無情,落花有意”,縱然他已經遠離了大廳,遠離了獨處幽暗深處默默傾聽的“我”,“我”卻仍然是癡心不改,仍在用心體會著彌漫在空氣中他步履的氣息,而且感覺似乎更加強烈,這步履是“澎湃”著的,并且“像大海一般轟鳴”,聲勢何其壯烈!“我”雖然默默奉獻,并且無怨無悔,但畢竟也有獲得關注的期望、得到“你”的承認的沖動,并且這種希冀是如此強烈,以至于要“撞擊你的韻律/撞擊你步伐的節拍”。
第二節中第二人稱的使用,既是對應第一節中第一人稱的使用,又造成了一種對話傾訴的詩歌氛圍,使人感覺“我”是直接在向“你”訴說這無盡的哀怨和綿綿的憂愁。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的交替使用,拉近了詩歌時空的距離,從而塑造出如泣如訴的氛圍。
(周紅兵)
上一篇:《失戀的少女 [德國]默里克》讀后感
下一篇:《奉獻 [英國]斯溫本》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