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460—1529
【介紹】:
詩人,1484年他在劍橋大學獲得學位,1490年后他在牛津、劍橋等大學獲得桂冠詩人的稱號。1498年他效命于皇室,后得到國王亨利的寵信,但由于得罪了大主教沃爾斯,最后在威斯敏斯特圣壇避難,直到1529年去世。他被后人尊稱為英國中世紀后期詩人,因為他的絕大部分詩歌都是在十六世紀寫成的。他精通拉丁語文法,擅長拉丁詩歌,潛心鉆研并不斷創(chuàng)新英國詩歌韻律與文體,利用詩歌揶揄和抨擊王宮和宗教的弊端與罪惡,在這些方面他更像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斯歌頓主要的作品包括《說,鸚鵡》(“Speak Parrot”)、《科林·克勞特》(“Collyn Clout”)、《為什么不到宮廷來?》(“Why come ye nat to Courte”)、《菲利普麻雀》(“Phyllyp Sparowe”)等,他試圖擺脫十六世紀英國社會盛行的意大利詩歌的形式,通過模仿喬叟大利詩歌的形式,通過模仿喬叟的七行英雄詩體及利用英國本土語言諷刺了王宮弄臣的道德沉淪和大主教的貪婪與罪惡,在《科林·克勞特》中,斯歌頓通過農(nóng)民科林·克勞特的口吻,揭示了天主教教主沃爾斯的陰險和貪婪,其中他把人民比喻成羊群,而神職人員則是牧羊人,他們只知道從羊群身上獲取羊毛,為他們的利益和財富考慮,根本不體恤人民。雖然約翰·斯歌頓是一個宮廷詩人,但他卻十分關心勞動人民的生活,同情他們不幸的命運,認為皇宮與主教只關心聚斂錢財,對人民的利益漠不關心。在他的一部詩歌作品中,他敘述了一個農(nóng)婦為旅客、路人、流浪漢釀酒,真實描繪了普通勞苦大眾在中世紀皇宮與宗教的雙重壓迫下,從飲酒中所獲得的簡單的歡愉,從而忘卻日常勞作的辛苦。字里行間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而農(nóng)婦及她的客人的話語也描寫得相當逼真,讓人感到非常樸實和清新。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斯歌頓詩體”,即一首詩僅僅由兩三個簡單的韻腳組成,但這也令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快捷流暢,雖然他的詩有時被人認為是“歪詩”或“蹩腳詩”,但卻是斯歌頓使用的辛辣嘲諷和有力的批判工具。
上一篇:《斯梯爾,理查德》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斯特恩,勞倫斯》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