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 1889—1964),印度杰出的資產階級政治家,民族獨立運動領導人,印度共和國首任總理。
尼赫魯于1889年11月14日出生在印度聯合省(今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市一個婆羅門貴族家庭。父親莫蒂拉爾·尼赫魯是一位有名的律師,也是印度國大黨的早期領導人,他對尼赫魯的政治思想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尼赫魯從小生活在優裕的家庭環境中,在英國和愛爾蘭籍家庭教師的教育下成長。1905年,尼赫魯去英國留學,先后在哈羅公學、劍橋三一學院學習。1912年,他結束學習生活,帶著律師證書,回到印度。七年的英國教育對尼赫魯的思想和習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說:“我沾染了哈羅和劍橋的許多偏見,就好惡來說,與其說我是一個印度人,不如說我更像一個英國人?!?br>
1912年的印度,正處于民族獨立運動的低潮。尼赫魯進入阿拉哈巴德高等法院任律師,間或也參加一些政治活動。不久參加國大黨聯合省地方組織,曾作為代表出席國大黨班克波爾年會。
在1916年國大黨勒克瑙年會上,尼赫魯同甘地首次會面。甘地比尼赫魯年長20歲,當時已是一位頗具聲望的政治家,而尼赫魯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起初,尼赫魯感到甘地“很疏遠”,“很不關心”青年人。后來兩人間建立了十分親密的友誼。尼赫魯在政治上深受甘地的影響,甘地則視尼赫魯為他政治上的繼承人。
1916年,尼赫魯同卡麥拉·考爾結婚??溊錾碛诳耸裁谞柛簧碳彝?,也屬婆羅門種姓。次年,他們的女兒英迪拉(即現在的英迪拉·甘地夫人)出生。卡麥拉于1936年病逝。
1917至1927年是尼赫魯在政治上迅速成長的時期。1917年他積極參加自治同盟①的活動。正是從這時起,他放棄了律師業務,投身于民族獨立運動,成為一名職業政治家。當時他雖然懷著滿腔熱忱,但對于如何開展這個運動卻沒有明確的見解。他說:“我不斷批評空談政治的作法,我堅持采取行動。什么樣的行動呢?我自己也不很清楚?!?br>
1920年,國大黨接受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張,發起了不合作運動。尼赫魯說:“我所欽佩的是不合作運動和堅持真理運動在道義和倫理方面的意義”,非暴力主義“對我的吸引力日益增加,使我相信鑒于印度的環境、背景及傳統,這種政策是我們所應當采取的正確政策”。1921年12月,在不合作運動的高潮中,尼赫魯第一次被捕。此后,他又八次入獄,前后在獄中度過了九年。
1922年2月,發生了喬里喬拉村農民為報復警察的壓迫,放火焚燒警察局的事件,甘地下令停止不合作運動。血氣方剛的尼赫魯在獄中聽到這個消息,“不由得感到憤怒”。后來他在《自傳》中寫到:“1922年停止和平抵抗運動的決定也許是正確的,雖然作事的方法還有許多缺點,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人心?!?br>
這一時期,尼赫魯先后擔任國大黨全國委員會委員(1918),國大黨阿拉哈巴德縣委會副主席(1920),阿拉哈巴德自治市市長(1923—1925)和國大黨總書記(1924—1926)等職務。
這期間,他訪問了聯合省的許多農村,了解農民運動的情況。這種“農村漫游”給了他很大的教育。他為自己的安逸生活和對農民的狹隘偏見感到慚愧,又為印度的貧窮和落后感到悲哀。他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憎恨加深了,也埋下了日后用“社會主義”改變印度貧困面貌的根子。
為了陪妻子治病,他周游了歐洲一些國家。他曾以國大黨代表的身份出席了1927年在布魯塞爾舉行的被壓迫民族大會,會見了來自亞、非國家的共產黨人、社會主義者和激進民族主義者;并被推選為反帝大同盟①的名譽主席和執行委員會委員。他認為,參加這些會議有助于“認識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若干問題”,“了解西方勞工內部的沖突”。1927年11月,他訪問莫斯科,參加了十月革命10周年紀念活動。他對社會主義的蘇聯發生了興趣,并為此撰寫了一系列文章,記述他旅蘇的觀感。這些文章后來匯編成《蘇維埃俄國》一書出版。
尼赫魯從歐洲回國后,投入1927年國大黨馬德拉斯年會的準備工作。他負責向年會提出關于爭取完全獨立、關于戰爭危機以及同反帝大同盟建立聯系等決議,獲得一致通過。這些決議,尤其是關于爭取完全獨立的決議,已經超出了甘地所提出的爭取自治領地位的要求。這是尼赫魯政治上成熟的標志,但也引起了他同甘地的第一次意見分歧。甘地未出席年會,他寫信批評尼赫魯“走得太快了”。這場關于完全獨立還是滿足于自治領的爭論延續了兩年,后來以尼赫魯的勝利告終。1929年,國大黨拉合爾年會再次通過了關于爭取完全獨立的決議。
1928年,尼赫魯再度任國大黨總書記,并被選為全印工會主席和全印獨立大同盟的領導人。1929年,由甘地提名,尼赫魯在拉合爾年會上當選為國大黨主席。從此,尼赫魯便以國大黨領袖的身份,活躍在印度的政治舞臺上。
1930至1934年,在國大黨發動的兩次不合作運動中,尼赫魯四次被捕。他把被捕視為“不正常的政治生涯中的正常插曲”,并在獄中讀書、寫作。他的主要著作《自傳》便是1934至1935年在獄中寫成的。他說:“當時從事寫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自己有一定的事可做,……并且回顧一下過去在印度發生的、跟我有關的事情,使自己能清楚地認識這些事情?!薄蹲詡鳌冯m然是他個人的自述,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印度民族獨立斗爭的回顧。
1937年,英國在印度實行省自治。國大黨在省議會的選舉中取得勝利,先后在八個省組織政府。1938年,應尼赫魯建議,在當時的國大黨主席鮑斯的主持下,召集了國大黨執政的各省工業部長會議,成立了全國計劃委員會,以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雖然它無所作為,但卻是后來的計劃委員會的先聲。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在如何對待這場戰爭的問題上,尼赫魯同甘地又產生了意見分歧。甘地認為,應該無條件支持英國作戰,但這種支持是非暴力性質的。尼赫魯認為,印度應該有條件地支持英國反對納粹德國的戰爭,但不能用非暴力來對付武裝侵略。
1940年10月,甘地放棄原來無條件支持英國的主張,決定發動不合作運動;并擬定了一個派赴各地發表和平反戰演說的國大黨領導人名單。尼赫魯名列第二。他出發后,還沒有來得及發表反戰演說即遭逮捕,被關押了一年多時間。
1942年春,日本占領緬甸使印度面臨威脅。英國政府為了爭取印度的支持,派出由戰時內閣閣員克里浦斯組成的調查團,同印度民族運動領袖進行協商。克里浦斯帶來了戰后給予印度“自治領”地位的宣言草案,而未答應給予印度獨立,也未同意建立戰時責任制政府。甘地拒絕這個宣言草案。尼赫魯雖然對它不滿,但沒有一概拒絕,他企圖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談判破裂后,甘地在報刊上提出了英國“退出印度”的口號,國大黨全國委員會也通過了關于英國“退出印度”的決議。尼赫魯雖然不愿意干撓英國作戰,但也予以同意。但在這個決議通過的翌日(1942年8月9日),全體國大黨工作委員會成員,包括甘地和尼赫魯,統統被捕。尼赫魯被關押了將近三年,到1945年6月才獲釋。
1944年,尼赫魯在獄中寫成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印度的發現》,這部著作主要是對印度歷史和未來的探索。他說:“因為那時我不能有所行動,我不得不回憶過去,并試圖窺探將來。我想了解我為其自由而奮斗的祖國?!?br>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印度民族獨立運動出現了新的高漲。英國政府派出代表同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人進行談判,尼赫魯任國大黨方面的主要談判者。1946年6月,國大黨舉行主席選舉,在甘地的支持下,尼赫魯又一次當選為主席。一個月后,英國總督根據立憲會議選舉的結果,邀請尼赫魯組織臨時政府。9月,尼赫魯宣布就任臨時政府總理兼外交和聯邦關系部長。
這期間,穆斯林聯盟發起了爭取建立單獨的巴基斯坦的“直接行動日”,引起了穆斯林與印度教徒之間的流血沖突和屠殺。這是英國長期實行“分而治之”政策的結果。這樣印、巴分治就成為不可避免。1947年6月,英國蒙巴頓總督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甘地堅決反對分治;但當時掌握黨內實權的尼赫魯則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國大黨全國委員會也以多數票通過接受蒙巴頓方案。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領成立,尼赫魯任總理。1950年1月26日,印度立憲會議批準的憲法生效,成立共和國,尼赫魯任共和國總理,直到病逝,前后達17年之久。
在印度,尼赫魯被認為是現代化的建設者。他與甘地的最主要的分歧,也在對待現代文明的態度上。尼赫魯推崇現代文明,主張發展現代科技和大工業生產;甘地則主張回到古代印度文化的光輝中去,提倡手工紡織和小生產。尼赫魯執政17年,他的國內外政策可以歸結為:議會民主、“社會主義”、非教派主義和不結盟四項。
尼赫魯信仰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早在制憲會議成立時,他就宣稱新印度將實行民主制。憲法生效后,他不顧一些人的反對,堅持按照憲法進行大選。這次大選從1951年10月一直進行到次年2月。尼赫魯親自為國大黨起草競選宣言,規定候選人標準,并親赴各地參加競選活動。選舉結果,國大黨贏得74.3%的人民院議席,65.7%的各邦議會議席,成為中央和各邦的執政黨。尼赫魯在世時,印度共進行過三次大選,國大黨始終以壓倒多數在中央和大多數邦組閣。尼赫魯除任總理外,還兼任過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又是10個內閣委員會中九個委員會的主席。
尼赫魯“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本世紀三十年代。1931年,國大黨卡拉奇年會通過的由他起草的決議聲稱:“國家將占有或控制重要工業和服務性事業”,他認為,這是“朝著社會主義的方向跨了一步”。1936年在勒克瑙年會上,他宣稱:“我深信解決世界和印度問題的唯一關鍵在于社會主義”。在1946年的制憲會議上,他更明確地說:“我主張社會主義,我也希望印度將采納社會主義,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弊匀?,在印度獨立前,“社會主義”僅僅是一個宣傳的口號。
1955年,國大黨阿瓦迪年會通過關于建設“社會主義類型社會”的決議。尼赫魯在會上說,“社會主義”就是“主要生產手段社會占有或控制,生產日益提高,國家財富平均分配”。1964年,布巴內斯瓦爾年會通過他提出的建立“民主社會主義”的決議。
尼赫魯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有本質的不同??茖W社會主義以消滅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本特征;尼赫魯的“社會主義”卻允許資本主義存在,發展所謂公私營并舉的混合經濟。一方面,他主張基本工業、戰略性工業和公用事業應為國家所有,建立公營經濟,并予以盡快的發展。另方面,他又認為私營經濟在“社會主義社會”仍起著重要作用,但要加以限制。他認為兩者是不矛盾的,必須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為此,他主張公私營部分應各有自己的經營范圍。在尼赫魯任總理期間,印度通過國有化和建立公營企業,培植了強大的國家壟斷資本;同時,私營經濟特別是私人壟斷資本,在國家的庇護下,也有了驚人的發展。
尼赫魯用以發展混合經濟的主要途徑是實行經濟計劃。1950年,印度成立計劃委員會,他自任主席。1952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尼赫魯曾設想經過10到15年的努力,在印度建立起工業基礎并解決失業問題。這個戰略目標沒有實現,而貧富差別卻以空前的速度擴大起來。1962年,他不得不失望地承認,在印度“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尼赫魯對宗教的態度是寬容的。他本人不信宗教,反對教派斗爭,主張教派和睦。在《自傳》中他寫道:印度是一個信奉宗教的國家,印度教徒、穆斯林、錫克教徒以及信奉其他宗教的人各自夸耀他們的宗教,為了維護自己宗教的真理,有時不惜打得頭破血流。這種現象,引起了我極大的厭惡,我常常加以譴責。
尼赫魯透過教派之間的沖突,看到了英國實行的教派政策,“不可避免地阻止印、伊兩教團結,并且挑撥他們互相沖突”。他也敏銳地看到隱藏在教派主義后面的反動勢力,“利用群眾的宗教熱情來達到他們自己的目的”。
基于這種認識,尼赫魯確立了他的非教派主義立場。他反對甘地把宗教帶進政治的做法,并為政治活動中宗教因素的增長而苦惱。在1947年印、巴分治帶來的教派仇殺中,僅旁遮普就有50多萬人被殺,1,200萬人無家可歸。尼赫魯為恢復宗教和平作了很大的努力,他多次表示,只要他任總理一天,印度就決不會成為印度教的國家。
印度建國時,尼赫魯堅持建立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憲法明文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少數教派可在議會中保留一定的席位。但是,剝削制度的存在和長期的教派仇恨,使印度的教派斗爭始終不已,這是尼赫魯所力不能及的。
尼赫魯是印度實行不結盟政策的奠基人。他從印度經濟不發達的現狀和發展經濟的需要出發,制定了這一政策。在他的指導下,印度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而致力于發展同所有國家的友好關系。1954年,尼赫魯同中國周恩來總理共同倡導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指導原則。1955年4月,尼赫魯率領印度代表團出席了在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為會議的成功作出了貢獻。1961年,尼赫魯同南斯拉夫鐵托總統和埃及納賽爾總統共同發起了不結盟運動,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作為一名資產階級政治家,尼赫魯在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方面,不可避免地帶有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和擴張主義的因素。早在1944年,他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曾設想印度要“在印度洋地區,在東南亞一直到中東”發展成“經濟和政治活動的中心”。獨立后,他一方面反對殖民主義,收復了被法國占領的本地治里、開利開爾、馬赫和亞納昂,以及葡萄牙領地果阿;另方面又承襲英國的特權,對不丹、錫金等鄰國保持“宗主權”和從屬關系。在處理印、巴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問題上,印度單方面宣布把克什米爾變為它的一個邦。1962年10月20日,印度軍隊對我邊防部隊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妄圖用武力解決兩國的邊界糾紛,從而挑起了邊界武裝沖突。
1962年以后,尼赫魯的健康狀況開始衰退。1964年5月27日病逝。印度人民深切哀悼這位偉人的逝世。
上一篇:尼布甲尼撒二世
下一篇:巴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