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普·布羅茲·鐵托(Josip Broz Tito,1892—1980),南斯拉夫人民的偉大領袖,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著名活動家,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1892年5月7日,鐵托誕生在克羅地亞庫姆羅維茨村一個農民家庭。父親弗蘭約·普羅茲,是克羅地亞人。母親瑪麗亞,是斯洛文尼亞人。全家九口,耕種10英畝土地,盡管辛勤勞動,省吃儉用,也難以維持生計。
鐵托15歲就外出謀生,起先在西薩克鎮一家菜館當學徒,后來改學鎖匠。18歲時滿師,加入當地五金工人工會。20歲時,鐵托參加克羅地亞社會民主黨。此后他曾到奧地利、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做工,參加過這些國家的罷工運動。
1913年鐵托回到克羅地亞,應征入伍,在奧匈帝國軍隊中服役。他在全軍擊劍比賽中獲得亞軍,被提升為第三十五莫多蘭團中最年輕的士官。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鐵托所在的部隊開赴前線。他在士兵中鼓動反戰,率直地表示:“我從一開始就憎惡這場戰爭?!币虮簧鲜扛婷?,遭受禁閉處分。1915年在喀爾巴阡山地區與俄國軍隊的一次作戰中,鐵托負傷被俘,傷愈后,他被指定為戰俘營領隊,在烏拉爾地區參加修建鐵路的繁重勞動。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勝利后,他開始與布爾什維克接觸,逃離戰俘營,到了彼得格勒。在逃往芬蘭途中,被警察發現,重被送回烏拉爾地區。
十月革命勝利后,鐵托和一些東歐戰俘,在鄂木斯克加入紅軍中的國際縱隊。
1920年9月,鐵托回到離別六年的祖國。母親已經去世。他同父親在一起待了幾天,即到薩格勒布一家制鎖工場重操舊業。以后他又在這里的機器廠、面粉廠和造船廠做工。在薩格勒布市工會一次慶祝十月革命節的大會上,他發表演說,指出只有拿起武器,才能贏得革命的勝利。當時,南斯拉夫社會民主黨已并入南斯拉夫共產黨。1920年10月,鐵托在薩格勒布市支部恢復了黨籍,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不久,南共被政府宣布為非法組織。
1923年,鐵托和從俄國戰俘營一道回來的共產黨員薩比奇一起,與地下黨組織取得了聯系。經過黨組織的考驗,成了黨的積極分子。1924年初,克里熱瓦茨和別路瓦爾地區黨的領導機構改組,他被選入領導班子。1927年,他擔任薩格勒布市五金工會書記和黨委委員。
這年6月,鐵托被捕,關押在離克拉列維察不遠的奧古林監獄。他為抗議當局的迫害和非人的監禁制度,進行了絕食斗爭。在向高級法院上訴期內,鐵托獲得暫時釋放,他乘機逃離,回到薩格勒布市。
1928年2月,鐵托參加薩格勒布市第八次黨代表會議,當選市委書記。他領導該市“五一”節的工人示威游行,為從軍警手中解救一名工人而遭到逮捕,以“不遵守秩序”罪監禁兩周。當年夏天,為反對南斯拉夫政府迫害議會中的反對派,鐵托領導薩格勒布工人舉行了三天大示威,引起當局對他的嚴密監視。
同年8月,鐵托再次被捕。他面對法官的審問,堅定地回答:“我承認我是非法的南斯拉夫共產黨的一名黨員,我承認我曾經宣傳過共產主義?!牵也怀姓J資產階級法庭?!辫F托被判處五年徒刑,先后被關在波格拉瓦監獄和馬里博爾監獄。他組織難友進行學習,使敵人的監獄成為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
1934年3月鐵托出獄,警察當局只準他留居家鄉。他為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便染紅頭發,留起胡須,改名鐵托(以前稱約瑟普·布羅茲),潛回薩格勒布市。據他自己所說,這個名字是隨便起的,在他的家鄉取名鐵托的人相當普遍。
到達薩格勒布市后,鐵托被選為黨的省委委員。當時,南共黨中央委員會設在維也納。省委派鐵托去同黨中央取得聯系。他越境到維也納,向中央詳細匯報國內黨組織的情況,并帶著中央的指示回國。1934年9月,他先后秘密召集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兩個地區的黨代表大會,號召黨員團結工人階級,組織群眾,進行反對獨裁、爭取民主和民族權利的斗爭。在斯洛文尼亞地區的黨代會上,鐵托與卡德爾第一次見面,結為戰友。12月,在盧布爾雅那召開的南共第四次代表大會上,鐵托被選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5年1月,鐵托受南共中央委托去莫斯科。他化名瓦爾特,以巴爾干書記處候補書記身份,參加共產國際的工作。他在日常工作之余,閱讀經濟和哲學著作,研究軍事學;經常去蘇聯西方少數民族共產主義大學和列寧主義學校講授工會問題。
1936年,鐵托任南共中央組織書記。他積極動員和組織志愿部隊,援助西班牙人民反對佛朗哥獨裁政權的斗爭。約有1,500名南斯拉夫志愿人員,其中有560名共產黨員,到達西班牙,參加共和軍。
1937年夏,共產國際撤掉了原南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基奇的職務。鐵托又一次去莫斯科。1938年初他被任命為南共中央臨時總書記,受命改組南共中央領導機構。當季米特洛夫代表共產國際向鐵托交代上述任務時,有解散南斯拉夫共產黨的明顯意向。鐵托認為,問題只產生在上層,基層組織是健康的,他僅接受改組中央機構,拒絕解散南斯拉夫共產黨。
成為黨的主要領導人以后,鐵托“希望黨的領導是強大的、堅定的、革命的”;他認為,這樣的領導“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集體”。他于1938年初從莫斯科回國,領導整黨工作,提出以下指導原則。
第一,黨中央委員會應扎根于本國人民之中,必須從國外遷回國內,“不能消極地等待外國的指示”。
第二,增強黨的團結,消除派系斗爭。黨的注意力應放在領導群眾革命斗爭上,不應浪費在派系斗爭中。
第三,黨的活動經費不能依賴外來的援助,應從本國工農群眾中籌集。
第四,必須在工人、農民和青年中培養和發展黨員。
第五,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
第六,必須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黨的組織。
第七,對犯錯誤的黨員要進行細致的說理教育,堅決廢除侮辱人格的懲罰。
第八,注意對黨員的革命氣節教育,保護絕大多數黨員的生命和黨的整體利益。
第九,宣傳蘇聯,學習蘇聯。
經過整頓,南共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1938年3月,希特勒德國軍隊侵占維也納,威脅南斯拉夫邊境。以鐵托為首的南共中央發表宣言,指出希特勒是“南斯拉夫人民的自由與獨立的敵人”,號召人民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10月德軍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南共中央發表新的宣言,提出黨的基本任務是:“動員和組織南斯拉夫人民,爭取保衛自己的祖國免于侵略,保衛自己的獨立。”宣言呼吁人民推翻與法西斯勾結的南斯拉夫王國政府。
為了準備反侵略戰爭,鐵托領導黨在全國(特別在農村中)建立黨的組織,要求中央委員經常深入群眾之中。他在薩格勒布建立黨的組織中心,組織了由他負責的特別軍事委員會,在軍隊中開展黨的工作。1940年10月在薩格勒布召開了黨的第五次代表會議,鐵托在閉幕式上以必勝的信念致詞。他說:“我們面臨著關鍵性的日子,為最后的斗爭前進。下一次會議我們必須在沒有外國人,沒有資本家的國家里舉行?!?br>
1941年4月6日清晨,希特勒德國對貝爾格萊德狂轟濫炸。接著,德軍從北面,意大利軍隊從西面侵入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王國政府最高統帥部于4月17日簽字投降,挽救民族危亡的重擔落到南共肩上。還在4月10日,鐵托就以南共中央名義向人民發表宣言,指出南斯拉夫人民的斗爭“一定會以勝利而結束”,號召人民“不要沮喪,團結起來”,把反侵略戰爭進行到底。
為了建立一個全國的反侵略中心,鐵托和南共中央從薩格勒布遷往首都貝爾格萊德。6月27日,南共中央成立了南斯拉夫人民游擊司令部,鐵托任總司令。7月4日,南共中央號召舉行全國武裝起義。
在七月起義中,塞爾維亞西部山區以烏日策(今鐵托烏日策)為中心,建立了第一個解放區。9月初,以鐵托為首的南共中央和人民游擊司令部遷來這里,建立了黨領導下的各級人民政權——解放委員會,出版了南共中央機關報《戰斗報》。烏日策作為第一塊解放了的土地,被稱為“烏日策共和國”。9月中旬,德軍以三個師的兵力向塞爾維亞解放區發動進攻,鐵托親自率領戰士投入反圍剿的戰斗。
9月26日,南斯拉夫人民游擊司令部改為人民解放游擊隊最高統帥部。12月21日,創建第一支正規軍——第一無產階級旅。到年底,由正規軍和游擊隊組成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發展到八萬人,92支游擊分遣隊。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鐵托和最高統帥部的成員轉戰各個解放區,指揮了七次大的戰役。戰爭初期,物資奇缺,南共中央曾向蘇聯幾度求援,都未實現。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南共領導的游擊隊兩次印刷介紹中國紅軍長征的書籍,以鼓舞戰士的士氣。鐵托親臨前線,與戰士同甘共苦,共患難,身先士卒,英勇戰斗。1943年6月8日,在蘇捷斯卡戰役①中,鐵托左臂負傷。南斯拉夫人民自豪地說,鐵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在戰場上負過傷的總司令。
1943年11月29日,在亞伊策召開了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②第二次全體會議,授予鐵托以元帥的光榮稱號。他在這次會議上,不顧某些大國的反對,宣布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為南斯拉夫臨時政府。鐵托任主席。
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民族解放戰爭中迅速發展壯大,1944年已發展到80萬人。當年10月20日,它與蘇聯紅軍相配合,解放了貝爾格萊德。鐵托獲“人民英雄”稱號,他檢閱了凱旋的部隊,發表講話:“在戰斗最困難的時刻,……我常常暗自思忖,我們在貝爾格萊德發動起義,我們將在貝爾格萊德勝利地結束這一戰斗!這個偉大的日子現在已經來臨?!?945年5月15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鐵托領導下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11月29日,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鐵托任聯邦政府主席,國防部長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鐵托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解放和國家的獨立,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舉世聞名的英雄。但是,他認為這一切都應歸功于南斯拉夫各族人民?!拔覀兊膭倮⒉皇且粋€民族的,而是南斯拉夫各個民族的勝利;新南斯拉夫不是在談判桌上建立的,而是在我國各個民族經受了四年之久的痛苦和磨難之中締造的。”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鐵托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支援必須同相互尊重主權相一致的原則。1948年春,在二戰期間開始產生的蘇、南矛盾尖銳化。鐵托和卡德爾于4月13日寫信給聯共(布)中央:“我們研究蘇維埃制度并把它作為范例,但是,我們正在我們的國家以略微不同的形式發展社會主義”,“我們打算用最好的形式來實現社會主義”。6月28日,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作了《關于南斯拉夫共產黨情況》的決議,指責南共與參加情報局的各國共產黨處于對立地位。次日,鐵托主持南共中央會議,通過了關于對南共攻擊的答復。南共中央在南斯拉夫報紙上全文公布情報局決議和南共的答復,讓人民作出判斷。
國際上的巨大壓力沒有使南共屈服。鐵托在一次講話中說:“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來證明是非,而不是用空話來粉碎強加在我們身上的不實之詞和誹謗,這不是我們的本色。”在鐵托領導下,南斯拉夫黨和政府根據本國的實際和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解,最先提出對蘇聯經濟“模式”的質疑和批評。鐵托宣布:“我們走自己的道路。”1952年11月,他主持召開了南共第六次代表大會,會上通過了對經濟體制實行改革的“工人自治”的決議。會議決定把南斯拉夫共產黨改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南共聯盟),鐵托當選為總書記。他指出,實行社會主義的工人自治,是“一整套社會經濟和政治關系的體制”,“這一體制體現了勞動者自由和不可剝奪的權利……使得我們的勞動人民能夠全面發展為自由的、富有創造性的人,充分發揮其創造才能”。
1953年,鐵托當選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①總統。他領導南斯拉夫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巨大成就,從1947到1978年,工業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9%,工業產量增長了14倍;包括農業在內的社會產品年平均增長6.2%。在1979年以前的25年中,個人消費品增加了三倍。南斯拉夫成為戰后時期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1963年4月7日,南斯拉夫聯邦國民議會通過“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憲法”,規定鐵托為“終身總統”。
鐵托在國際舞臺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政治活動家。他認為,戰后的國際關系應當“朝著有利于各國人民獨立和平等的方向進行改革”。南斯拉夫一直尋求在復雜的國際關系中保持獨立的可行辦法。1955年的亞非會議給鐵托以啟發,他說:“萬隆會議使我產生了不結盟思想的萌芽。”為了推動不結盟運動,他進行頻繁的外交活動和國事訪問。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參與發起下,在貝爾格萊德召開了第一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會議發表了爭取和平、維護民族獨立,要求撤消外國軍事基地,取消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要求聯合國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權利等宣言。鐵托積極推行不結盟政策,“反對一切形形色色的政治和經濟統治,反對國與國之間和人民與人民之間一切新舊形式的從屬關系”。他在國際事務中起了卓越的作用,有59個國家授予他98枚勛章。
1968年蘇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發生后,鐵托指出,這是“對一個主權國家的獨立的侵犯”。為防止外來勢力的突然襲擊,鐵托號召南斯拉夫人民實行全民防御體制,以實現他的“別人的我們不要,自己的我們也不給”的宗旨。
1969年3月,南共聯盟召開第九次代表大會,鐵托當選為南共聯盟主席。鑒于鐵托的特殊歷史地位,1974年南共聯盟確定他為終身主席。
1970年,鐵托為維護國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團結,確認每個民族都有同等代表參加國家管理,提出了集體總統制的設想。集體總統制由22人組成,加入聯邦的每個共和國三人,兩個自治省各二人,在鐵托逝世后每人輪流任職一年。
鐵托一貫關懷并同情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他為增進中南兩黨、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團結,不顧85歲高齡,于1977年8月至9月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他強調說:“我們要繼續前進,把南、中關系發展下去”。
1979年4月19日,鐵托在慶祝南共聯盟革命斗爭6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總結了南共的歷史及其走過的光輝道路,指出:“在我們經歷的漫長的道路上有過困難,有過停頓,也有過他人為我們設置的障礙,也有過我們自己犯過的錯誤。但是,這條道路,就其本質來說,過去是、現在仍然是正確的和光明的。”
1980年5月4日,鐵托在盧布爾雅那市因病逝世,享年88>歲。
上一篇:野坂參三
下一篇:陶里亞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