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德·圣馬丁(Jose deSan Martin,1778—1850),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杰出領導人之一。他積極參加并領導了阿根廷及南美洲的獨立運動和解放戰爭,幫助鞏固了阿根廷共和國,領導建立了智利共和國,并為秘魯共和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事業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778年2月25日,圣馬丁誕生在烏拉圭河畔的亞佩尤村一個西班牙陸軍軍官家庭。他父親曾任亞佩尤地區的督撫;1786年,奉調回西班牙。圣馬丁跟隨父母到馬德里,進入馬德里貴族學校學習。1789年申請投軍獲準,在西班牙軍隊中一直服役到1811年。他當過步兵,也當過騎兵。他在實戰中努力學習,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由于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影響、對西班牙王室的不滿以及對拉丁美洲的獨立解放運動的關心,他在1808年加入了以解放美洲為宗旨的秘密組織“勞塔羅社”①,誓為美洲的獨立解放、為在美洲實現民主、共和而戰。
1808年3月,拿破侖出兵侵占西班牙,先后廢黜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和費爾南多七世,將他們幽禁在法國,派他自己的哥哥充任西班牙的國王。西班牙人民群情鼎沸,奮起抗敵御侮。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人民乘機起事,掙脫殖民枷鎖。1810年5月25日,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人民起義,推翻了西班牙殖民政權,成立了執政委員會——“愛國洪達”。圣馬丁一面積極投入西班牙人民的抗法斗爭,一面熱切關注著阿根廷和整個拉丁美洲獨立解放運動的發展。1811年他脫離西班牙軍隊,返回祖國阿根廷,于1812年3月9日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政府接待了他,指令他籌建、訓練一支騎兵團。圣馬丁立即行動,招募兵丁,挑選軍官,組編隊伍,加緊訓練。
當時,阿根廷的革命形勢十分危急,在上秘魯(今玻利維亞)作戰的北方軍節節敗退,巴西的葡萄牙軍隊侵占了班達奧連恩塔耳地區①, 西班牙海軍艦只封鎖著拉普拉塔河口,并經常深入內河襲擾沿岸村鎮,搶劫擄掠。革命陣營內部又缺乏組織性紀律性沒有統一的軍事計劃和明確的政治目標。為了“有組織、有計劃地、威嚴而又正義地進行工作”,圣馬丁發起組織了“勞塔羅互濟會”。許多軍事將領、革命黨派領袖、知名人士入了會。在短短的幾個月里,互濟會的影響就遍及全國。1812年10月7日,圣馬丁遵照互濟會的指示,率領騎兵團,會同其他幾支革命軍隊,開進布宜諾斯艾利斯,迫使放棄了“五月革命”②原則、違背了人民意愿的第一屆三人執政委員會下臺,組成了第二屆三人執政委員會。新政府順應民意,堅持革命原則,于1813年1月31日召開全國制憲會議。出席會議的大多是互濟會的成員。會議通過了廢除奴隸買賣、解放奴隸等一系列重要決議。
1813年1月中旬,一支包括11艘武裝船、300余名士兵的西班牙船隊駛入巴拉那河,妄圖沿阿根廷一側騷擾、劫掠。 2月3日,圣馬丁指揮騎兵團,在羅薩里奧城以北的圣洛倫索村伏擊登陸的敵軍,擊退了敵人。敵船倉惶逃走。至此,西班牙艦船再也不敢闖進阿根廷的內河肆行劫掠了,沿岸居民生活得以安定。
圣馬丁回國一年來在政治、軍事諸方面的表現,贏得了阿根廷社會的賞識和信任。1813年10、11月間,北方軍在上秘魯連連敗北,潰不成軍,退至土庫曼城。阿根廷政府遂命圣馬丁前往接管北方軍。他于1813年年底到土庫曼,接任北方軍司令。他在整頓、 訓練軍隊的同時, 認真總結北方軍以往的戰斗經驗和教訓,全面研究當時阿根廷和南美各地的政治、軍事形勢。他確認阿根廷不能只求自身的獨立,只有南美洲都解放了,阿根廷的獨立才有保證;而欲解放南美大陸,則必須首先搗毀西班牙美洲殖民中樞——秘魯總督府。他斷定不能經由上秘魯攻打秘魯,于是設想了一套完整的解放南美洲的戰略方案。他計劃將阿根廷北部和上秘魯交給游擊隊,由他們牽制、打擊敵人;他自己組織一支遠征軍,翻越安第斯山,先解放智利,控制沿海,進而從海上包抄秘魯。為此,圣馬丁托病辭去北方軍司令職務,請求改任與智利隔安第斯山而相鄰的庫約省省長。政府接受了他的請求。他于1814年8月赴庫約省省會門多薩就任新職。
圣馬丁抵門多薩后,立即著手籌備實施自己的遠征計劃。在庫約省各階層廣大群眾的贊助下,他信心百倍,每天親自帶兵操練。他還開辦夜校,親自授教,教育官兵為祖國獨立、為拉丁美洲解放而戰。
1814年,拿破侖在歐洲戰敗。費爾南多七世回西班牙復位。他立即向拉丁美洲增派大批軍隊,鎮壓殖民地人民的獨立解放斗爭。拉丁美洲各地的保王派與之配合,向革命人民猖狂反撲。墨西哥、中美洲、委內瑞拉、新格拉納達(今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智利的獨立運動相繼受挫,西班牙殖民政權復辟。只有阿根廷仍在愛國力量控制之下。阿根廷人民為了團結御敵,于1816年3月24日在土庫曼召開了國民議會。代表們在圣馬丁等人的敦促下,1816年7月9日一致通過決議,正式宣布阿根廷獨立。會議任命胡安·馬丁·普埃雷東為最高執政者。普埃雷東熱情贊同圣馬丁的遠征計劃,將圣馬丁組織起來的軍隊命名為“安第斯山軍”,任命圣馬丁為總司令。
1817年1月中旬,圣馬丁指揮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裝備齊全、戰斗目標明確的正規軍5千5百人,開始攀越安第斯山,向西班牙殖民勢力發起反攻。這是“軍事史上最驚險和光輝的長征之一”。遠征隊伍主要由阿根廷人和以貝爾納多·奧希金斯為首的智利人所組成,在安第斯山上與風雪嚴寒搏斗了兩個星期,翻過了安第斯山,向智利北部和中部挺進。圣馬丁率領主力部隊直插首府圣地亞哥。殖民總督馬科·德爾·龐特糾集1千5百人,在首府盆地北部入口處的查卡布科小山上布陣,迎戰圣馬丁。2月12日,兩軍相遇, 鏖戰數小時, 西班牙軍隊全線崩潰,龐特被擒。圣馬丁和奧希金斯于14日進入圣地亞哥,受到首府人民的熱烈歡迎。在一次市政會上,出席會議的人們決定將智利國家的統治權獻給圣馬丁。但他莊嚴申明,他遠征的目的是“趕走壓迫這片美好土地的暴君”,解放智利人民;他不是“征服者”。人們遂推舉奧希金斯為智利最高執政官。
智利新政權成立后,圣馬丁一面籌建智利海軍,準備遠征秘魯,一面繼續掃蕩智利境內的西班牙軍隊。1818年4月5日,他率軍與西班牙軍隊在首都以南5公里處的邁普平原會戰,激戰6小時,大獲全勝,斃、俘敵人各2千余人。至此,智利局勢趨于穩定。
圣馬丁悉心籌備遠征秘魯。化了兩年的時間,訓練、裝備了一支4千5百人的陸軍和一支擁有23艘戰船及運輸船的艦隊。圣馬丁親任遠征軍總司令兼陸軍司令;任命愿為美洲解放事業效力的英國海軍軍官托馬斯·科克蘭指揮海軍。遠征軍于1820年8月20日在瓦爾帕萊索港登艦啟航,9月8日在利馬以南260公里處的帕拉卡斯灣登陸。全體人員上岸后,圣馬丁向他們訓示:“記住,你們的偉大使命是結束美洲所受的苦難。記住,你們不是來進行征服的,是來解放人民的。秘魯人是我們的兄弟。擁抱他們吧!要象在查卡布科會戰后尊重智利人的權利那樣尊重他們的權利。”圣馬丁重申了“解放人民”、“尊重各地區人民主權”的思想。
當時秘魯駐有2萬3千名西班牙軍隊。圣馬丁分析了敵眾我寡,遠離后方的形勢,決定對利馬圍而不攻,下令海軍封鎖海面,防止敵人從海上獲得援助;同時,指派陸軍分遣隊深入內陸、山區,與起義人民、游擊隊配合,牽制、分散敵人的兵力,切斷外省與首府的聯系。秘魯總督迫于形勢,要求和談。圣馬丁同意。雙方遂派代表在利馬郊外的米拉弗洛雷斯和普恩喬卡先后兩度會晤。圣馬丁力主秘魯獨立,總督堅持殖民制度。和談不成。秘魯總督決定撤出利馬,1821年7月6日率眾向安第斯山區退卻。圣馬丁于12日進入利馬。他隨即召開“賢達會議”。會議公推圣馬丁為新國家元首,冠之以“護國公”稱號。圣馬丁再三推辭不過,最后同意執政至秘魯全境解放。
圣馬丁在利馬立國后,過高地估計了利馬“和平解放”的意義,認為敵人已孤立,喪失了戰斗能力;從而希望利用形勢,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秘魯的獨立、解放問題。在國家政體問題上,他傾向于君主立憲制,認為南美人民尚未具備實行民主、共和的條件;而君主制正“適合他們的知識、受教育水平及其習慣和生活方式”,“最適合他們的社會情況,最能保證新國家和平穩定,避免混亂”。他甚至希圖擁立西班牙王室一成員為秘魯國王,以換取西班牙國王對秘魯獨立的承認和贏得英國及神圣同盟的支持。但圣馬丁的“和平攻勢”及“君主立憲”的主張遭到遠征軍和秘魯愛國者的反對,就連他的多年好友奧希金斯也不同意。秘魯總督、西班牙國王更不接受圣馬丁的獨立要求。他遂改弦易轍,放棄“和平攻勢”,制定出解放秘魯的軍事行動計劃。為了盡快地結束戰爭,他與已解放厄瓜多爾的西蒙·玻利瓦爾取得了聯系。雙方約定在瓜亞基爾會晤,共商解放秘魯大計。
1822年7月25日,圣馬丁乘船駛抵瓜亞基爾;兩次與玻利瓦爾單獨密談;27日晚悄然登舟回秘魯。瓜亞基爾會談具體情況如何?只有兩位當事人知道,別人誰也不清楚。人們只是從圣馬丁與玻利瓦爾后來的通信中,推斷出他們曾討論過徹底解放秘魯的方案和南美洲獨立后建立何種政治制度的問題。圣馬丁曾提出兩支軍隊聯合作戰,由玻利瓦爾任總指揮;玻利瓦爾拒不應承。圣馬丁主張君主制;玻利瓦爾贊成共和制。兩人沒有達成任何協議。圣馬丁的瓜亞基爾之行一無所獲。
圣馬丁離開秘魯期間,利馬市民聚會,聲明反對君主制;宣布驅逐力主君主制的圣馬丁的得力助手蒙特亞古多。圣馬丁回到利馬時,雖然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但他發覺秘魯人反對蒙特亞古多,實際上是反對他自己。為了使玻利瓦爾早日入境,完成秘魯解放大業;為了能讓秘魯人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他毅然決定引退。1822年9月22日,他在秘魯第一屆國民大會上辭去“護國公”職務,將權力移交給國民大會;并于當晚上船離開秘魯,取道智利返回阿根廷。圣馬丁由于不愿卷入國內的政治派別紛爭,不久即離開布宜諾斯艾利斯,前往歐洲,寄居法國。
圣馬丁身居異域,心懷祖國。1829年,他一獲悉阿根廷與巴西交戰,立即回國,以圖報效,行至蒙得維的亞,得知戰事已息,旋又折回法國。他生活在歐洲,熟知當時的英、法政府企圖入侵阿根廷的圖謀。他于1846和1848年兩度在英國報刊上發表文章,揭露某些英國外交官在阿根廷進行殖民活動的事實;又于1850年通
過法國議會議員拉格尼埃爾,在法國議會里指責阿道夫·梯也爾妄圖出兵阿根廷,使之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同時提醒他不要忘記英國1806和1807年兩次入侵阿根廷遭到慘敗的教訓。梯也爾陰謀敗露,被迫打消了侵占阿根廷的念頭。這是圣馬丁最后一次為祖國利益作出的貢獻。
1850年8月17日,圣馬丁在法國布洛涅城病逝。他在遺囑中說:“禁止為我舉行任何形式的葬禮,將我從瞑目之所直接送往墓地,不要送葬;我只希望將我的心安放在布宜諾斯艾利斯。”1878年,阿根廷政府將圣馬丁的遺骸遷回國,安葬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教堂的榮譽墓穴,以此表示阿根廷人民對圣馬丁的尊敬和永遠的懷念。
上一篇:圣西門
下一篇: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