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仁·鮑狄埃(EugenePottier,1816—1887),著名的法國工人詩人、巴黎公社的活動家、《國際歌》歌詞的作者。
1816年10月4日,鮑狄埃誕生在巴黎塞納河畔圣安娜街60號一個一貧如洗的工人家庭里。就是這樣一個出身于貧困工人家庭的人,為無產階級子孫后代留下了一曲共產主義的戰歌——《國際歌》。一個世紀以來,它象燈塔一樣照亮了人們前進的方向。
鮑狄埃的祖父是裁縫;父親是制箱工人;母親是虔誠的教徒;妻子卡洛琳娜·貝蒂是個善良、正直的婦女。
鮑狄埃從小酷愛學習,曾在教會學堂讀過書,后因生活困難不得不中途輟學,到父親經營的小木箱作坊當學徒。16歲那年,鮑狄埃到蒙馬特爾郊區一所小學當學監,照料學生的課后生活,掙的錢只及宿舍女工的一半。二年后去紙店干活,不久返回原來的木箱作坊。后來鮑狄埃去一個朋友的工廠里任會計,并學習繪圖,成為一名出色的印花布繪圖工。
鮑狄埃的啟蒙老師是法國大詩人貝朗瑞。他在1884年5月29日給保爾·拉法格的信中曾說:“我抄了一整部32開本的《貝朗瑞歌謠集》,把它當作荷馬、維吉爾、賀拉斯等人的經典詩篇來熟讀,12歲時就能全部背誦了?!?831年,詩人把16首詩匯編成冊,題名《少年詩神》,其中有8首采用了貝朗瑞歌謠的曲調。詩人回憶說:“那時候,我每晚離開工作臺,走出父親的制箱作坊,去‘飲酒詩社’詠唱我試作的歌謠,其中一首是:
‘噢!崇高的貝朗瑞呀,
快把那詩琴重新拿起!’”
貝朗瑞對鮑狄埃的詩甚為贊賞,譽之為“杰作”。
鮑狄埃生活在斗爭激烈的年代里。1830年7月,巴黎人民武裝起義,經過3天的激戰,推翻了波旁王朝。資產階級擁立路易·菲力浦為國王,史稱“七月王朝”。當時,才14歲的鮑狄埃跟著忿怒的群眾涌上街頭,爬到盧瓦廣場上正在修建的小教堂的腳手架上,高喊:“打倒波旁!”、“自由萬歲!”他的處女作《自由萬歲!》就這樣在戰火的洗禮中誕生了。
1840年,詩人寫了一首題為《該各得其所了》的詩,印出來后在里昂和法國南部產生了頗為驚人的影響。一張反動小報驚呼:“這燃燒的火舌在勞動階級中恣肆地蔓延,致使那些愚迷之輩盲從于一些罪惡的煽動者”。可惜這首詩沒有保留下來。從此,詩人就用“工人鮑狄?!钡墓P名揮筆作詩,猛烈地抨擊舊制度。正如列寧所說:“從1840年起,他就用自己的戰斗歌曲對法國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巨大事件作出反應,喚醒落后的人們的覺悟,號召工人團結一致,鞭笞法國的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政府?!雹?br>
1848年2月,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問世。此時,歐洲大陸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革命,法國首當其沖。二月革命爆發時,資產階級害怕政府的禁令,取消了集會,躲在家里,不敢露面。鮑狄埃和巴黎的工人卻無所畏懼地上街游行示威。24日,他們高呼“打倒路易·菲力浦!”沖進杜伊勒里宮,國王未及整裝就倉皇逃亡英國。起義群眾把國王的寶座扔到廣場上焚燒,七月王朝壽終正寢。
但是,無產階級的勝利果實被資產階級竊取了。6月22日,巴黎工人再次起義,成千上萬義憤填膺的群眾集結在街頭,一夜之間筑起了六百多座街壘。鮑狄埃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差一點犧牲在激烈的巷戰中。26日,起義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
這次起義給鮑狄埃打擊很大,他年紀輕輕的就得了神經衰弱癥和腦溢血等病。以后,病情一再惡化,幾乎癱瘓。
鮑狄埃政治思想的成熟經歷著一個迂回曲折的過程。他15歲時寫的詩《你為什么不滿足》(1831)反映了對菲力浦國王有過短暫的幻想。二月革命勝利后,資產階級作了些虛偽的讓步,鮑狄埃一度輕信了臨時政府的諾言,期望徒有其名的“盧森堡委員會”①“開辟通往進步的道路”;為了幫助共和國解決財政上的困難,鮑狄埃呼吁社會募捐,并主動獻出了父親的遺物——銀杯。六月起義失敗后,鮑狄埃所寫《1848年6月》一詩,筆調低沉,給人以悲觀失望之感。在以后的10年里,鮑狄埃寫了不少抨擊反動帝國的詩歌,但詩中空想社會主義的色彩較為嚴重。鮑狄埃在給拉法格的信中直言不諱地承認:“1848年打開了我的心靈和頭腦。我閱讀了傅立葉的著作。我變成了《狂人辨》這本詩集里的‘狂人’,并用民眾歌謠宣傳傅立葉的思想?!?br>
然而,鮑狄埃并沒有沉溺于感傷和空想之中。1864年9月,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在倫敦成立。馬克思親自起草了《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和《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提出“奪取政權已成為工人階級的偉大使命”②。法國工人代表出席了第一國際成立大會。不久,巴黎等各大城市相繼成立了第一國際法國支部。鮑狄埃此時的政治思想、階級覺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他積極組織五百多名工藝美術工人成立工會,推動這個組織加入了第一國際。鮑狄埃自己也于1870年4月參加了國際工人協會,并當選為該會巴黎聯合會委員。鮑狄埃從此開始擺脫空想社會主義的羈絆,從一個具有自發革命要求、樸素革命思想的工人詩人轉化為自覺的共產主義戰士。
1870年7月,拿破侖三世挑起了普法戰爭。9月1日色當會戰,10萬法國士兵被俘,路易·波拿巴本人也成了俘虜。9月4日,失敗的消息傳到巴黎,怒不可遏的群眾紛紛起義,“帝國像紙房子一樣倒塌了”,資產階級組成臨時“國防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國。鮑狄埃擔任國民自衛軍2團181營4連副連長,為保衛祖國而英勇戰斗。
1871年3月18日,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在戰火中誕生。鮑狄埃任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委員、20區中央委員會委員,簽署了3月26日公社選舉公告。4月16日,鮑狄埃在公社的補選中以3,352票(總數是3,601票)當選為2區公社委員,行使區長職責。4月17日,他當選為藝術家協會執委會委員。 4月21日,當選為公社社會服務委員會委員。鮑狄埃擔任公職后為革命不辭辛勞,積極奔波。群眾稱他是“最熱情的公社委員之一”。4月20日,鮑狄埃在公社委員會上任副主席,同意面包工人關于取消夜班制的決議。5月6日,鮑狄埃堅決支持公社關于“無償發還典當物品的法令”。5月17日,鮑狄埃率人拘捕了維克多亞爾圣母院的反動教士,支持“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的法令,并在2區簽署公告,譴責教會學校。
在震撼世界的“五月流血周”中,鮑狄埃拖著衰弱、殘疾的身體,堅守2區,英勇作戰。2區失陷后,鮑狄埃轉移到11區繼續戰斗。5月27日,一批公社社員寧死不屈,在拉雪茲神父墓地壯烈犧牲。28日,公社的最后一座街壘失陷。巴黎浸沉在血泊之中。鮑狄埃被迫隱藏在一個朋友家里。反動派到處搜捕他。5月30日,凡爾賽報紙造謠說,鮑狄埃已被逮捕并被處死。
鮑狄埃是一位經過戰斗考驗的堅強戰士。公社的失敗激起了他對反動派的無比仇恨。往事一幕幕在他眼前掠過:塞納河上,公社戰士站在行將沉沒的軍艦上,面對著滔滔大河,視死如歸;菲里克斯、恩斯特倆兄弟冒著槍林彈雨奮勇地把軍旗插上街壘時不幸犧牲,做父親的忍住眼淚,帶領全營戰士直撲敵營;須發斑白的老革命家德勒克呂茲在激烈的街壘戰中光榮陣亡;優秀公社領導人瓦爾蘭被俘后英勇就義……這可歌可泣的戰斗場面,這氣壯山河的英勇事跡使鮑狄埃思潮翻滾,熱血沸騰。在公社失敗后的第二天,一曲共產主義的戰歌——《國際歌》終于從詩人的心中迸發出來了。
《國際歌》號召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奴隸起來為真理而斗爭:
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斗爭!
《國際歌》堅信“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在全世界實現:
這是最后的斗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英特納雄耐爾,
就一定要實現。
公社失敗后,第四軍事法庭缺席判處鮑狄埃死刑。1871年7月,鮑狄埃攜帶妻子、兒女經比利時流亡英國。在英國,他繼續揮筆作詩,寫了《難道你一點不知道?》、《白色恐怖》等詩篇,介紹巴黎公社,控訴敵人對公社的鎮壓。1873年,鮑狄埃又輾轉美國,寫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走過的道路》等詩篇,贊頌公社的偉大業績。1880年,法國政府宣布大赦,鮑狄埃結束了9年的流亡生活,返回祖國,加入了1879年在馬克思、恩格斯支持下建立的法國工人黨。
1887年,鮑狄埃的《革命詩歌集》由朋友資助出版,內有經過修改的《國際歌》。同年秋天,拉法格的妻子、馬克思的女兒勞拉來到詩人陋舍,表示要把他的詩歌譯成英文。1888年6月16日,法國工人作曲家狄蓋特將《國際歌》譜上曲子;不久,作曲家在一次集會上親自指揮合唱團演唱《國際歌》,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譜曲的《國際歌》初版印了6,000份,很快被搶購一空;1894年,由北科德里市政府秘書阿爾芒·戈塞林再版。后者不久被杜埃法庭以“唆使士兵倒戈、犯上、謀命”罪判處一年監禁,罰款100法朗。1889年,國際社會主義工人黨代表大會(第二國際)在恩格斯的倡導下于巴黎召開,法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的代表高唱著雄偉壯烈的《國際歌》大步走進會場。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年輕時非常喜歡《國際歌》,曾和弟弟一起在妹妹的鋼琴伴奏下,用法文放聲高唱。1900年12月,列寧在國外創辦《火星報》,援引了《國際歌》4句法文原詞。1902年,俄國人首次把《國際歌》譯成俄文。高爾基的名著《母親》專章描述了五一節示威群眾高唱《國際歌》的場面。1917年,彼得堡的起義者在慷慨激昂的《國際歌》歌聲中奪取了冬宮。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聯一直把《國際歌》作為國歌。
十月革命的炮聲給中國帶來了馬列主義,同時也帶來了《國際歌》。1920年,我國著名文學家鄭振鐸首次將《國際歌》譯成了中文。
現在,《國際歌》被譯成了各種文字,成了全世界不同膚色的民族的戰歌。正如列寧所說:“一個有覺悟的工人,不管他來到哪個國家,不管命運把他拋到哪里,不管他怎樣感到自己是異邦人,言語不通,舉目無親,遠離祖國,——他都可以憑《國際歌》的熟悉的曲調,給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雹?br>
鮑狄埃貧困一生,于1887年11月6日病逝,享年71歲。法國工人黨領袖蓋德親自擔任鮑狄埃遺囑的執行人,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和龍格等人向遺體告別。9日,一萬多人高呼著“公社萬歲!”的口號,在拉雪茲神父墓地為鮑狄埃舉行落葬儀式。
鮑狄埃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革命詩人,共為后代留下了250余首激勵人心、鼓舞斗志的詩歌。尤其是《國際歌》,一個世紀以來一直鼓勵著人們為“英特納雄耐爾一定要實現”而前赴后繼,英勇奮斗。
上一篇:鮑特夫
下一篇:黃花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