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King,1929—1968),當代美國黑人運動的著名領袖,推行非暴力主義理論的基督教牧師。
金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一個浸禮會牧師家庭。他先后在莫爾斯學院、克羅琪爾神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1947年成為一名牧師。1954年在波士頓大學獲神學博士學位。同年任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德克特斯特街浸禮會教堂牧師。
五十年代,阿拉巴馬是美國種族歧視最為猖獗的一個州。黑人每人需交納30美元人頭稅才能獲得選舉權。實際上,這等于剝奪了他們的基本政治權利。坐公共汽車,也在站上樹立柵欄,規定前白人后黑人,分別上車。在這種條件下,金牧師不愿受人鄙視,決然赴任。
在教堂布道時,他以淵博的學識宣講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和伽里略等人的哲理學說。他尤為信仰甘地的非暴力和不合作思想,給教徒放映有關甘地的電影,宣傳以“愛”克敵制勝。他給浸禮會的古贊美曲賦上憧憬未來的新歌詞:“我毫不懷疑,總有一天,我們要勝利”。
1955年,蒙哥馬利城黑人開展以抵制乘坐公共汽車為內容的反種族歧視運動。金積極參加這場斗爭。當年12月1日,黑人女裁縫羅莎·帕克斯夫人因在公共汽車上拒絕給白人讓座,遭到拘捕和解雇。法院以違反隔離法為由判處罰金14美元或監禁14天。這激起黑人群眾對受難同胞的同情和對法院的憤怒。12月5日,5,000名黑人舉行抗議集會,通過抵制乘坐公共汽車的決議,并成立了“蒙哥馬利市政改進協會”來領導斗爭,推選金牧師為該會主席。他就任后,立即向市政當局和汽車公司提出三項要求:一、對黑人乘客要有禮貌;二、先上車先坐,黑人從后面坐起,白人從前面坐起;三、黑人區行駛汽車要雇用黑人司機。這些合理要求遭到汽車公司的無理拒絕。
在黑人群眾斗爭的推動下,金牧師領導的“改進協會”提出在公共汽車上根本取消隔離制度的強硬要求。該市檢察官依據1921年的反勞工法,以陰謀阻撓汽車公司正當營業的罪名,對金牧師和其他黑人領導人提出控告。1956年3月,金牧師出庭受審,列舉事實說明抵制運動是自發的正當行動。法官站在種族歧視的立場上判金牧師有罪,罰款1,000美元。這個非法的判決更激起黑人的憤慨。全市50,000黑人堅持“罷坐”公共汽車。在此期時,金牧師組織了一個擁有200輛車子的互助隊,解決黑人交通困難,鼓舞了黑人的斗爭。同年底,美國最高法院被迫做出“在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即為違反憲法”的判決。市汽車公司被迫取消隔離制度。這場抵制運動堅持了385天,以勝利告終。
1957年,為領導黑人反對種族歧視的運動,金牧師發起成立“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成為該會的首任主席。
1960年初,由于北卡羅來納州斯波羅城一個飲食部,拒絕向四名黑人學生供應咖啡,美國南部各州的20萬黑人到公共場所,以在圖書館“靜讀”、劇院“靜站”等形式,抗議對黑人的種族歧視。金認為靜坐示威是黑人爭取平等權利的有效斗爭方式之一,積極支持這場群眾性的運動。他經常出現在各種靜坐場所,鼓勵黑人學生樹立勝利的信念。
當年10月中旬,亞特蘭大警察當局拘捕了由金牧師率領的51名靜坐示威者。他帶頭拒絕交納保釋金,被投入監獄,不久出獄。同年冬他在洛杉磯一次群眾集會上強調說,黑人應該把斗爭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其成為自覺的行動。
1962年,金在佐治亞州的奧爾巴尼市,發動以示威游行和祈禱大會的方式反對種族歧視的運動(稱奧爾巴尼運動)。他親自參加黑人群眾的示威游行,在祈禱大會上發表演講,指出種族隔離制度是違背美國憲法精神的。這場運動雖未取得勝利,但加速了黑人群眾的覺醒。
1964年,阿拉巴馬州伯明翰市的黑人又燃燒起新的斗爭烈火。該市有24萬黑人,占全市人口的40%。除公共交通外,各方面都對黑人實行種族隔離。金稱伯明翰市為“美國種族隔離最徹底的城市”。他決心用正義的力量摧毀人為的種族不平等制度。
4月初,在金牧師組織下,該城黑人提出如下要求:取消在餐廳、學校、公共場所以及招雇職工和工資待遇等方面的歧視,成立黑白混合委員會以解決種族歧視問題。在這同時,他組織了黑人的靜坐示威和抗議游行。市政當局進行鎮壓,逮捕了400多名黑人。隨后,他派遣一批批黑人到白人教堂作禮拜。白人種族主義分子唆使白人基督教徒不讓黑人進教堂。他又決定在5月耶穌受難日舉行抗議游行。斗爭持續一個星期,同樣遭到反動當局的鎮壓,先后有兩千人被捕。黑人群眾毫不示弱,馬上組織向市監獄進軍,要求釋放被捕的黑人同胞。
美國政府感到只靠鎮壓無法撲滅黑人斗爭的火焰。司法部長派出代表誘使金等黑人領導人同當地白人種族主義分子舉行談判。當金牧師宣布在談判期間暫停游行24小時時,市政當局以組織未經批準的示威為借口,將金等20多位黑人領袖逮捕。他被判處180天監禁和100美元罰金。這一舉動激怒了廣大黑人群眾。他們決定舉行更大規模示威。全國各地黑人聲援伯明翰黑人斗爭,從首都華盛頓到一些黑人聚居的城市,爆發了40多次示威。
在這種形勢下,伯明翰市白人種族主義者被迫做出讓步:同意鬧市區的商店向黑人開放;向黑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成立黑白混合委員會以消除各種公共設施中的種族隔離。金牧師作為運動的主要領導人起了重要作用,從此,他成為美國黑人運動的著名領袖。
1964年8月28日,10個黑人組織在華盛頓舉行有25萬人參加的爭取就業、爭取自由的“自由進軍”。來自全國50個州的黑人代表參加了這一運動。在林肯紀念堂前,被譽為“黑人之音”的金向示威群眾發表著名的“夢想”演說。他以美國憲法和“解放宣言”為依據,抨擊政府當局對待黑人的不公平待遇,號召廣大黑人立即投入爭取自由的斗爭。他指出,只要種族歧視的鎖鏈和種族隔離的手銬照舊摧殘著近兩千萬黑人,美國社會就不會有安寧,動亂將繼續動搖著國家的基礎。他期望在美國土地上實現“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他說:“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州的紅色小山上,過去的奴隸同奴隸的子孫同坐在友愛的桌前;我夢想有一天就連非正義充斥其間的密西西比州,也會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1964年,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金。諾貝爾獎金委員會稱贊他在美國提倡非暴力運動,表彰他為和平進行的奮斗,是“為世界有色人民樹立了一個榜樣”。
阿拉巴馬州達拉斯縣縣城賽爾馬是一個只有29,000人的小鎮,其中黑人15,000多人。取得選民資格的,白人占99%,黑人僅占1%。1965年,這里的黑人掀起爭取選舉權的斗爭。金領導該鎮的黑人進行選民登記,以便向全國作出和平取得選舉權利的示范。他舉行記者招待會,揭露美國南部500萬黑人選民中,有300萬人沒有進行選民登記。他宣布要發動一次從賽爾馬鎮開始的全面登記選民的活動。
這年1月中旬,他帶領第一批黑人住進賽爾馬過去只供白人使用的艾伯特旅社,表達他對這項活動的支持。 3月初,為了抗議白人種族主義分子對黑人的迫害,賽爾馬3,000多黑人準備進行行程80公里的向蒙哥馬利市“進軍”。金牧師聽到這個消息,立即中斷在亞特蘭大的布道趕回賽爾馬,宣布領導這次進軍。他號召黑人和白人中的同情者都來參加。由于軍警鎮壓,進軍中途夭折。月末,在全國20多個城市的黑人的支持下,賽爾馬的萬名黑人和白人同情者再次舉行進軍。美國政府不敢公開進行鎮壓,而派陸空武裝力量加以監視。金牧師走在進軍隊伍前列。到達蒙哥馬利市后,他在首府廣場向30,000群眾發表演說,提出黑人自己管理政府的要求。
白人統治者擔心黑人運動繼續高漲。約翰遜總統被迫向國會提出一個所謂“1965年選民登記法”①。這時金牧師在美國黑人中享有了很高的聲望。民意測驗表明,有40%的黑人支持他的非暴力觀點。 7月,金牧師在伯明翰召開的南方基督教領袖會議上,建議黑人組織、工會、宗教團體、學院中的自由主義人士成立新的“大聯盟”,以實現黑人在法律上已贏得的勝利,敦促盡快實施“1965年選民登記法”。
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隨著美國侵越戰爭不斷升級,國內引起動蕩。罷工、逃避服兵役等事件接連發生。它促進了黑人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使不少人懂得,美國壟斷資本是黑人勞動者和白人無產者的共同敵人。金對這一點也有較明確的認識。他對罷工群眾的講話中指出,對黑人進行剝削的制度也同樣剝削白人,資本家在有意識制造黑人同白人的對立,以利于他們同時剝削黑人和白人。他強烈譴責政府的侵越戰爭,把美軍在越南的罪行比之為當年納粹分子在歐洲集中營的暴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一段時間里,美國成了帝國主義營壘中的“霸主”,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政局也較穩定,采用暴力解決國內種族壓迫的條件尚不成熟。從美國黑人運動發展的水平而言,金鼓吹的非暴力論作為一種斗爭方式,是符合當時黑人斗爭需要的。
金牧師主張,黑人若要爭得自己的自由和平等權利,就要反對黑人運動中的漸進主義和坐等自由,即必須突破局限在法院里的訴訟斗爭,進行群眾性的直接行動。他提出“黑人應爭得全部自由,不然就沒有自由”。號召黑人群眾“利用一切已有的群眾運動形式,并且創造新的形式,決心不讓敵人休息,這是打開走向自由之門的社會杠桿”,進而促成舊秩序的崩潰。金牧師的這些主張對喚起黑人群眾的政治覺悟,動員他們參加政治斗爭,具有積極的作用。從五十至六十年代,他領導的一系列群眾性示威活動,揭露和打擊了美國種族主義勢力,改善了黑人、特別是南部黑人的社會地位。
1965年的賽爾馬進軍以后,“以暴力對付暴力”的思想被更多的黑人所接受,以至一些青年黑人領袖發出“立即獲得自由”的誓言。金牧師對黑人采取暴力斗爭的做法表示異議。1966年,他領導錫塞羅的黑人,要求實行住房開放的示威,被一個白人種族主義分子用投石擊中,他即宣布取消這次集會游行。 6月,黑人學生詹姆斯·梅雷狄斯為開展密西西比州黑人選民登記活動遭到槍擊,憤怒的青年黑人領袖表示,應從統治者手中奪取與白人平等的權利。金牧師不贊同這種“過激”言論。10月,當一些溫和的黑人領袖提出由街頭示威轉向與當局談判時,金牧師表示支持。
1967年,隨著美國在越南戰場上的慘敗,國內矛盾更加激化,許多大城市爆發了抗暴斗爭。青年黑人領袖提出“非暴力抵抗已一去不復返”的口號,并醞釀建立一支黑人民兵,以暴力手段求得解放。金牧師為此感到苦悶徬徨,但他并沒有放棄改善黑人社會地位的斗爭。美國統治集團乘機采取籠絡手段,試圖讓他參加總統競選,以分化黑人運動。
美國統治集團始終注意金的活動。由于他深孚眾望,他所發動的黑人運動雖然大多是在統治階級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畢竟頗具影響,統治者在表面上只得采取暫時容忍的態度;暗地里,卻在尋找機會,準備對他下毒手。
1968年3月下旬,田納西州孟菲斯城1,000名清潔工人(90%是黑人),要求加薪和承認他們建立工會的權利,堅持罷工七周。金聞訊后趕到孟菲斯。 3月底,他率領6,000多名黑人舉行示威游行。地方當局派出軍警襲擊。黑人群眾展開英勇搏斗。金牧師擔心事態擴大,要求示威者回到教堂去。黑人群眾未予理睬,繼續戰斗到深夜。黑人被軍警打傷和逮捕數百名,被殺害一名。慘案發生后,金牧師要求政府通過談判來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美國統治集團決定殺害金牧師,以遏制黑人運動的發展。4月4日晚飯前,一個白人種族主義分子,乘金牧師在住所旁和幾個同事談話時,從街對面的一幢公寓里向他開槍射擊。金中彈犧牲,年僅39歲。
在黑人的圣歌和教堂鐘聲中,金的遺體被送往墓地。有50,000人參加了送葬儀式。他的墓誌銘是一首古老的奴隸贊歌:
到底解放了,到底解放了。
感謝上帝,我到底獲得了解放。
金的著作有:《闊步走向自由》(1958)、《我們為何不能再等待》(1964)等。
上一篇:金玉均
下一篇:霍爾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