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奧古斯特·布朗基 (Louis AugusteBlanqui,1805—1881),法國早期工人運動的重要活動家,空想共產主義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說過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一個革命者的天職,就是不斷地斗爭,不顧一切地斗爭,一直斗爭到死為止。”布朗基正是這樣一個堅定的革命者。他先后經歷過三次革命(1830年革命、1848年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曾兩次被判處死刑(后均改為無期徒刑),一生中有37年在監獄中度過。馬克思、恩格斯稱他為“法國無產階級政黨的頭腦和心臟”、“革命共產主義的高尚的蒙難者”。列寧也稱他是“無可懷疑的革命家和社會主義的熱烈擁護者”。但是,布朗基的依靠少數人搞密謀暴動的理論和策略卻是錯誤的,曾經受到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嚴厲批評。
1805年2月1日,布朗基出生在尼斯附近的一個小城鎮里。父親參加過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母親對兒子很有影響,一生支持兒子的革命活動,曾以60歲和75歲的高齡兩次冒風險為布朗基籌劃越獄事宜。
1824年,19歲的布朗基以優異的成績在巴黎的一所中學畢業。次年,考入巴黎大學攻讀法律和醫學。兩年后,革命風暴使他中斷了學業。1827年,布朗基積極參加了巴黎工人和大學生反對國王查理十世的街壘戰。他英勇戰斗,三次受傷,經歷了最初的戰斗洗禮。這次起義失敗之后,布朗基傷愈就到國外旅行。
1829年8月,布朗基回到巴黎,在圣西門主義者彼埃爾·勒魯主辦的《地球》報當速記員,開始接觸圣西門和傅立葉的著作,對其中批判資本主義的部分最為注意,但卻不贊同這些空想家關于通過和平途徑達到未來理想社會的主張。
對布朗基一生的思想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是巴貝夫的空想共產主義。他閱讀了巴貝夫的好友邦納羅蒂寫的《為平等而密謀》一書,并結識了作者。巴貝夫及其追隨者認為,只有通過暴力才能消滅私有財產制,建立人人平等的社會;歷史就是貴族和平民、富人和窮人之間的斗爭;1789—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沒有改變社會上貧富懸殊的狀況,必須進行一次新的革命;而要推翻現存政治制度,革命者就必須建立嚴密的組織,執行嚴格的紀律。這些思想成了布朗基終生恪守并為之奮斗的堅強信念。
1830年爆發了七月革命,復辟的波旁王朝終于被人民群眾所推翻。當起義群眾剛剛拿起武器的時候,布朗基便離開了《地球》報,毅然投身于街壘戰。他對人說:“至于我,我要拿起槍來,戴上三色帽徽?!弊鳛榻謮緫鸬膮⒓诱?,布朗基能深切地理解法國工人和其他勞動人民對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憲制七月王朝的失望心情。他認定革命并未結束,需要有一批不畏艱險的人把它繼續下去。為此目的,布朗基加入了七月革命后出現的許多秘密社團中最早的一個——“人民之友”社,后來成為該社的左翼領導人之一。
“人民之友”社的成員很復雜,以布朗基等人為首的左翼,由于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狀況的《人民之友社告人民書》等通俗性小冊子,影響越來越大。1831年,布朗基在一次演說中說:“我們不能讓七月革命變成一個騙局。帝制時期留下來的建筑必須全部加以摧毀。”七月王朝對“人民之友”社的活動感到不安,于是在1832年1月制造借口逮捕了布朗基等15人。這就是所謂的“15人案件”。在法庭上,當法官問到布朗基的職業時,他驕傲地回答說:“無產者”。這個回答使全庭為之震動。布朗基因此以“危害社會治安罪”被判處一年徒刑。
出獄后,布朗基在宣傳推翻七月王朝的同時,致力于組織秘密團體。按照他的想法,這種秘密團體必須有嚴格的組織紀律,其重要任務是制造武器彈藥準備起義。1835年,在布朗基的積極參與下成立了“家族社”。次年3月由于有人告密,組織被破壞,布朗基等人被逮捕,并被判處兩年監禁。1837年,布朗基逢大赦獲釋。同年,布朗基又建立了一個新的秘密團體:“四季社”。參加“四季社”的主要是工人。這個組織十分嚴密,入社的人不僅要經過審查,而且還要逐個舉行宣誓授刀儀式。授刀是表示宣誓人如對組織不忠誠就將受到被殺死的懲罰。里昂等工業城市也有“四季社”的成員。布朗基、巴爾貝斯和貝爾納三人組成了“四季社”的秘密領導核心。他們決定在1839年5月12日起義。因為當時法國政局動蕩。內閣總理辭職后,新閣尚未組成,下議院也被解散。而12日這天巴黎預定要舉行賽馬。布朗基等人認為這是一個好時機。那天,500多名“四季社”社員攻占了市政廳,但由于缺乏群眾的了解和支持,在同國王路易·菲力浦派來的軍隊激戰之后不得不退往圣馬丁街,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同年10月14日,布朗基在逃往瑞士途中不幸被捕,被判處死刑,后改為無期徒刑。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才把他從監獄中解救出來。
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但革命后成立的臨時政府主要由右翼資產階級共和派組成,它日益明顯地暴露出敵視無產階級的面目。
2月25日,布朗基回到巴黎,當天晚上就參加了一次討論如何對待臨時政府的政治集會。大多數發言人主張立即采取行動推翻臨時政府。但布朗基卻冷靜地分析了形勢,說明這樣做為時尚早,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運用人民在二月革命中所奪得的民主權利來組織革命隊伍,通過俱樂部的活動來爭取群眾;左翼共和派和工人團體應該不斷向臨時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它切實保障并擴大人民的民主權利。就在這天晚上,布朗基組織了“中央共和社”俱樂部,其后即以它為據點進行活動,著重宣傳延期舉行制憲議會選舉的思想。因為布朗基以他多年的政治經驗敏銳地覺察到,資產階級急于進行選舉,是想乘人民還缺乏組織的時候,通過選舉篡奪全部政權。一旦目的達到,法國人民又將陷于無權的地位。
但到4月23日,還是舉行了制憲議會的選舉。新政府里連一個工人代表都沒有。緊接著,頒布了禁止集會請愿的法令,否決了巴黎工人提出的設立勞動部的要求。為了抗議新政府的對內對外政策,5月15日巴黎許多革命俱樂部的群眾沖進了制憲議會,要求實行社會改革,要求支援波蘭起義,而布朗基并不是這次示威運動的倡導者,他甚至試圖阻止他的俱樂部成員參加進去。他分析了力量對比,認為這次示威很有可能失敗,給革命人民帶來損失。馬克思、恩格斯高度評價布朗基在1848年革命中的政治活動,認為他代表了當時法國最革命的力量。馬克思寫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在談到5月15日事件時和布朗基持同樣的見解。5月15日示威被驅散后,新政府逮捕了許多這次示威的領導人,革命的力量受到削弱。布朗基也于5月26日被捕,致使他不能參加一個月后爆發的巴黎六月工人起義。
1849年4月,布朗基被判處10年徒刑。他先后被監禁在三、四個監獄里。每到一處,他都組織難友起來斗爭,也策劃過越獄。1851年2月,布朗基在獄中寫了一篇題為《人民要警惕》的獻詞,寄給在倫敦的法國流亡者,作為對二月革命三周年的紀念。獻詞痛斥了路易·勃朗等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在1848年革命中出賣工人利益的叛徒行徑。馬克思、恩格斯很重視這篇獻詞,認為它總結了前一階段法國的階級斗爭,把它譯成了德文和英文,并為它加上了前言。馬克思恩格斯所領導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和布朗基的追隨者建立了經常的聯系。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還很關心布朗基在獄中的斗爭,通過各種渠道予以支持。
布朗基幾次策劃越獄,都沒有成功。直到1859年8月才因大赦而獲釋。出獄后,他奔走于巴黎、倫敦之間,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反動的路易·波拿巴政府害怕布朗基再次組織暴動,竟然在毫無罪證的情況下于1861年6月又判了他四年徒刑,把他投入監獄。這個蠻橫無理的判決引起了法國和歐洲進步輿論的抗議。
1865年,當布朗基刑期已滿而政府又無意釋放他時,他從監獄醫院逃走了。越過國境后,布朗基通過報紙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揭露了路易·波拿巴政府司法部門的專橫和黑暗。
在布魯塞爾流亡期間,布朗基寫了許多文章,論及武裝起義的戰術,也談到了革命勝利后少數人專政的問題。另一方面,他通過各種渠道同國內的革命力量聯系,建立一個政治派別。布朗基派最終形成于第二帝國末年,最初的成員大多是年青的大學生和知識分子,后來逐漸在工人中有了相當的影響。到普法戰爭爆發前,布朗基派已擁有2,500名成員,成為反對第二帝國斗爭中不容忽視的一支力量。
普法戰爭爆發后,路易·波拿巴的統治愈加不穩。法國工人和小資產者對這場王朝戰爭尤其不滿。布朗基派認為這是推翻第二帝國的好時機。1870年8月12日,布朗基秘密回到巴黎。兩天后就發動了進攻拉·維萊特消防隊兵營的暴動,企圖從那里奪得武器后去占領市政廳。但這次暴動又沒有成功。
9月2日,連同10萬法軍被圍困在色當要塞的路易·波拿巴向普魯士投降。消息傳到巴黎,群情激憤。第二帝國的喪鐘終于敲響了。9月4日,帝國被推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由國防政府”執掌政權。
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三天,布朗基就創辦了《祖國在危急中》報,又建立了同名的俱樂部。起初,他也同法國大多數革命者一樣,對剛建立的共和國抱有幻想,沒有認清“國防政府”的反動本質,因而號召人民有條件地去支持它。但半月以后,布朗基就在《祖國在危急中》發表揭露“國防政府”的時評,憤怒地指出:“臨時政府不過是帝國的拙劣的翻板”,“臨時政府害怕革命勝過害怕普魯士,戒備巴黎勝過戒備威廉。它無時無事不對人民表示懷疑和敵對”。
10月27日,巴贊元帥率17萬法軍在麥茨投降。成立了一個多月的“國防政府”的賣國實質已為愈來愈多的法國人所認識。10月31日,布朗基派發動了旨在推翻“國防政府”,建立公社的起義。布朗基和弗路朗斯先后隨起義的國民自衛軍營隊進入市政廳,并被推舉為臨時權力機構的成員。但起義隊伍由于缺乏統一領導,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較量,市政廳又重新落到政府軍的手中。第二天,“國防政府”逮捕了弗路朗斯。布朗基則被缺席判處死刑,他不得不再度藏匿起來。
次年1月22日,巴黎人民又一次起義,遭到了“國防政府”的鎮壓。2月12日,布朗基心情沉重地離開了巴黎,臨走前發表了《最后一言》,總結了他在《祖國在危急中》報闡述過的思想,控訴了政府的叛賣行徑。不久,布朗基病倒在南方的侄女家。3月17日——巴黎公社革命爆發的前一天,布朗基被梯也爾政府逮捕。
3月18日,巴黎公社革命獲得了勝利。布朗基雖然未能參加革命,而且仍在關押之中,但巴黎人民對這位堅強的革命家表示了極大的尊敬。3月26日選舉公社委員時,巴黎市內20個區無一例外地推舉布朗基為候選人。28日,公社正式成立,布朗基在第十八、第二十兩個工人區同時當選為公社委員。在公社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上,他又被提名為名譽主席。巴黎各革命俱樂部紛紛集會,要求立即釋放他。巴黎公社正式向梯也爾政府提出,用被公社俘虜的巴黎大主教達爾布阿和其他73名重要人質交換布朗基一人。談判延續了一個多月,終未成功。因為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梯也爾知道,“放走布朗基就是給公社一個首腦”。梯也爾自己也承認:“把布朗基還給起義者無異于派整整一個軍團去幫助叛亂者?!闭勁惺『螅缛該艹?萬法朗作為幫助布朗基越獄之用,但計劃沒有成功。
巴黎公社雖然只存在了72天,然而,布朗基派和公社里的其他派別一起,為公社事業所作出的貢獻,卻永留人間。
巴黎公社失敗后,凡爾賽第四軍事法庭對布朗基進行審訊,罪名是參加了10月31日的起義和對公社應負“道義”上的責任。1872年2月,布朗基被判處流放。由于醫務委員會認為他的身體經不起長途跋涉,改為終身監禁。布朗基被關入潮濕、黑暗的單人囚房。1879年4月的議會選舉中,波爾多市把布朗基選為議會議員。雖然這次選舉被當局宣告無效,但第三共和國政府迫于全國范圍內要求釋放布朗基的廣泛運動,不得不于1879年6月10日赦免了他。從1871年3月入獄算起,布朗基這次坐牢時間竟延續8年零3個月之久。出獄后,布朗基回到巴黎,這位74歲的革命老人,不顧年邁體弱,仍然走遍全國,在公眾集會上發表演說,呼吁釋放公社戰士。1880年11月,他主編出版了《不要上帝,不要老爺》報,宣傳工人階級的解放。
1880年12月27日,布朗基出席了巴黎的一次工人集會,在會上發表了他最后一次的演說。他熱情洋溢地歌頌了象征著工人階級事業的紅旗,反對象征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三色旗。會后深夜回家,突患中風,終于在1881年1月1日與世長辭。布朗基逝世的消息震動了法國。1月5日,有近20萬人為他送葬。其中有不少大赦歸來的公社戰士和歐洲知名的革命者。
綜觀布朗基的一生,他那百折不回的堅強意志和為革命事業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將永遠為人民所敬仰。然而,布朗基雖然自以為信仰共產主義,卻既不能從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去看待國家,又不能科學地去認識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他所主張建立的革命專政不是無產階級專政,而是少數“優秀分子”的專政。他所實行的密謀策略更是不可取的。因而,布朗基只能是一個空想共產主義者。
上一篇:布拉戈耶夫
下一篇:布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