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山東的陳毅也參加了唱和
毛澤東和陳毅都是井岡山時期的工農紅軍主要領導人。
陳毅元帥
陳毅是四川樂至人,生于1901年,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擔任政治工作,后參加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后,毛澤東于1927年10月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挺進井岡山,并且在那里站穩了腳跟,開始建立革命根據地。1928年4月24日前后,陳毅和朱德一起,率領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起義的紅軍也到達井岡山地區,同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兩支軍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后來又改稱紅軍第四軍,陳毅當時任團黨代表。毛澤東和陳毅的詩情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毛澤東與陳毅
毛澤東和陳毅的詩詞有很多共同的特點,他們的很多詩句都是艱苦革命和斗爭生涯的真實寫照,是革命者樂觀精神的一種反映,是革命浪漫主義和革命現實主義的偉大結晶,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光輝史詩。在井岡山的艱苦環境里,真正能讀懂詩詞的人并沒有幾個。因此,毛澤東每有新詩,第一個讀者常常是陳毅。
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兩省敵軍各一部,乘紅四軍主力還在贛西南欲歸未歸之際,向井岡山進犯。紅軍以不足一營的兵力憑借黃洋界天險奮勇抵抗,激戰一天,擊退敵軍。戰后,毛澤東興奮地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然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這是毛澤東第一篇以戰爭為題材的詞作,這首詞的第一個讀者就是陳毅。
1929年,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紅四軍在福建省建立閩西革命根據地。之后,毛澤東于12月底在上杭縣古田村主持召開了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與此同時,蔣介石組織了江西、福建、廣東的反動武裝實行“三省會剿”,向閩西革命根據地逐步進逼。當福建敵軍先頭部隊進抵距離古田村僅有三十里的小池時,紅四軍于1930年1月上旬向敵后轉移。朱德率領紅四軍一、三、四縱隊先出發,挺進江西;毛澤東率領第二縱隊掩護主力部隊轉移。然后,向北經福建連城、清流、歸化(今明溪)、寧化等縣,西越武夷山與紅四軍主力會合,使敵人的“三省會剿”宣告徹底失敗。轉移途中,毛澤東詩意盎然,賦《如夢令·元旦》一首。這首詩的第一讀者不是別人,也是陳毅。而且,毛澤東揮動他生花的妙筆,為陳毅寫下了自己的作品。
陳毅把毛澤東當時書贈的詩詞手稿曾經珍藏了多年。紅軍長征后,因為陳毅在南方堅持了三年游擊戰,游擊戰的艱苦環境,顛沛流離的生活條件,使毛澤東手書的詩稿十分可惜地散失了。
毛澤東將自己的詞作贈送給陳毅,同時,毛澤東也常常索要陳毅的詩稿拿來欣賞,并親自為陳毅的詩作提出修改的建議,甚至親自動筆斧正陳毅的詩作。
1929年5月下旬,毛澤東率領紅軍第二次入閩,不幾天便很順利地攻下汀州、龍巖。陳毅為此寫了一首小詩,題為“反攻下汀州龍巖”:
閩贛路千里,春花笑吐紅。
敗軍氣猶壯,一鼓下汀龍。
毛澤東在陳毅的筆記本上發現了這首詩,陳毅借機請毛澤東斧正。毛澤東略微沉吟了片刻,拿起鉛筆,在“敗”字上畫上了一個大圓圈。后來,陳毅根據毛澤東的圈改意見,將“敗軍氣猶壯”改為“鐵軍真是鐵”,充分反映了我軍將士堅強如鋼的頑強意志。
1957年,毛澤東收集自己的十八首舊體詩詞交由《詩刊》創刊號發表,并且第一次以書信的形式公開表示了對詩歌創作的原則性意見:“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當時正在廣州養病的陳毅在《詩刊》上看到了毛澤東的這封信,積極響應毛澤東的倡議,陸續收集20年前的舊作《贛南游擊詞》、《贈同志》等加以整理,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上。在廣州休養了三個月后,陳毅回到北京的當天晚上,他不顧旅途的勞累,一見到家人,沒有講別的,滔滔不絕地談起毛澤東新近發表的十八首詩詞來。
1966年的秋日,毛澤東和周恩來、陳毅等人一起來到香山雙清別墅的涼亭上,縱眺香山秀色。此時的香山正是楓葉紅透的季節,滿山的紅葉仿佛天邊的晚霞在燃燒,絢麗耀眼。
毛澤東一手扶腰,一手指著欲燃的山色說:“董老有詩:‘身閑久未到西山,辜負秋林萬葉丹。羨與眾人同樂去,不登絕也心寬。’我們今天就是眾人同樂啊。”
陳毅乘機說:“主席,良辰美景,不來他一首,怕是要辜負這大好時光喲!”
毛澤東笑著說:“要得,要得。”接著,故意沉吟了一下,便朗聲誦道:
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
革命亦如此,斗爭見英雄。
陳毅一聽毛澤東吟誦的是自己的詩,慌忙攔住說:“取笑了,取笑了,還是您來一首吧。”
毛澤東擺擺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陳毅有詩在上頭。”
周恩來一聽,知道是借用李白不在黃鶴樓題詩的典故,禁不住笑了起來,其他人也都笑了。
上一篇:《身在國民黨心在共產黨的秘密人物》毛澤東詩詞故事
下一篇:《鄰笛山陽》毛澤東詩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