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話中的集句詩文獻
詩話是宋代出現的一種詩文評論著作,最早作品是歐陽修的《六一詩話》。開創宋代集句詩的石延年是歐陽修的好朋友,歐陽修在詩文中多次提到石延年,卻沒有在《六一詩話》中論及他的集句詩。雖然《六一詩話》中沒有關于集句詩的內容,但其后眾多的詩話作品卻逐漸將集句詩納入到自己的談論范圍之中。如《詩話總龜》里關于集句詩的記載有4條,《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五的最后7條都是關于集句詩的內容。由于詩話本身具有零散、隨意的特點,所以其中與集句詩相關的內容也是多方面的。現選擇幾個突出的方面略加分析。
1.保存了一些集句詩作品和斷句。早期的集句詩往往不入詩人的別集,于是詩話就成了記錄集句詩作品的重要載體。如今所能見到的石延年、胡歸仁、司馬光、蔡肇等人的集句詩,都是通過詩話作品保存下來的。即使到了后世,詩話這方面的作用仍很突出。這里舉兩個明代的例子。楊慎《升庵詩話》卷十二“集句”條載:
亡友安公石,嘉州人,妙于集句。以“鱸魚正美不歸去”對“瘦馬獨吟真可哀”,又“請君酌我一斗酒,與爾同消萬古愁”,又“梁間燕子聞長嘆(李義山句),樓上花枝笑獨眠(劉長卿)”,“水國蓮花府(韓翃),云帆楓樹林(杜工部)”。又《集杜句吊葉叔晦》,讀者為之泣下。其詩云:“臨江把臂難再得,便與先生成永訣。文章曹植波瀾闊,死為星辰亦不滅。老去新詩誰與傳,男兒性命絕可憐。出門轉盼已陳跡,妻子山中哭向天。中夜起坐萬感集,人生有情淚沾臆。鳳凰麒麟安在哉,石田茅屋荒蒼苔。君不見空墻日色晚,悲風為我從天來。”
這里不僅記錄了安磐的一首完整的集杜詩,而且記錄了他的4個集句斷句。這樣的例子很多,比較而言,清代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中對明代詩人集句斷句的列舉,數量眾多,篇幅很長,世所罕見。因很少受到研究者關注,故轉錄于此:
自蕡以下,世所稱南園五先生也,仲衍才調,杰出四人。五古遠師漢、魏,近體亦不失唐音。歌行尤琳瑯可誦,微嫌繁縟耳。集句亦工,若“秋水為神玉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繞籬野菜飛黃蝶,糝徑楊花鋪白氈”,“去日漸多來日少,別時容易見時難”,“三湘愁鬢逢秋色,半壁殘燈照病容”,“野草怕霜霜怕日,月光如水水如天”,“鶴群長繞三珠樹,花氣渾如百和香”,可稱巧合。
繼之者,如“桂嶺瘴來云似墨,蜀江風澹水如羅”,“風塵荏苒音書絕,人物蕭條市井空”,“歸目并隨回雁盡,離魂潛逐杜鵑飛”,“長疑好事皆虛事,道是無情卻有情”,“綠水青山雖似舊,紅顏白發遞相催”,此廬陵李楨昌祺所集也。
如“眼前好惡那能定,夢里輸贏總不真”,“東澗水流西澗水,錦江春似曲江春”,“云收雨散知何處,燕語鶯啼亦可傷”,“千里關山千里夢,一番風雨一番啼”,“慘慘凄凄仍滴滴,霏霏拂拂又迢迢”,此瓊州丘浚仲深所集也。
如“文章宇宙千年事,江漢風流萬古情”,“老去詩篇渾漫與,晚來幽獨轉傷神”,“欲知世掌絲綸美,肯信吾兼吏隱名”,“縱飲欲謀良夜醉,殊方又喜故人來”,“乘舟取醉非難事,送客逢春可自由”,“登第往年同座主,抱琴何處覓知音”,“疏檐看織蟏蛸網,遠信閑封豆蔲花”,“四海交游更聚散,十年京洛共風塵”,“漫說簡書催物役,猶將談笑出風塵”,“未央樹色春中見,茂苑鶯聲雨后新”,“自嘆馬卿常帶病,也知光祿最能詩”,“春浮玉藻寒波落,水滴銅龍晝漏長”,“佳節每從愁里過,遠書忽向病中開”,“江淹采筆空題恨,荀令香爐可待熏”,“小院回廊春寂寂,北湖南埭水漫漫”,“敢于世上明開眼,莫怪先生懶折腰”,“苦節難違天子命,夢歸偏動故鄉情”,“舉世盡從愁里老,暮年初信夢中忙”,“酒酣懶舞誰相拽,客至從嗔不出迎”,“緩帶輕裘成昨夢,濁醪粗飯任吾年”,“古來賢達知多少,舊日人民果是非”,“新結草廬招隱逸,便應黃發老漁樵”,“合歡卻笑千年事,奉使虛隨八月查”,“復有樓臺銜暮景,但將懷抱醉春風”,“故國山川皆夢寐,昔年親友半雕零”,此長沙李東陽賓之所集也。
如“病身最覺風露早,離夢杳如關塞長”,此休寧程敏政克勤所集也。
如“一臥滄江驚歲晚,千家山郭靜朝暉”,“嗜酒何妨陶靖節,能詩重見謝玄暉”,此吳江周用行之所集也。
如“坐看蕉葉題詩句,醉折花枝當酒籌”,“閶闔回臨黃道正,樓臺直與紫微連”,“東風已綠瀛洲草,閣道回看上苑花”,“五夜漏聲催曉箭,千門曙色鎖寒梅”,“云生紫殿幡花濕,月射珠先貝闕寒”,“深院沉沉人悄悄,春風澹澹影悠悠”,“笙歌縹緲虛空里,臺榭參差煙霧中”,“小院回廊春寂寂,前峰后嶺碧濛濛”,“離岸游魚逢浪返,出林幽鳥向人飛”,“云開日月臨青瑣,花擁弦歌咽畫樓”,“晴云滿戶團傾蓋,瀑水侵階濺舞衣”,此錢塘沈行履道所集也。
如“念我能書數字至,似君須向古人求”,此上海陸深子淵所集也。
如“卿月夜臨仙掌動,御煙曾見袞龍浮”,“風煙迸起思鄉夢,霄漢長懸捧日心”,“病眼較來猶斷酒,新詩改罷自長吟”,“江清露白芙蓉死,云散天高秋月明”,“蘄竹水翻臺榭濕,桐花風軟管弦清”,“胡蝶夢中家萬里,鳳皇聲里住三年”,“愁將玉笛傳遺恨,暗擲金錢卜遠人”,“路繞寒山人獨去,江涵秋影雁初飛”,“陶令久辭彭澤縣,山翁長醉習家池”,“虛心愿比郎官筆,感興平吟才子詩”,“漠漠稻花資旅食,輕輕柳絮點人衣”,“老妻畫紙為棋局,童子開軒埽落花”,“細水浮花歸別澗,西風落葉掩重門”,“鳥啼深樹斫靈藥,馬飲春泉蹋淺沙”,“日落遠波驚宿雁,月明荒戍起啼鴉”,“共歡天意同人意,多說明年是稔年”,“倦客閉門三日雨,野橋流水一犁煙”,“侯門不把馮劍,客路空攜范蠡圖”,“暮雨自歸山悄悄,高樓獨上思依依”,“閑尋古寺消晴日,卻聽疏鐘憶翠微”,“日暮酒醒人已遠,鳥啼花落水空流”,“清風未許重攜手,好月那堪獨上樓”,“魚躍鏡中將綠破,鳥還天外帶青來”,“過橋樹葉村邊合,隔岸柴門竹里開”,“碎心雨夜重檐溜,滑足春融一徑泥”,此廣州張繢□□所集也。
如“故里春光榮晝錦,上林晴日絢朝衣”,“莫言海上渾無地,應是壺中別有家”,“紅樹枝頭聞犬吠,寒山影里見人家”,“溪邊瑤草含朝露,天上珠簾卷曙霞”,“鳥啼云竇仙巖靜,樹入天臺石路新”,“臺上鳳簫秦弄玉,鏡中珠翠李夫人”,“閑愁卻恐驚巢燕,往事應須問塞鴻”,“楊柳亭臺凝晚翠,芙蓉簾幕扇秋紅”,“醉依華屋春多麗,貴想豪家月最明”,“天上吹笙王子晉,云邊度曲許飛瓊”,“淚殘秋雨遺塵襪,腸斷春風為玉簫”,“蝶粉亂翻迎笑臉,柳絲輕舞學纖腰”,“恍疑瓊島翻成夢,只是長安不見人”,“別酒不須花底勸,淚痕時傍枕函流”,“看花誰與同攜手,好月那堪獨上樓”,“望斷鴛鴻猶未見,可憐蜂蝶卻先知”,“石窗花落春歸處,山店燈殘夢到時”,“好夢肯隨蝴蝶去,離魂暗逐杜鵑飛”,“三春景色佳期誤,半夜雨聲前計非”,“繞砌寒風號絡緯,閉門疏雨落梧桐”,“狂客漫歌金縷曲,佳人猶舞越羅衣”,“紅樹暗蔵殷浩宅,青山空繞仲宣樓”,“那堪往事空牢落,誰共芳樽話唱酬”,此姑孰夏宏仲寬所集也。
如“山橫故國三年別,江至潯陽九派分”,“兩岸蘆花飛曉雪,幾家松火隔秋云”,“迢迢霽野云陰合,淅淅疏簾雨氣通”,“風月無情人暗換,江山有待我重來”,“九重霄漢天將近,萬轉云山路更賒”,“武帝祠前云欲散,胡公陂上日初低”,此安成王佩□□所集也。
如“碧落有情空悵望,春山無伴獨相求”,“山中習靜觀朝槿,洞口經春長薜蘿”,“啼鳥歇時山寂寂,寒鴉飛盡水悠悠”,“人生有酒須當醉,世上浮名好是閑”,“嶺樹重遮千里目,故人那惜一行書”,此海鹽朱樸元素所集也。
如“柴扉茅屋無人問,斷岸寒流到底清”,“歸鳥各尋芳樹去,寒潮唯帶夕陽還”,“花開花謝常如此,船去船來自不停”,“流水白云常自在,晚山秋樹獨徘徊”,“茶煙漁火遙如畫,江水云山杳莫窮”,此金華童琥廷瑞所集也。
如“萬里悲秋長作客,一官羈絆實藏身”,此昆山方鵬時舉所集也。
如“鱸魚正美不歸去,瘦馬獨吟真可哀”,“梁間燕子聞長嘆,樓上花枝笑獨眠”,“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此蜀中安磐公石所集也。
如“霜凋碧樹作錦樹,色過棕亭又草亭”,“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隊出郊坰”,“殘花爛漫開何益,妙舞逶迤夜未休”,“鍾鼎山林各天性,風流儒雅亦吾師”,“已聞童子騎青竹,喚取佳人舞繡筵”,“休怪兒童延俗客,不勞鐘鼓報新晴”,“病軀動覓藜床坐,懶性從來水竹居”,“庾信羅含皆有宅,李陵蘇武是吾師”,“煙綿碧草萋萋長,雨裛紅蕖冉冉香”,“萬里相逢貪握手,百年多病獨登臺”,此香山黃佐才伯所集也。
如“歸信幾番勞遠夢,愁心一倍長離憂”,“自愿勤勞甘百戰,莫將成敗論三分”,此戴天錫維壽所集也。
如“長疑好事皆虛事,莫遣佳期竟后期”,“素柰忽開西子面,芙蓉不及美人妝”,“徒勞掩淚傷紅粉,但惜流塵暗洞房”,此劉芳節圣達所集也。
如“世態炎涼隨節序,人情翻覆似波瀾”,“笛怨柳營煙漠漠,馬嘶山店雨濛濛”,“綠樹碧檐相掩映,游絲舞蝶共徘徊”,“人世幾回傷往事,愁心一倍長離憂”,“浮生已悟莊生夢,末路虛彈貢禹冠”,“敗葉殘蟬連漢苑,古煙高木隔棉州”,“五千里外三年客,一寸心中萬斛愁”,“返照入江翻石壁,疏松隔水奏笙簧”,“鳥下綠蕪秦苑夕,云凝碧樹渚宮秋”,此莆田陳言于庭所集也。
如“念我能書數字至,悲君已是十年流”,“新添水檻供垂釣,許坐層軒數散愁”,此廣州黎民表惟敬所集也。
如“衰草夕陽江上路,漁歌樵唱水邊村”,“一樽春釀蒲萄綠,滿甕秋香竹葉青”,“僧歸黃葉林邊寺,人候夕陽江上舟”,此□□□□□□所集也。
如“顧我老非題柱客,凡今誰是出群雄”,“因知貧病人須棄,不露文章世已驚”,“逐客雖皆萬里去,雄豪復遣五陵知”,“獨當省署開文苑,未有涓埃答圣朝”,“天子亦應厭奔走,諸公何以答升平”,“深山大澤龍蛇遠,古木蒼藤日月昏”,此關中南師仲子興所集也。
如“天下何曾有山水,老夫不出長蓬蒿”,此南海陳子壯秋濤所集也。
如“朝云暮雨連天暗,野草閑花滿地愁”,“蘭亭舊路雖曾識,子夜新歌遂不傳”,“自嘆馬卿長帶病,何曾宋玉解招魂”,“追思往事咨嗟久,始覺空門氣味長”,“瑤臺絳節游俱遍,粉壁紅妝畫不成”,“碧落有情應悵望,白云何處更相期”,“鶯憐勝事啼空巷,蟬曵殘聲過別枝”,“大抵好花終易落,爭教紅粉不成灰”,“天長地久有時盡,物在人亡無見期”,“疏檐看織蟏蛸網,古木惟多鳥雀聲”,“去日已多來日少,他生未卜此生休”,“珊瑚枕上千行淚,白玉壺中一片冰”,“不堪紅葉青苔地,早是傷春夢雨天”,“更恨香魂不相遇,真成薄命久尋思”,“碧莎裳下攜詩草,楊柳洲邊載酒船”,“春蠶到死絲方盡,古柏重生枝亦干”,此秀水沈德符景倩所集也。
如“孤棹夷猶期獨往,崇山瘴癘不堪聞”,“漫說簡書催物役,可堪風景促流年”,“津樓故市生荒草,落日深山哭杜鵑”,“幸與野人俱散誕,不嫌門徑是漁樵”,此萊陽姜埰如農所集也。
如“早春重引江湖興,懶性從來水竹居”,“千樹桃花萬年藥,半池秋水一房山”,“側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天下何曾有山水,人間豈不是神仙”,“王侯第宅皆新主,富貴榮華能幾時”,“閉戶著書多歲月,揮毫落紙如云煙”,“莫愁前路無知己,幾處蠻家是主人”,“漢家城闕疑天上,武帝旌旗在眼中”,此嘉興周筼青士所集也。
如“芳草有情能下淚,野花無語自生愁”,“關門令尹誰相識,江上漁翁未易名”,“一曲正愁江上笛,十年如見夢中花”,“世人不識東方朔,谷口空稱鄭子真”,“獨在異鄉為異客,自憐長病與長貧”,“那知白發偏能長,莫遣黃金漫作堆”,“為客馬卿真寂寞,依劉王粲本凄涼”,“坐中醉客延醒客,鏡里今年老去年”,“樹影悠悠花悄悄,江蘺漠漠荇田田”,“中郎有女誰堪托,伯道無兒最可憐”,“仙人有待乘黃鶴,壯士徒令感白虹”,“啼鳥歇時山寂寂,寒鴉飛盡水悠悠”,“羞將短發還吹帽,共踏清歌又舉尊”,“江上暮鴻遙送影,湖南春草但相思”,“蒼山迢遞成千里,明月何曾是兩鄉”,“千里云山何處好,十年書劍總堪憐”,“波生野水雁初落,風靜寒塘花正開”,“獨坐黃昏誰是伴,每逢佳節倍思親”,“共說陳琳工奏記,焉知李廣不封侯”,“水浮花片知仙路,草帶泥痕過鹿群”,“晚景莫追窗外驥,銷憂已辨酒中蛇”,此蘭溪胡山天岫所集也。
予叔父芾園先生(筆者按:朱茂晥,字子芾,號芾園)亦雅好集句,客至觴行,恒舉數聯,坐客服其工致。予所記憶者,如“細推物理須行樂,高視乾坤又可愁”,“庾信羅含皆有宅,伏波橫海舊登壇”,“蕭何只解追韓信,賈誼何須吊屈平”,“料得也應憐宋玉,不知何處吊湘君”,“能將忙事成閑事,不薄今人愛古人”,“豈有白衣來剝啄,便應黃發老漁樵”,“閣中帝子今何在,河上仙翁去不回”,“謝朓詩篇韓信鉞,老萊衣服戴颙家”,“笑拈霜管題詩句,閑向春風倒酒瓶”,“野廟向江春寂寂,殘燈無焰影幢幢”,“滕王高閣臨江渚,漢主離宮接露臺”,“壺觴須就陶彭澤,勛業終歸馬伏波”,皆極自然。陸務觀所云“火龍黼黻手,非補綴百家衣者”比也。
這里一共列舉了明代28位詩人的集句詩斷句,由于其中不少詩人的集句詩已經亡佚,所以這些斷句就顯得非常珍貴了。
其余的眾多詩話,雖然沒有像《靜志居詩話》里的記載得這么集中,但往往都會收錄少量的集句詩作品或者斷句,亦未可忽視。
2.詩話中記錄了一些集句詩的本事。除了記錄一些集句作品,詩話還往往同時記載有關這些作品創作的本事。如《石林詩話》卷中載:
王荊公在鐘山,有馬甚惡,蹄嚙不可近。一日,兩校牽至庭下告公,請鬻之。蔡天啟時在坐,曰:“世安有不可調之馬?第久不騎,驕耳!”即起捉其鬃,一躍而上,不用銜勒,馳數十里而還。荊公大壯之,即作集句詩贈天啟,所謂“蔡子勇成癖,能騎生馬駒”者。后又有“身著青衫騎惡馬,日行三百尚嫌遲。心源落落堪為將,卻是君王未備知”。士大夫自是盛傳荊公以將帥之材許天啟。紹圣初,章申公當國,首欲進天啟侍從,會執政有不悅者,乃出為永興軍路提舉常平,因欲稍遷為帥,會丁內艱,不果,猶是用荊公遺意也。
這段話不僅交代了王安石《示蔡天啟三首》的寫作背景,而且其所記述的蔡肇經歷對今天理解這幾首詩也有很大的幫助。又如《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五引《東皋雜錄》云:
荊公在鐘山興國寺,見一尼入寺,使蔡天啟集句嘲之云:“不住薫爐換好香,為他人作嫁衣裳。因過竹院逢僧話,始覺空門氣味長。”又集句詠百行池魚云:“門前流水清粼粼,赤鯉騰出如有神。君欲釣魚須遠去,慎勿近前丞相嗔。”
這里記錄了蔡肇兩首集句詩的寫作本事。若無相關的本事,單看這兩詩,是很難知道其所寫究竟是什么內容的。《竹坡詩話》對王吉甫集句詩的記載也是如此:
維揚之擾,衣冠皆南渡。王邦憲客宛陵,與其鄉人相遇,作集句云:“楊子江頭楊柳春,衣冠南渡多崩奔。柳條弄色不忍見,東西南北更堪論。誰謂他鄉各異縣,豈知流落復相見。青春作伴好還鄉,為問淮南米貴賤。”其敘事有情致,為可喜,近時集句所未有也。
只有了解這樣的本事,才能更好地理解這首集句詩的妙處所在。周紫芝之所以對這首詩贊賞有加,原因就在這里。明代以后的集句詩也不乏這樣的內容。安磐《頤山詩話》載:
嘉靖初,下詔裁革傳奉中書舍人。時有集杜詩嘲之者,曰:“馬上誰家白面郎,初聞涕淚滿衣裳。可憐懷抱向人盡,正想氤氳滿眼香。近侍只今難浪跡,青春作伴好還鄉。三年奔走空皮骨,愁日愁隨一線長。”亦詼謔可笑。
記載集句詩寫作的本事,對讀者解讀相關的作品有非常重要的幫助。
3.對集句詩進行評價是詩話作品中比較突出的內容。這些評價中,有的側重于批評,如《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十五云:
致堯(韓偓)《醉著》絕句云:“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葛亞卿集句云:“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漁翁醉睡醒又睡,高唱夕陽孤島邊。”前輩集句詩,每一句取一家詩,今亞卿全用致堯前兩句,極為無工,又后兩句不是好詩,不稱前兩句,豈若致堯之渾成也。
胡仔說葛次仲的《醉著》絕句“極為無工”,又不夠“渾成”,是很嚴厲的批評。又如《竹坡詩話》云:
集句,近世往往有之,唯王荊公得此三昧。前人所傳,如“雨荒深院菊,風約半池萍”之句,非不切律,但苦無思耳。
周紫芝一方面對王安石的集句詩成就總體上推崇備至,另一方面卻又認為某失名作者的一個斷句雖然“切律”(即對仗工巧),卻“無思”(即缺少思想深度)。比較而言,明代李東陽對夏宏《聯錦集》的批判則更加嚴厲:
集句詩,宋始有之,蓋以律意相稱為善,如石曼卿、王介甫所為,要自不能多也。后來繼作者,貪博而忘精,乃或首尾衡決,徒取字句對偶之工而已。嘗觀夏宏《聯錦集》,有一絕句曰:“懸燈照清夜,葉落堂下雨。客醉已無言,秋蛩自相語。”下注高啟等四人。因訝之曰:“妙一至此乎!”時季迪詩未刻行,既乃見其鈔本,則四句固全篇,特以次三句捏寫三人名姓耳。其妄誕乃爾,又惡足論哉?
由此論斷,我們可以看出:李東陽對夏宏的批評,已經不是集句詩的水平問題,而是寫作道德問題了。
詩話中稱贊他人集句詩成就的內容更多。王安石的集句詩經常成為人們稱贊的對象。如嚴羽《滄浪詩話》云:“集句惟荊公最長,《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絕無痕跡,如蔡文姬肺肝間流出。”既然王安石被認為是集句詩寫作的典范,那么如果說某一作者的集句詩寫得像王作,那也是一種稱贊。《竹坡詩話》載:
孔毅父喜集句,東坡嘗以“指呼市人如使兒”戲之。觀其《寄孫元忠》詩云:“不恨我衰子貴時,經濟實藉英雄姿。君有長才不貧賤,莫令斬斷青云梯。驊騮作駒已汗血,坐看千里當霜蹄。省郎京軍必俯拾,軍符侯印取豈遲。”殆不減《胡笳十八拍》也。
《胡笳十八拍》代表了王安石集句詩的成就,周紫芝說孔平仲的《寄孫元忠》“不減《胡笳十八拍》”,那就是一種很高的評價了。《全閩詩話》卷八轉引《閩書》的記載對陳言的評價也是出于贊美:
陳言,字于庭,善詩,長集句。評者謂其裁錯揉合,匠意經營,若八金在爐,五絲就軸,無牽比析湊之狀。抱奇不偶,落魄江湖。一日過滁上石惟信郡齋,商訂風雅,吐露胸中之奇。已放舟東下,道潯陽,望匡廬,經采石,吊李謫仙,探靈谷、牛首奇勝。石口占贈之曰:“西華山人海上來,獨騎黃鶴楚江隈。秣陵秋興三千首,又駕天風過鳳臺。”
當然,也有將許多人的集句詩放在一起進行評價的。如《頤山詩話》云:
集句始于宋人,王荊公為妙。荊公集句近百首,《胡笳十八拍》為妙。黃山谷謂王慎中擬半山《集句十八拍》“會合宛轉,能道文姬心事”,惜其今不傳也。文文山亦有《十八拍集句》,意不逮荊公,其體制、聲氣,俱非文姬口中語。在燕時集句甚富,集中五言絕句至二百余首,予讀之,往往不終卷而淚下。然二公所集,皆無七言律詩,豈屬對之精當,在二公亦難耶?沈存中謂荊公集句多至百韻,對偶精切,過于本詩,今其集無百韻者,豈其集有所遺耶?近時如夏宏之《聯錦》,童郎中之《梅花集》,沈行之《詠雪集》,牽合饾饤,而意不相屬,吾無取焉耳。
在評價歷代集句詩人時,安磐認為王安石“為妙”;在王安石的集句詩中,他認為“《胡笳十八拍》為妙”。在評價文天祥的集句詩時,安磐認為其《十八拍集句》“體制、聲氣,俱非文姬口中語”,所以“不逮荊公”,然其“在燕時集句”(即集杜詩200首)卻“讀之,往往不終卷而淚下”,具有極高的感染力。而對于明代夏宏《聯錦集》、童琥《梅花集》、沈行《詠雪集》,安磐的評價非常低,稱其“牽合饾饤,而意不相屬”。
評價集句詩的成敗得失,是詩話中關于集句詩的主要內容,也反映了古人對集句詩的基本認識水平。
4.探討集句詩的起源,也是歷代詩話的一個突出內容。如《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五引《王直方詩話》云:
荊公始為集句,多者至數十韻,往往對偶親于本詩,蓋以誦古今人詩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以為貴也。其后多有效之者。孔毅甫嘗集句贈東坡,東坡戲次韻云:“羨君戲集他人詩,指呼市人如使兒。天邊鴻鵠不易得,便令作對隨家雞。退之驚笑子美泣,問君久假何時歸。世間好句世人共,明月自滿千家墀。”
這里不僅把王安石看作集句詩的開創者,而且提到了“其后多有效之者”,也就是說論及后人對王安石的學習。《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同卷又引《西清詩話》云:
集句自國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開敏,以文為戲,然后大著。嘗見手書《下第偶成》詩云:“一生不得文章力,欲上青云未有因。圣主不勞千里召,姮娥何惜一枝春。鳳凰詔下雖沾命,豺虎叢中也立身。啼得血流無用處,著朱騎馬是何人?”又云:“年去年來來去忙,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門去,獨對春風舞一場。”至元豐間,王荊公益工于此。人言起自荊公,非也。
這里明確地說“人言起自荊公,非也”,相對于上一條記錄,是個明顯的進步,但說“集句自國初有之”,只今尚未有可信的證據。不過,根據這里的記載,至少可以將集句詩的出現提前到石延年的時代。又如元代陳繹曾在所著《詩譜》里說:
晉傅咸作《七經詩》,其《毛詩》一篇,略曰:“聿修厥德,令終有俶。勉爾遁思,我言維服。盜言孔甘,其何能淑。讒人罔極,有靦面目。”此乃集句詩之始。或謂集句起于王安石,非也。
到了這時,集句詩的產生時間才被最終確定下來。從此以后,學人在談論集句詩產生的時候,都采用這樣的說法。
詩話中涉及的集句詩內容不止這些,以上所論只是其中比較突出的幾個方面。歷代詩話既保存了一些可貴的集句詩作品和斷句,又記載了一些難得的本事,同時還對一些詩人的集句詩進行了或譽或毀的評價,對集句詩的產生進行了認真的探討。對集句詩研究來說,詩話中的相關資料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本章不僅對集句詩在總集、別集和專集三個方面的保存狀況分門別類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考察了古今各種書目對集句詩集的著錄情況,而且結合歷代詩話作品,對其在保存集句詩作品、記載集句詩本事、評價集句詩作品和探討集句詩產生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幾方面的內容互相結合,又互相補充,共同反映了集句詩在古代文獻中著錄和保存的基本面貌。
注釋:(明)楊慎輯、楊文生校箋《升庵詩話校箋》,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第338頁。######(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第70~76頁。###(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見何文煥《歷代詩話》本,中華書局,1981,第421~422頁。###(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第185頁。###(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叢書集成初編》2588冊,商務印書館,1936,第2~3頁。###(明)安磐:《頤山詩話》,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2冊,第467頁。###(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第112~113頁。###(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叢書集成初編》2588冊,商務印書館,1936,第3頁。###(明)李東陽:《麓堂詩話》,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本,中華書局,1983,第1391頁。###(宋)嚴羽:《滄浪詩話》,何文煥《歷代詩話》本,中華書局,1981,第698頁。###(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叢書集成初編》2588冊,商務印書館,1936,3頁。###(清)鄭方坤:《全閩詩話》,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第426頁。###(明)安磐:《頤山詩話》,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2冊,第466頁。###(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第239頁。###(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第239頁。###(元)陳繹曾:《詩譜》,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本,中華書局,1983,623頁。
上一篇:南宋集句詩創作考察
下一篇:史鑄菊花《集句詩》的輯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