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呼告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表達者直接對所敘述的人或物呼喚和說話,以此表達內心的激情、喚起接受者共鳴的一種修辭方式,又稱頓呼或突呼。見唐鉞《修辭格》(商務印書館,1923)。
[例釋]按照呼告對象,可分為呼人和呼物兩種類型:
(1)呼人。直接對要敘述或正在敘述的人呼喚、說話,表達對親人、朋友以及正面人物的熱愛、懷念或同情;對敵人或反面人物等的憎恨、鄙視或譴責。
例1: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白居易《母別子》)
例2:媽媽啊媽媽,親愛的媽媽,您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養大。扶我學走路,教我學說話,唱著夜曲伴我入眠,心中時常把我牽掛。(歌曲《黨啊,親愛的媽媽》)
例1作者以棄婦之語直接呵斥和挖苦不在眼前的“新人”,在譴責“將軍”喜新厭舊的同時,對那個“新人”也予以斥責。例2深情地呼喚母親并訴說母親的撫育之恩,充滿了對母親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2)呼物。直呼要敘述或正在敘述的事物,并視其為人而與之說話,使所描述的對象人格化,借此表達心中的愛與憎。
例3:秦吉了,人云爾是能言鳥,豈不見雞燕之冤苦!吾聞鳳凰百鳥主,爾竟不為鳳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閑言語!(白居易《秦吉了》)
例4:玉帶河,玉帶河,你這個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地方!是什么樣的緣分,使你這條雖然小卻哺育過難以計數的世代農民的河流又哺育了翁式含一家十年!整整三千六百多個日夜!(王蒙《相見時難》)
例3通過責問“秦吉了”,借此抨擊了惡霸的暴行、官僚的袖手旁觀,傾注了對下層人民的深厚同情。例4把“玉帶河”作為訴說對象,充滿了對“玉帶河”的感激之情。
這種手法的特點是,在敘述過程中,表達者用第二人稱直呼所敘述的人或物,情緒激動,以此直抒胸臆,傳遞出愛憎分明的情感,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按照呼告的構成手段,通常又分為比擬呼告和示現呼告兩類(見陳望道《修辭學發凡》)。比擬呼告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呼喚和說話(如例3、例4);示現呼告就是直接呼喚不在眼前的人,對其說話(如例1、例2)。
呼告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抒發和流露,不能無感而發,否則會給人矯揉造作之感。
[辨析1]呼告與感嘆。見“感嘆“條。
[辨析2]呼告與插入語。呼告與引起注意的插入語都能引起接受者的注意。區別是:
呼告的作用是抒發強烈的感情,以引起對方情感上的共鳴,是實指;插入語是獨立語的一種,是語法術語,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如:“她向來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人,你想,這種事情她能容忍得了嗎!”句中的“你想”是虛指,其作用僅是提醒對方,不是呼告語,是插入語。
上一篇:什么是數概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連鎖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