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調詞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卷一《獨坐敬亭山》已介紹。由于李白受到唐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薦,于天寶初年(742)被玄宗召見,舊題唐人李濬撰的《松窗雜錄》記載了李白寫此詩的情況:“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上因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前。會花方繁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欣承詔旨,猶苦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遽以詞進。上命梨園弟子略約調撫絲竹,遂促龜年以歌。太真妃持頗黎七寶杯,酌西涼州葡萄酒,笑領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
“清平調”為樂府歌曲名稱,為唐玄宗自度曲。《清平調》詞三首為李白按其曲調所創作的三首詞。這是其中的第一首。
前兩句寫楊貴妃的美麗。首句寫見到絢麗的彩云就想到貴妃美麗的衣裳;見到紅潤的牡丹花就想到貴妃美麗的容貌。換句話說,就是貴妃美麗的衣裳,就像絢麗的彩云,貴妃美麗的容貌,就像紅潤的牡丹花。次句寫春風拂煦,露華滋潤中的牡丹花是最鮮艷的。這句話表面上沒有寫楊貴妃的美麗,實際上還是在稱頌楊貴妃的美麗。春風拂煦,露華滋潤中的牡丹花是最美的,而受到皇帝寵愛與眷顧的楊貴妃也是最美的。“檻”指花欄。
后兩句將楊貴妃比喻成生活在仙境中的仙女。三句寫貴妃如同遠遠地立在仙境山頭上的仙女。“群玉山”據《山海經·西山經》可知,是西王母生活的地方。末句寫貴妃如同在月下“瑤臺”偶然相逢的仙女。“瑤臺”也是神話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晉王嘉《拾遺記》描寫道:昆侖山“有瑤臺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臺基。”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是想象。李白奉旨寫《清平調》詞的時候,并沒有見過楊貴妃,所以他只能憑借想象來寫楊貴妃的美麗。首句中兩個“想”字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李用二‘想’字,化實為虛,尤見新穎。”黃叔燦《唐詩箋注》卷八說:“著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卻映花說,是‘想’之魂。‘春風綽約’,‘露花濃’想其芳艷,脫胎烘染,化工筆也。”后兩句則啟發讀者去想象,三句寫遠遠地看,四句寫在月色朦朧中看,都看不清楚,究竟如何美麗需要想象,而越想象也就覺得越發美麗。
上一篇:儲光羲《洛陽道》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李 白《獨坐敬亭山》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