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敢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卷二《初春小雨》已介紹。韓愈對永貞改革持反對態(tài)度。憲宗元和元年(806),召任國子博士。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討淮西節(jié)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憲宗派人到鳳翔(今陜西鳳翔)法門寺迎佛骨入宮供奉,韓愈上《論佛骨表》勸諫,觸怒憲宗,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韓愈在赴潮州途中到達藍關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送行,他寫了這首詩。“藍關”,即藍田關,在今陜西藍田東南。
首聯(lián)直截了當?shù)卣f明了自己獲罪的原因。“朝奏”與“夕貶”,“九重天”與“路八千”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說明受到處分之迅速與嚴厲,也表明了皇權之神圣和不可冒犯。但是韓愈畢竟冒犯了,這也顯示了韓愈無所畏懼的氣概。所奏即《論佛骨表》,其中說:“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可見,韓愈對上《論佛骨表》會受到處分是有思想準備的,他的無畏精神也是有思想基礎的。
頷聯(lián)寫他在受到皇帝處分之后,仍然堅持認為自己的出發(fā)點是正確的,而且明確表示對因此遭貶毫不后悔。兩句采用流水對的形式,讀起來顯得緊湊而流暢。特別是第四句采用反問的形式,將毫不后悔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得愈加鮮明、堅決。“殘年”,剩余歲月,當時韓愈已經(jīng)52歲。
頸聯(lián)即景抒情。五句表達對家庭難舍難分的心情。當他回顧家庭所在地長安時,愁云籠罩在終南山上擋住了視線,看不見長安,當然更看不見家,于是越加掛念起他的家來。六句寫瞻望前程,雪擁藍關,可謂前程莫測。“馬不前”,充分顯示了征途的艱難,也表現(xiàn)了馬對家鄉(xiāng)的留戀,這實際上也是韓愈自己心情的寫照。
尾聯(lián)婉轉地表達了被貶潮州的顧慮與憤激之情。不寫自己擔憂會死在瘴江邊,而是通過揣度侄孫遠來的目的是為了到瘴江邊收斂自己的尸骨,就含蓄地表現(xiàn)了這一點。“瘴”,瘴氣,指熱帶或亞熱帶山林或水邊的濕熱空氣。過去認為是惡性瘧疾等疾病的病源。“瘴江”指潮州地區(qū)的河流,此處“瘴江邊”指潮州。
據(jù)《舊唐書·韓愈傳》介紹,在供奉佛骨時,“王公士庶奔走施舍,唯恐在后,百姓有廢業(yè)破產(chǎn)燒頂灼臂而求供養(yǎng)者”。韓愈上《論佛骨表》加以勸諫,無疑是正確的。在受到嚴厲懲處后,作者在詩中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寫得理直氣壯、氣勢磅礴,這是難能可貴的。高步瀛在《唐宋詩舉要》卷五引文稱此詩“大氣盤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開宋詩一派矣”。如首聯(lián)直敘其事,以“一封”與“九重”,“朝奏”與“夕貶”對,誦之,頗有激昂慷慨之勢。頷聯(lián)兩句分別用“欲為”、“肯將”等虛字,使人感到流轉自如。韓愈對宋詩風格的影響,于此詩也可見一斑。
上一篇:林 逋《山園小梅》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
下一篇:王 中《干戈》原文、賞析、作者表達什么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