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殘柱
張常信
雖殘斷而不跪
(選自《全國詩歌報刊集萃》1989年卷)
【賞析】
圓明園,一個恥辱的象征,一塊仇恨的傷痕,一個永不會遺忘的噩夢!古老的歷史在這里沉淀,過去與現在在這里斷裂,每年、每月、每天,中華民族的兒女們莊重地去憑吊它,瞻仰它,然后心情沉重地黯然離去……
詩人無疑與每一個炎黃子孫一樣,從這里踱過,在這里徘徊,又默默地離去。可是他以詩人獨特的眼光,以哲人睿智的頭腦,在那圓明園的殘柱上刻下了六個大字:雖殘斷而不跪!
是的,災難深重的中華大地上,有過無數次地被侵略、無數次的流血、無數處的傷痕,可是強盜終于被打倒了!傲然屹立于世界東方的,仍是那個傷痕累累卻堅貞不屈的中華民族!殘柱啊,你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你竟是那樣神秘!那樣神圣!
這首小詩短到極致,只有六個字,語言也極樸素,只用了一個形容詞“殘”,但是它充分發揮了中國藝術的“空白”效應。詩人把這六個字納入現實與歷史的大背景中,融入民族精神的胚胎中,讓讀者的想象力去盡情馳騁,那么它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則無窮無盡了。古代絕句創作要求“語近情遙”,“含不盡之意于言外”,這首小詩可謂深得個中奧妙。
(馬茂軍)
上一篇:張健(臺灣)《孔子》詩詞原文及賞析
下一篇:張朗(臺灣)《生命》詩詞原文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