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會讓人上癮嗎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吃飯,以維持正常的生理需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是鐵,飯是鋼”。然而,如果我們不加節制地飲食,就有可能危及我們的身心健康。的確,就是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無法控制自己,常常暴飲暴食,總要吃到自己受不了了為止。其實,這些人之所以會有吃東西上癮的表現,是因為他們患了暴食癥。
欣欣今年20歲,剛上大三,中學階段的欣欣曾經被全班同學公認為班花,而如今的欣欣卻成了人家背后笑話的“小胖妹”。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上大一那年,欣欣喜歡上了班上的才子天鴻,他總是在欣欣面前高談闊論,讓欣欣崇拜不已,兩人很快墜入了情網。
然而,就在大一暑假結束后,欣欣發現,天鴻居然和隔壁班的美女晴晴好了,這讓欣欣很痛苦。她發現,無論是身材還是面貌,晴晴都比自己好很多,于是欣欣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減肥,只要自己能更瘦一點,一定能重新贏回天鴻的心。
可是,每天只吃一點蔬菜和水果,這種日子實在太難熬了。不久,欣欣發現了一種既可以吃到美食又不會長胖的方法——吃完后摳喉,這樣,吃下去的東西就不會被完全消化。雖然剛開始有點難受,但她很快就習慣了這種飲食方法。但是令欣欣沒有想到的是,由于有吃不胖的心理,她吃得越來越多,每天她都會買各種零食放在身邊,她的嘴根本無法停止。
現在,欣欣由以前的一百斤變成了一百六十斤,她每次摳喉都很痛苦,有時候還會導致胃出血,但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故事中的欣欣之所以會無法控制飲食,就是因為她患了暴食癥,這種飲食障礙多半會發生在二十多歲的愛美的女孩身上。
暴食癥在醫學上屬于進食障礙的一種,被稱為“神經性貪食癥”,神經性貪食癥是這樣被定義的:不可控制地多食、暴食。患者極度怕胖,對自我之評價常受身材及體重變化的影響;經常在深夜、獨處或無聊、沮喪和憤怒之情境下引發暴食行為,無法自制,直到腹脹難受才罷休;暴食后雖暫時得到滿足,但隨之而來的罪惡感、自責及失控之焦慮感又促使其利用不當方式(如催吐、濫用瀉劑、利尿劑、節食或過度劇烈運動)來清除已吃進去的食物。
那么,暴食癥如何治療呢?
治療暴食癥不像治療感冒一樣吃個藥、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它像戒酒一樣,需要持續的努力與警覺。
第一,建立正確的飲食及體重認知之觀念。
第二,要求患者填飲食日志——包括進食內容、地點及情境,以了解飲食形態和暴食情形。
第三,養成三正餐定時定量的習慣。
第四,準備低熱量的食物以取代高熱量食物。
第五,避免患者獨自進食,并做到進食時不做其他事情如看電視。
第六,可利用其他方法轉移非進食時間想吃東西的欲望,如運動、聊天等。
當然,如果暴食癥不是很嚴重,可以試著自我調整,如多調整自己的不快情緒、多消除自己的心理壓力等,這對暴食癥的調整會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是專家的一些建議:
(1)家人、朋友應該對患者給予關愛、給予理解與幫助。當得到家人、朋友的鼓勵支持時,患者的精神力量會很強大。
(2)找些支持你的朋友一起活動,他們能幫助你消磨時間。
(3)必須明白治療暴食癥和減肥的先后順序,先解決暴食再談減肥。
(4)在新的環境中,人對食物的欲望會小點,有條件的可以試試更換一個環境。
(5)減肥、治療都需要一個目標,那是精神的寄托。指定一個目標很有必要。比如,今天表現很棒,給自己增加一面小紅旗、一朵小紅花,以激勵自己繼續努力下去。
(6)打分法。
吃到八分飽時,正是那種食欲最旺盛的時候被滿足的感覺,快感打10分;
吃到十分飽時,就基本沒有什么欲望了,快感只有8分;
吃到十二分飽時,有點膩了,快感打2分;
吃到十五分飽時,真膩,快感打0分;
吃到二十分飽時,基本只有痛苦和變態的心理,快感打-10分。
(7)如果確實忍不了,那只好選擇一些低糖低油的或者無糖型的食物。
小貼士心理
暴食癥患者往往低自尊,所以,一有壓力,他們就容易感受到焦慮,進而習慣性地用食物來發泄。而無節制的飲食又讓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體型,進而陷入一種情緒的惡性循環中。所以,要治療暴食癥,提升個體的自尊是一個根本的工作,但這也是最難的部分。
上一篇:十指交叉有什么含義
下一篇:合作共贏,共創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