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異家庭的孩子教育
雖然現代社會的離婚現象越來越普遍,但它對孩子依然是一件大事,因為這意味著原生家庭的分裂,意味著重新定義“家”。離婚后,成年人會有一系列需要處理的事務,比如分割財產、協商撫養權、撫養費以及未來的再婚、家庭重組,等等。其中一方的生活可能發生變動,孩子可能面臨轉學。每一件事都可能對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恰當的引導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誠誠從小長得虎頭虎腦,聰明活潑,人見人愛。但是,在誠誠5歲那年,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父母因感情不和選擇離婚。離婚時,媽媽舍不得誠誠,想將孩子帶走,但是遭到了爺爺奶奶的一致反對。誠誠看到媽媽離開的時候,大聲地哭著抱著媽媽,不想讓媽媽走。后來,爺爺奶奶連罵帶嚇,誠誠再也不敢提媽媽了。
從那以后,誠誠再也不像以前一樣活潑,變得孤僻古怪,總是喜歡一個人呆在角落里。由于沒有媽媽的照顧,他慢慢地失去了家人的關注,渾身臟兮兮的,看到陌生人會以一種戒備的眼神瞄上一眼,然后低下頭裝作什么也沒有看見。
父母離異迫使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給孩子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這對孩子養成健全積極的性格是非常不利的。畢竟,孩子從小生活在壓抑的氛圍中,怎么會健康成長。
父母離異后,單親爸爸或媽媽要重新創造一個適合于孩子成長的環境,實在很不容易。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領著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組合的家庭里,有的則是跟著爺爺奶奶。當然,父母離婚這件事本身,并不是影響孩子心理發展的唯一因素,真正影響孩子心理成長的重要因素,是父母離婚后包括孩子在內新組建家庭的環境影響,這會讓離異家庭的孩子存在一些心理問題:
1.十分自卑
孩子從小對父母懷著一種崇拜的情懷,覺得父母是了不起的人。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通常會夸耀自己父母如何如何能干、如何如何有知識。一旦父親或母親缺失了,孩子自然就喪失了這份優越感,容易變得憂傷,若沒有得到合理引導,甚至會變得膽怯,做事缺乏自信。
2.喜歡猜疑
父母離異、家庭缺少溫暖的環境,跟隨的親人每天忙著生計,這時候孩子就會開始猜疑: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同學是不是看不起我?當孩子內心有這樣一些想法,就無法與身邊人和諧相處,人際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3.逆反心理
如果原來的家庭溫馨和諧,生活條件也不錯。父母離異后,家庭環境變化帶來的落差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以前看起來很聽話的孩子有時會沒有理由地抗拒父母的要求,產生對抗行為。
4.想要得到補償
父母離異之后,孩子在物質和精神上都會遭受損失。這時孩子就會對其他孩子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感到羨慕,希望重新獲得父母的關愛,希望回到過去幸福快樂的生活,或者從父母那得到補償,這是離異家庭里孩子的心理。
那么,父母離異后應該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走出挫折,更好地成長呢?
小貼士
1.離異前最好跟孩子商量
許多父母認為離婚只是大人的事情,與孩子關系不大,根本不需要和孩子商量。但是,正是這種想法導致孩子產生了被忽視的感覺,受到了很大的傷害。父母突然離婚,孩子會感覺天塌了一般,容易心事重重,容易激怒,與小伙伴關系變得緊張,甚至自暴自棄,產生心理問題和行為的偏差。
2.在孩子面前別指責另一方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情況,父母不和離異了,心里不痛快,所以不斷地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有的不僅說對方的壞話,還要求孩子和自己一樣對對方產生恨意。其實在孩子的心里,對方并不一定那么壞,父母親一方對另一方的詆毀會讓孩子很痛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孩子面前維護另一方的形象,因為他也是孩子最親的人。父母僅僅給孩子物質上的關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地關心孩子人格的發展,特別是注意孩子心靈的成長。
3.盡到自己的責任
父母即便離婚了,也應該負擔起自己為人母、為人父的責任,畢竟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是無法替代的。不管自己在離異這件事中遭受了多大的委屈和痛苦,都應該好好愛孩子,給予孩子應有的關愛,這是父母的責任。
4.別把孩子扔給老人
許多父母離異后,孩子跟了其中一方,由于這一方要忙工作,很少顧及孩子,干脆把孩子丟給老人就不聞不問了,只是定期給點錢就代表自己的關心了。其實,這是完全不妥當的。老人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畢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十分重要,別人是無法替代的。
5.為孩子營造愉快的家庭氛圍
離異的父母需要調整好情緒,從痛苦糾纏中解脫出來,正視現實。父母需要更多地為孩子創造愉快的家庭氛圍,多給予孩子跟父母雙方接觸的機會,以彌補家庭破裂的遺憾。
6.協助孩子處理好人際關系
父母離異后,孩子的心理壓力更多來自學校和同學。父母要多鼓勵孩子結交朋友,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旦孩子的群體生活正常了,他身心就放松了很多。同時如果有同學針對孩子父母離異的事情說刺激的話,那父母需要及時梳理孩子的思緒,必要時可找老師反映一下情況,讓身邊的同學正確對待處于單親家庭的孩子。
7.讓孩子感受到愛
父母離異后,孩子很少同時得到父愛和母愛。這時父母可以適時讓孩子觀察自己一天的生活,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感受對他濃濃的愛。同時鼓勵孩子要堅強,學會愛父母,在學習生活方面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孩子知道,身邊愛他的人并不少。
8.及時觀察孩子的言行
離異家庭的孩子通常比較敏感,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也會讓他們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父母需要多觀察孩子的言行,一旦發生異常就及時跟他們談心。了解詳細情況之后,可以及時疏導的就及時疏導,若是解決不了的則需要調查分析之后再進行妥善解決。
上一篇:目標效應:計劃和目標明確的學習,才更有效率
下一篇:糖果效應:自制力是孩子成才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