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苦澀,就不會有甜蜜
人生之中,如果沒有丑的襯托,就不會有美的呈現;如果沒有苦澀,就不會有甜蜜。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相輔相成、相互承載的。當你遭遇失敗的時候,一定不要抱怨和沮喪,而是要意識到,必須為成功尋找方法,而不要為失敗尋找借口。只有在這種心態的指導下,你才會更加坦然地面對失敗,也才會積極地從失敗之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從而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自己,助力自己獲得成功。
中國地大物博,不但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而且不同的地方也往往有著不同的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在有的地方,就有這樣的一個風俗,那就是當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先以黃連水喂給嬰兒,再以甘草水喂給嬰兒。眾所周知,黃連是很苦澀的,而甘草則帶有微微的甘甜,這樣給新生兒喂水,正是寓意新生兒的人生先苦后甜,是對新生兒的祝福之意。
常言道,甘蔗沒有兩頭甜,這也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而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都占據利益。現代社會,很多人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從來不愿意吃苦。很多才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就希望找到旱澇保收,既有高工資又有好福利的工作,還很清閑。試問,這怎么可能呢?而一旦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就會放棄,以這樣的方式來避免吃苦。殊不知,在這樣的人生態度之下,他們人生未來的路只會越走越窄,也只會越來越難走。要知道,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除了要有高學歷之外,還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也要有不離不棄的吃苦精神,只有在堅持進取的過程中,人才能越來越努力,持續地進步和成長起來。所以不能吃苦的人,注定未來要受苦,而吃苦在前的人,才會在生活和工作中漸漸地駕輕就熟,也就會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更快速的成長。
在中國臺灣,很多人都知道王永慶的大名。實際上,王永慶并非一開始就很出名,而是從窮苦人家的孩子漸漸成長起來的。小時候,王永慶的家里特別窮,而王永慶又排行老大,為此常常需要幫助父母做很多的事情,也要照顧好弟弟妹妹們。每天早晨,他都早早起床為家里挑水,才上完小學,他就輟學回到家里,四處打工幫助父母貼補家用。他來到一家米店里當伙計,把活兒干得特別好。父親看到王永慶很機靈,意識到王永慶有經商的頭腦,因而四處借錢,最終湊夠了幾百元錢,為王永慶租了一個店面開米店。這個米店很小,而且位置非常偏僻,在當時米店很多的情況下,王永慶要想把米店經營好是很難的。但是,王永慶很用心地為米店尋找出路,他發動全家人把米里的小石子、小沙子都揀出來,這樣一來,得到了很多主婦的青睞,也大大節省了主婦們做飯耗費的時間。后來,王永慶又提出送米上門的服務,他專門準備了一個小本子,每當覺得顧客家里的米快要吃完的時候,就會把米送過去。有的時候,顧客家里的米沒有吃完,他還會用心地把新米倒入缸底,而把陳米放在上面。有些顧客經濟緊張,王永慶就先送米上門,等到顧客開支的日子,再去收取米錢。就這樣,王永慶米店的生意越來越好,也越做越大。有了穩定的顧客群之后,他租了更大的店面,而且用店面的后院作為碾米的加工廠,自己碾米,一則有了更大的利潤空間,二則也可以保證顧客吃到最新鮮的米。
如果沒有吃苦的精神,王永慶只顧著抱怨,哪里還會有后來的成就呢?所以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很有道理的。我們一旦走入社會就要擺正心態,腳踏實地地吃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接受生活的磨煉,也才能激發自身的潛能,把人生經營得更加成功。
吃點苦沒關系,如果不曾挨餓,就不知道饅頭的香甜;如果不曾身心疲憊地堅持過,就不知道床的舒適與安眠的可貴。命運從來不會一帆風順,也沒有任何人的人生會順遂如意,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也提升吃苦的能力,從而才能在吃苦之后迎來人生的柳暗花明,也得到人生更豐厚的饋贈。
上一篇:如果希望走出自我,那不妨從改變開始
下一篇:如果能世俗一點,未必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