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危機意識,讓努力成為習慣
古語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其實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情。因為仔細想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是這樣。生活中取得最后成功的人大多都是時刻保持危機意識的人。有這樣一個有趣的設想:
話說武松,自從在景陽岡大顯神威,打死吊睛白額老虎之后,名震天下,成為了全國聞名的大英雄。十年之后,景陽岡再度被惡虎霸占,十數人因此而喪命。這時,有人想到十年前是武松打死了老虎,景陽岡才恢復了太平。這次,何不再請一下武松呢?就這樣,武松受到鄉親們的邀請,欣然再度出山,準備幫鄉親們解決老虎之患。武松在喝了三碗景陽岡牌白酒之后,躊躇滿志地上山了。這時,設想一下,會有什么樣的結局呢?
細想一下,其實無非兩種結果:第一種結果是武松再次贏了。武松在第一次打老虎贏了之后,回去仔細分析了一下老虎攻擊的特點,勤奮練習,發明了一套打虎拳,十年之后終于再次有了用武之地。于是,這次,不費吹灰之力,三下五除二就幫鄉親們解決了虎患,再次為民除害,成為了更受矚目的打虎英雄。第二種結果自然是武松輸了。武松在第一次打老虎贏了之后,趾高氣昂,將偶然獲得的成功當成了自己必然的成功,回到家鄉之后,不思進取,每天虛度光陰。結果在第二次打老虎的時候喪失了危機意識,掉以輕心,結果落入虎口,成為了老虎的口中食。
這兩種結果有點極端但也在情理之中。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得以生存下去的重要原則。時代在不斷地進步,很多你猜想可能不會再有用的技能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天就會再次派上用場,所謂“技多不壓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仔細品讀很多名人的成功傳記,都會發現這樣一個道理:我們要想在事業上不斷發展,就必須時刻樹立這樣一種意識:人生中的危機時刻是每個人都逃離不開的,說不清楚什么時候就會來到我們的身邊。而只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不斷積極進取,我們才能不斷進步,不被社會淘汰。因此,毫不夸張地說,危機意識是我們自身獲得發展的原動力。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一輩子,為什么還要讓自己那么辛苦呢?誠然,如果你真的能有足夠的資本可以保證自己能夠安然地生活一輩子,的確是一件值得慶幸并且幸福的事情。但是,能夠達到這樣的條件的人有多少呢?再者,即便有這樣的物質條件,那我們就不應該有點精神追求嗎?我們的人生難道就應該這么毫無價值地度過了嗎?其實,越是優秀的人越是懂得努力,越是到達了物質頂端的人越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所在。
人不光是要好好活下去,而是要好好生活下去。生活對于任何人來說,其實都是一道略顯艱難的命題。不論你是處于社會的什么階層,人生的什么階段,其實,我們都有各自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不同難題。小的時候覺得長大了可以自由自在地過自己的生活,想買什么就買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再有父母的約束。長大了才明白,其實在父母的懷抱中才是人生中最舒服自在的時候。或許,這樣的言論未免有些悲觀,有點極端,但卻很真實。生活對任何一個人都很公平,它從不會因為你是誰誰誰的兒女而對你另眼相待,即便現實社會中,有那么一些個“幸運兒”的存在。但是,請你不要忘記,沒有任何人的錢財是大風刮來的,天上也從來不會掉下餡餅。他們的幸運其實也是來自于他們父輩的勤奮努力所帶來的物質和精神積攢。因此,即便他們有能夠揮金如土的資本和權利,但是他們更懂得: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夠永遠保持自身的優秀。而我們應該羨慕的從來不是他們所擁有的物質財富,而是他們擁有的精神高度。
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常常與心理狀態有關。如果一個人對生活的預設就是“苦”,對事情的預期都是“壞”,他就會沉浸在愁苦里。因此,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在平時的生活中就保持自己努力勤奮的狀態,形成人生積極向上的生活習慣,試著去相信美好的東西,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努力有意義,相信生活可以很精彩,幸福就會慢慢來敲門。
上一篇:任何時候,別把自己逼到絕路
下一篇:修煉成金子,才有發光的可能